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物科学史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广东省潮汕地区5所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史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部分师生思想观念陈旧、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编写不够完善、课时不足等因素成为制约生物科学史教育顺利开展的因素,并对此提出了有效渗透生物科学史的对策,力图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教学旨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运用分层抽样、分段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甘肃省临夏中学学生生物科学史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学生的科学史认知水平进行了摸底,并着力于检验高中阶段的学习效果,以便于教师更有利地开展生物科学史教学。  相似文献   

3.
以研究细胞膜结构的科学史为主线,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设计问题串,用问题引导学生对"细胞膜结构的认识过程"的探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润物细无声——分析科学史在生物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科学史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资源。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生物学史展示生物学家的探究行为,使学生在了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第六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旨在了解高中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生物科学史的应用情况及影响教师开展生物科学史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篮球专选课"分层次"教学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建立学生自信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莉 《考试周刊》2011,(88):194-194
高中新课程教科书涉及许多生物科学史的内容,科学史的引入能够加深学生理解和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高效引擎。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很有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科学史中蕴涵的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教育素材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贯彻。  相似文献   

8.
<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科学史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1重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体会探索的艰辛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学习生命科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科学理论的发现、演变过程,并且从中体会科学家探究过程的艰辛,为他们的失败扼腕叹息,为他们的成功欢呼雀跃。例如,在学习"DNA是  相似文献   

9.
利用NSSE-China调查问卷,通过对案例学校首批"卓越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其学习行为状况的反思,提出改变"卓越班"学生现有学习状况的对策:利用NSSE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树立大学习观,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影响高中生是否成功地进行英语有效学习的非语言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学习机会和学习能力三种。学习动机是高中英语有效学习的"导火线",它决定着学习者是否参与某项学习任务及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机会是高中英语有效学习的"发动机",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与运用熟练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能力是高中英语有效学习的"助推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非语言因素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的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均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基本方法和学习习惯,树立崇尚科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精神。众所周知,很长一段时间历史沦为了政治的附属品;近些年来,史学研究已经返璞归真,求真与求实成为学者普遍认同的治学态度。中学历史教学,或囿于传统史观的影响,或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缺乏,产生对教材"贴标签"式的解读,对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产生过不利影响。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在多元史观视野下,以全球、文明、现代化等新史观去解读教材,依托前沿学术研究成果服务中学历史教学,才能胜任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科学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从创设教学情景、鼓励学生探究、学以致用、师生情感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智慧的启蒙者、灵魂的引领者,其阅读状况对于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是全国教师队伍中较为特殊的一支队伍,他们处在相对较差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中,属于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农村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将对中国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是指由某一地区中学政治学科首席名师领衔,多名中学政治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以政治学科研究和青年政治教师培养为主要内容,以提高中学政治教师教育教学、教育研究能力和促进中学政治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研修共同体,是名师工作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名师工作室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定位不准、方向不明,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够,持续性发展的后劲不足,评估手段繁琐、效果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为实现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的高效、科学运行,必须要采取转变观念、明确自我定位、树立“政治名师服务工作室”思想;大力发展政治名师工作室“草根化”经营道路;进一步强化政治名师工作室的区域辐射功能;完善政治名师工作室考核评估体系等有效措施,推进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调查显示,目前,一线教师普遍感受不到教师人生的幸福。影响教师人生幸福的因素包括:社会的过当问责,学校的绩效性考核,学生的自主性异化,以及教师的功利化追逐。要想追寻教师人生的幸福,我们必须向外用功,向内探求,并在内修外和的过程中,将优秀的师德、敦厚的师道、踏实的师风呈现出来,最终达成对教师人生幸福的诗意追寻。  相似文献   

16.
对话教学是体现新课标"以生为本"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角色是影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因素,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从传统角色向现代多元化角色转变,但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角色认同与新课标理念并不一致。对话教学的师生主体间性特征,要求教师重塑课堂角色,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与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启迪者与帮助者、教学过程的推进者与协调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路人与主持人。  相似文献   

17.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加上“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三清”验收制度,形成了“洋思模式”的核心。它启发我们:转变学生观;转化后进生作为教师考核一项标准;改革课堂教学,变“教堂”为“学堂”;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减轻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18.
实证研究认为,文科生与理科生对新高考方案的态度在统考科目的范围与权重、非统考科目的设考方式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选修模块如何考核、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如何设考与成绩如何使用、试卷的命制权等问题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文科生和理科生希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语文、数学、外语满分相同"两个问题做出改革的态度最为强烈。文科生和理科生对选修模块如何考核和新高考方案宣传途径两个问题的选择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比较而言,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希望新高考方案做出变革。  相似文献   

19.
整体论是一种关注整体的哲学思想,它既强调整体的“相互关联”,又关注个体的自由和“灵性”。整体论对当今教师学习与发展的启示是:从“人”的发展看,教师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有情感与态度的学习与发展;从专业的形成和发展看,教师学习是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的整体的、连续的过程;从人的社会学习情境看,教师学习与个人发展、学生发展、同事发展、学校改进以及社区(社会)发展等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  相似文献   

20.
开放教育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分散化、个别化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导学作用,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支持下自主能动地学习。开放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电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电大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职责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