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图像有两种:①既能表示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又表示平衡移动的图像.如图1:A表示浓度对平衡的影响,B表示温度或压强对平衡的影响,C表示催化剂或改变无体积变化的气体反应的压强时对平衡的影响,②讨论温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  相似文献   

2.
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图像有两种:①既能表示反 应速率变化情况,又表示平衡移动的图像。如图1: A表示浓度对平衡的影响,B表示温度或压强对平 衡的影响,C表示催化剂或改变无体积变化的气体 反应的压强时对平衡的影响,②讨论温度和压强对 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转化率高说明平衡向正反应  相似文献   

3.
反应速率的变化、平衡的移动都与反应物的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物的压强等因素有关,平衡的移动又与反应速率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像都是以此为依据来设计的。旨在考查学生对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分析、推理、自学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原理,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是高中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的要求,也是高考热点问题之一,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难掌握的。下面就如何掌握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考点.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①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②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为了突破这一理论难点,我是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材分析“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贯穿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后续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重要基础,也是分析各类平衡移动问题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能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推测平衡移动方向及浓度、转化率等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解释生产、生活、实验室中的实际问题,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中要求能从电离、离子反应、  相似文献   

7.
在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中,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是比较复杂,在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惑,那么该如何正确理解和讲授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8.
陈小琴  方高飞 《中学教学参考》2012,(29):95+125-95,125
早在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就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将向着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几十年来不断有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工作者提出勒夏特列原理的不足之处,但是,在现行三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勒夏特列原理依然被视为学习化学平衡的重要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新课程教材引入了平衡常数,要求学生知道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并能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相似文献   

9.
关于化学平衡计算问题,是多种化学概念的综合运用,是高二化学教材中的难点之一。学生对这一知识掌握如何,又是高二学习电离平衡及其计算的关键。 下面谈谈我处理这个难点和关键教材的教法试探: 一、讲清概念,掌握基本题型。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不单纯是计算问题,它是在掌握化学平衡有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算,从量的方面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它涉及的概念较多,如化学反应速度及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移动,浓度(包括起始浓度、反应浓度和平衡浓度),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等等。因此教者必须首先讲清这些概念的意义和  相似文献   

10.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概括了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本文拟从四道选择题的讨论,对化学平衡移动中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例一:一化学平衡体系,当改变一个条件后,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增大了。该平衡( )移动。 (a)一定没有;(b)向正方向;(c)向逆方向;(d)可能没有。此题易误答为b,其实正确答案应为d。例如:对CO(气)+H_2O(气)=CO_2(气)+H_2(气)平衡体系,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生成物CO_2的浓度增大,但平衡并未  相似文献   

11.
化学平衡实验演示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仪器用途及特点1.用途:本教具主要用于演示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2.特点:(1)本教具制作简便、取材容易,能一次性演示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补充了教材上缺少的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2)整个实验操作便  相似文献   

12.
<正>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判断平衡是否移动的关键是看条件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改变,并且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才发生平衡移动。处理这类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经常会用到勒夏特列原理。注意:该原理适用于只有一个条件(温度、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变化的情况,当多  相似文献   

13.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是指,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复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掌握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2.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化学平衡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同学对化学平衡中典型问题的分析把握不好而出错,下面对化学平衡问题分析中的常见错因归纳如下,供参考.易错类型1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确定例1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 Y(g)2Z(g),减少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错解:误选选项A,减小压强时,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下册中,关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这样叙述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我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发现这样叙述会影响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的正确理解,容易使学生对条件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方向这两个不同概念发生混淆,误认为增大压强(即减小体系体积)与向减小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是一会事。  相似文献   

17.
刘华 《考试周刊》2009,(27):220-220
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压强、浓度、温度等),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那么化学平衡动了,反应物的转化率如何改变,下面就二者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曲线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多种图像,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关的知识规律进行分析考查。题目往往变化灵活,涉及内容多,要求高,迷惑性强,特别注重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化学平衡图像呢,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1、掌握有关的概念与原理,尤其是外界条件的改变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讲,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化学平衡如何移动。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  相似文献   

19.
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也是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部分.化学平衡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每位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化学平衡有两个基本特点就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含量不再变化,这两点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时是动态的,它会因为改变了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浓度、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压强及反应体系温度而破坏了原有的平衡.而破坏平衡的规律是满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  相似文献   

20.
王春 《教学考试》2023,(50):56-57
<正>化学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的压强)而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作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就此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对于气体而言,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态物质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态物质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