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斌  庞丽 《教师博览》2005,(12):44-4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是初中语教材的传统篇目。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我”的童年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5.
一、“先生”非“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想内容新探》一文,把作品中的“我”和鲁迅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作品中的“先生”和寿镜吾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不同的天地,或者说不同的典型环境完全等同起来。这样做,我认为是很不妥当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回忆性的记叙文字,“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但是,它不是回忆录。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里作了说明:“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文体大  相似文献   

6.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2009,(3):64-64
《语文学习》2008年第11期发表了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的《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最后指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成了鲁迅先生童年生命成长的两个空间。鲁迅先生虽没有完全否定学校教育,但显然对“百草园”这个“大自然空间和民间文化空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8.
江苏杜文民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7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的《“三味书屋”的由来》,和河北赵海涛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9期《语文教学通讯》(A刊)上的《“三味书屋”的“三味”如何理解》两文,认为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三味”,  相似文献   

9.
一篇章有多种解读方法。鲁迅先生是一个思想型的作家,而且在写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已年满46岁,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型作家,因此,他的作品必然带着成熟的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这样,从研究鲁迅先生的思想出发,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思想解读”,应该是一个新的解读角度。  相似文献   

10.
鲁迅和塾师寿镜吾徐明华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说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这是鲁迅12岁至17岁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地方,并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浙...  相似文献   

11.
寿涌 《中文自修》2003,(11):39-40
鲁迅先生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著名散文,描述了他幼年时代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情景。“三味书屋”的“三味”究竟是什么意思?那是把经书、史书、子书比喻食物,经书是米谷,史书  相似文献   

12.
郭来坪 《现代语文》2006,(11):60-60
我们读书人对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并不陌生,但真正能说清出其中的“三味”是指哪“三味”的却并不多。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其中的“味”却不解其味。  相似文献   

14.
郁霞 《贵州教育》2014,(5):18-20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动地描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三味书屋是禁锢孩子的牢笼,而百草园是孩子的乐园,道出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大自然给予孩子的快乐。陈鹤琴先生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5.
「三味书屋」的丰富蕴涵及其教学处理云南曲靖师专方然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论就课文的结构安排,篇幅比例,还是思想立意,“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二者的描写比重,都有着严格均衡的对照作用。而且,作者写百草园中的自然之美、自在之趣、自由之态,大...  相似文献   

16.
初一新生对鲁迅先生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尤其文章长,课时短,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进行了尝试,实行长文短教,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妥当处理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以轻快,隽永的笔触,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生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躁无味的三味书屋。而描绘夏、冬的百草园又是最为精彩的,也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可以这部分(文章中的第二和第七自然段)为主讲内容,再以描述三味书屋中先生的质朴、迂腐,学生对学习的厌倦为辅,将“无限乐趣”的百…  相似文献   

17.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三味的“味”字是先生的父亲更改的。过去,古人把经书、史书、子书比喻为三种不可缺少的食物:经书如米谷,史书如蔬菜,子书如点心。这样的书屋,生活中能缺少的了吗其寓意之深可想而知。鲁迅说三味书屋“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说到“严厉”,除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管理之外,还表现在招收学生的严格上。三味书屋每年收的学生一般保持8个,最多10个左右。先生“自说因精力有限”,多了“就照顾不到”周建人《略谈关于鲁迅的学习》。每当收新生的时候,总先要经过先生认为可靠的熟人介绍,然后是…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曾遇到了点小麻烦——鲁迅先生当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座位到底在什么位置。 课文中讲得很明白:“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但从课题下的插图来看,却难于说  相似文献   

19.
我看寿镜吾先生中国科大附小童文华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是小语课文里的精品。有人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呆板枯燥,如同牢笼,寿镜吾老先生是维护封建教育制度的典型。寿老先生是怎样的人,我们先听听鲁迅之弟周作人的评价:“三味书屋是同类私塾中顶开明的一个,先生是...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谈到他小时候曾向老师请教“怪哉”这种虫的往事。其实,有关“怪哉”这种虫的故事就见于鲁迅自己辑录的南朝梁《殷芸小说》第二卷,现迻录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