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亚轩 《教育评论》2014,(1):138-140
在中国早期留学史上,意大利那不勒斯中国学院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该院所培养的中国留学生,相关论著都是一笔带过。本文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此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17至19世纪上半叶,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一批青年学子远渡重洋,赴欧洲留学。他们 或跟随来华耶稣会士辗转欧洲各国学校,或慕名前往那不勒斯中国学院;或学成归国,或定居异邦,为中外文化教育 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并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明朝时期传教士来华是中西方交流史上及中国文化史的重要事件。传教士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来华传教士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及西学东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传教士在传播宗教教义的同时也通过译介的方式将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论等带入中国,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女传教士群体是基督教循道公会在中国西南地区传教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其组成主要包括早期传教士夫人,以及随后来华的独立女性传教士和中国本土女性传教士三种情形。她们以异于男性传教士的特殊身份和特殊方法,在近代西南妇女传教事业和教育事业中发挥了一种相得益彰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近代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所引起的文明的冲突,到传教士为了传教创办教会学校,乃至研究中国文化、认同并主动传授中国文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文明可以从冲突走向交融。近代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向中国人输入西方文化,到后来一些传教士反而成为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行者——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传递和交流的使者。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用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的本质,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危害,有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是20世纪初中法两国政府建立的一个以从事汉学教学、研究和传播中华文化为主的教育交流机构。其建立者希望以此为试点,然后在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普遍建立中国学院。叶恭绰、班乐卫和韩汝甲等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当时国内战乱不止,经济凋敝,政局动荡,普遍建立中国学院只能是一个梦想。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一是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二是探索、形成了"海外中国学院模式"。  相似文献   

7.
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创办学校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重要辅助手段,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晚清来华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示范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参与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西方传教士对华的侵略活动进行了梳理,认为西方传教士是外国侵略势力的帮凶,凭借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残害中国百性,干涉中国内政,进行各种文化侵略活动,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西方传教士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华文报纸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宗教宣传是传教士最早的办报理念。报刊在发展中逐渐以宣传资产阶级言论自由、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观念、主张中国改革封建主义政治体制为特征。传教士的早期办报特征,在某种意义讲也决定了近代华人早期办报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在晚清社会,李提摩太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外国传教士,他译书、写作、传教、结交中国权贵,对中国政局影响之大,是晚清时期任何其他传教士都不能相比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刊的中文报纸,也是外国传教士所办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本文通过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文章,力图全面分析他的思想,并对这个人物进行公允地评价。  相似文献   

11.
近代来自西方的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有两次教育上的合作.一是在洋务运动期间,传教士进入洋务机构和洋务学堂工作,充当技术人员和教师.二是在维新运动中,传教士积极游说于维新人士之中,提出了系统的教育方案,试图革新中国教育并获得新式教育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2.
回顾历史,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义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活动,一些积极的中国人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获得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但由于传教士们是伴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踏上中国土地的,这是讨论"晚清传教士在中国究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还是文化侵略的帮凶"的根本原因.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媒体也面临着世界同行业的激烈挑战,应该正视其正面意义,在竞争中找到发展的方法和机会.  相似文献   

13.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泰戈尔和谭云山创办的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很好地推广了中华文化。因此,为了分析和合文化观与中国学院在对外文化推广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关系,基于当前各国孔子学院在语言和文化推广上的不均衡现象,指出要借鉴中国学院的成功模式,以和合文化大同思想指导对外汉语文化推广,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活     
《现代语文》2005,(8):22-23
为适应当今中国人文学术和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将组建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首期国学班将于今年9月正式招生。同时将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聘请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为国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5.
詹艳 《文教资料》2006,(26):83-84
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传教士的到来,一些西方优秀文化不可避免被夹带进来,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传教士的活动对于中国近代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传教士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传教士与晚清法制现代化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过程,也是近代西方法律观念和制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传播的西方政法知识还是零碎的、肤浅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传教士对中国法文化加紧渗透,中国封建法律思想营垒开始分化,导致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观念启蒙。19世纪60至90年代传教士对中国法文化的扩张,进一步推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启蒙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外国传教士是十分活跃的角色。因此关于传教士问题应该是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中日甲午战争以前,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儒学的关系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丁伟 《林区教学》2012,(9):49-52
不管是在教会学校,还是在官办外语学校都是由传教士首先把英语教学引入到中国的教育领域,开启中国近代英语教学的先河。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传教士培养英语师资的原因,从而论证传教士为中国近代第一批"英语语言+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复合型高品质的英语师资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国近代英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方科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传教士作为传播西方科学的主要力量之一,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通过考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科学的历史活动,探究西方科学在其活动中的角色转换,分析西方科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学意义,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传教士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理雅各传教士身份与翻译家身份的交叉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教士翻译家理雅各在中国经典的翻译实践中找寻中国宗教的神圣性。他在阐释中国经典时采取的不同策略显示了译者作为翻译家兼传教士双重身份的交叉性。译本中频频出现"直译加注"的现象向我们表明了一位学者型翻译家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而本着对传教事业的忠诚,也为了让他的译本读者能较好地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要时诉诸于"心灵沟通"翻译法也是他作为一名基督教传教士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