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墨子身兼学者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兼士”,他的教育内容是德行与技能并重,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他的教育方法是主张学以行为本。由于墨家教育对象为“农与工肆之人”,因而墨子教育方法的特点是主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2.
“深刻的思想是一种美。深刻的思想加上细腻的笔触和感性的铺陈,一般都能写就美文。美文往住是一种生命至真的感受,纯粹、人性、自然而又经典……它娓娓道来,把我们带人冥想和遐思。”这正是自己喜欢并折服肖川教育随笔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缘由。在读中体会他热情飘逸的表达方式,品味他散发着率真、灵性、温润而又完满诗情的文字,感悟他悠然心会、闪烁着理想光芒和自由精冲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建立中国化的幼儿师范教育,是陈鹤琴先生在长期师范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中国的幼师教育不应因袭我国陈腐的教育传统,不应照搬欧美各国的教育模式.而应是一种立足于自己的实验研究,适应中国社会、中国教育现在与未来的需要,培养中国人自己的优秀师资的师范教育;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能对世界教育思想产生影响"的师范教育.这是陈先生的师范教育经验的总结.一、幼儿师范教育的意义与目的陈先生之所以十分重视中国化的幼儿师范教育事业,和他对幼师教育在整个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在70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一种代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思想。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教育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他呼吁革除传统的教育思想,认定“以老百姓为本位”。这…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实现自己提供了可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既是人为的,又是为人的活动,应该引导"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认识"所是"与"所能是"的自己人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生命成长是自己的生命潜能不断得到实现的过程,包括实现"生命所是的自己"和"生命所能是的自己"。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灵魂。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他呼吁革除传统的教育思想,认定“以老百姓为本位”。  相似文献   

7.
人是意义的存在,意义世界的生成过程具体表现为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改造世界与改变自己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有其自身的意义,作为在思想领域展开的政治实践,必须与现实中生存的个人紧密联系,关注个人之"在",实现个体需求满足与社会需求满足的统一,回归其本真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8.
陆爱玲 《新读写》2014,(2):54-57
哈利法克斯说:“傻瓜从不与自己对话;第一个思想就带走了他。”所以说,一个能与自己进行对话的人,就说明他在思考。而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有思想。在这七篇文章中,作者或与六岁时的自己对话,或与未来的自己对话,这些对话,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灵魂应该是“功在做人”,而人文教育的功能恰恰是使人成为人。教师教育就是培养教师,培养教师能够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教人做人。教师要教人做人,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人,而要成为人,则依赖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与人类的自我尊重、自我反省、自我关怀直接相关的教育,他使人们了解了世界,了解了祖国,了解了人类,了解了自己,了解了对社会的责任,从而使每一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发展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格调,智力修养,纯洁人们的情趣,使人们超然物外,高瞻远瞩,最终获得造福人类社会的道德自觉,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宫英海 《辽宁教育》2012,(12):75-77
素描:他是教育的真诚实践者",关注每一个"是他的教育信仰。他的教育风格:爱而充满梦想,快乐而执着坚定。我常常叩问自己:为什么当校长?答案很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致力于改变一所学校的精神和面貌。毫无疑问,人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人更需要精神的支撑。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必须满怀教育理想,做一个理想的守望者。校长不仅要把理想珍藏在教师的梦中,更要把理想播种在学生心中,用理想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特别是在西岗这片充满大气与教育智慧、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热土上,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即"大气成就大器"。  相似文献   

11.
杜威对传统教育目的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对立与冲突中,杜威的观点无疑代表了现代教育这一派.现代教育是基于传统教育而又超过传统教育的一种社会现象.同样,在现代教育目的观中,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代表了现代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正是对传统教育目的的一种继承与超越.一方面,他继承了传统教育目的的精髓,强调教育通过儿童经验的不断改组、改造而使其在其中自发地生长,从而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以实现其所追求的民主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他又超越传统的教育目的,借鉴当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融汇经验自然主义的思想内涵,更加凸现出对人的主体性的追求,使他的教育目的观具有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民主式教学的理论渊源及时代背景 在世界历史上,最早通过个人专著,提出民主式教学思想内涵的是卢梭。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中,通过虚构儿童爱弥尔从出生到成长的历史过程,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论。而在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民主教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人杜威。他的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实现其民主主义社会理想而服务的。为了达到这种教育目的。杜威指出必须实行民主教学,强调儿童必须从书本记诵中解放出来,主张在自己的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中接受教育。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民主教学思想的是陶行知。  相似文献   

13.
郑植 《文教资料》2009,(30):113-116
陶行知是教育界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并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认识和主张。其中,创造教育思想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他各个时期的教育主张之中。而追寻真知、做真善美的人、做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行为能力的自由的人则是其思想中的精髓。本文从创造教育培育自由人的角度来看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对当今的教育目的和实践活动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元宵 《生活教育》2014,(5):17-19
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产生于各自不同的认识前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他对"生活"和"教育"的独特理解的前提上建立起来的,而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在他对人的认识,即真正的人是对神圣之物有信仰的,真正的人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以及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认识前提上形成的。二人教育思想的特征分别集中表现为"活"与"人道主义"。这种特征与他们的认识前提紧密相连,并体现之。  相似文献   

16.
怀特海的教育思想与其过程哲学思想是一体的。他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活跃的智慧”。围绕这一教育目的论主题,怀特海关于教育何以培养人的“活跃的智慧”的一系列论述都深刻体现了他的过程哲学精髓。教育的过程性以人的生命发展的有机联系性、节奏性和创造性奠基,以实现人的“活跃的智慧”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怀特海的智慧教育思想对于克服专业化教育的片面性、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永光  李力 《教师》2011,(2):8-8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共同参与的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也存在着社会化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便是通过与社会的整合和对社会的适应,最终实现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王东 《考试周刊》2010,(16):109-110
“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主旨。他的这一主张准确地说明了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理清了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这一思想不仅对汉语教学,而且对于我们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真正的目标,正确处理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这一教育思想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教育独立性:蔡元培教育思想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都有诸多成就。从他的“五育并举”思想、大学理念和北大实践均可以看出其思想之深邃以及给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教育独立性是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之灵魂,从他对教育目的阐述、教育目的实现路径的探索均可以看出这一思想精髓。本文总结了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独立性,以期给今天的中国教育带来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0.
理解课程的生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成性思维是一种“重过程而非本质、重关系而非实体、重创造而非预定、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和同一”①的思维方式,其中“创造是生成的核心”②。在这种生成性思维中,课程与教学系统是一种关系存在、一种过程存在,强调“关系和过程”的内在价值。在另一方面,它又强调对人的权利、人格和潜能、需要的尊重,关注人作为主体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一、课程的生成性思想探源1.杜威的思想杜威的生成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他的教育即生长的观点,他解释为:①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②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