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资源形势严峻,资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支撑,必须高度重视。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最近提出的《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版)报告,对我国资源状况作出了“未来20-30年内中国现有资源的供应将不可持续”的判断。报告指出,除煤炭以外,我国主要矿产资源都已告急。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2.
从国外食物消费的发展进程看中国小康社会的食物消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史登峰  封志明 《资源科学》2004,26(3):135-142
文章以恩格尔系数、人均国民收入、食物消费结构与膳食营养水平为主要指标,分析了部分国家食物消费的发展历程及其处于小康阶段的食物消费水平,讨论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发展阶段及未来小康社会的食物消费与粮食需求.中外对比研究表明:中国刚刚跨入小康生活的门槛,与中下等发达国家相比,恩格尔系数和人均国民收入差距较大,由小康社会走向富裕生活,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食物消费数量已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就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而言,动物性食物比重过低、优质蛋白质不足;无论是能量、蛋白质,还是脂肪,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研究认为,中国人多地少、粮食紧张,农业自然资源利用面临人口增加与消费扩张的双重压力,日本的动植物并重型食物发展模式更具借鉴意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改善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完全有赖于中国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食物结构和营养状况同国民经济、社会文明、科学文化、资源利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993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从食物发展战略目标、重大政策与措施等多方面为我国人民调整食物结构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是指导我国食物生产与消费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演变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繁盈  许月卿  张立金 《资源科学》2010,32(7):1333-1341
以1995年-2006年我国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食物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演变特征,并应用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收入消费模型,对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发展动态进行了预测,由此得到一些保障我国食物消费安全的结论与政策启示。结论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有所减少,鲜菜消费基本稳定,而猪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在增加;②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只有粮食消费高于城镇居民;③我国食物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食物种类均存在消费地域性;④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后,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类和水产品的消费将会显著增加,而粮食消费将会明显减少,鲜菜消费趋向稳定,其中农村居民对动物性食物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政策启示:①确立"大食物"新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扩大食物来源,满足居民食物需求;②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食物消费阶段,制定相应的食物安全策略,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其食物消费水平;③针对不同地区食物消费趋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区域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从生产消费到生活消费都存在巨大浪费现象。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要全面分析我国居民的消费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做出了全面、科学的部署,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完成,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曹志宏 《资源科学》2013,35(11):2181-2187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优化升级必然对其农业资源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谷物当量分析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及其对农业资源产出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从食物消费整体演变趋势而言,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仍以素食消费为主,逐渐向营养均衡化和多样化演替,食物消费结构优化调整对农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加;②从城乡差异而言,虽然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量整体趋同,但当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仅为城镇居民占有量的78.90%,城镇消费品质高于农村,且城乡差异有逐渐增加的趋势;③从地域空间分布特征而言,我国各地居民食物消费谷物当量呈现出结构一致性、南北差异和民族差异特征;④从食物消费结构而言,虽然我国居民直接食用食物对农业资源的需求不断降低,但禽畜产品生产饲料需求对农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大,在未来20年间居民食物消费优化升级使其农业资源需求量约增长25.23%,饲料消费已经取代人口增长成为影响我国食物供给安全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全球温室效应的造成因素中55%是由于能源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致使全球环境变暖,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中国作为能源和资源的消费大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和资源环境安全考验。目前,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约占75%,远高于全世界一次能源平均27%的水平,对环境构成巨大压力。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大力发展新型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战略,是新世纪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决策。不久前,国务院转发了商务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意见》,目的也是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推动科技产品和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李英 《科技通报》1994,10(5):311-316
论述了浙江省食物结构发展的现状与90年代食物发展的基本目标,提出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食物结构发展的指导思想:(1)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根据科学消费的需求,大力发展食物生产,增加食物有效供给.(2)坚持素食为主,荤食为辅的膳食模式,继承我国饮食习惯中的优良传统.按照营养卫生原则,改革膳食结构,逐步提高动物性食物比重,增加豆类蛋白,使食物消费和营养水平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文中提出了实现食物发展目标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华 《情报杂志》1997,16(4):62-63
1 高校图书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条件与困难 1.1 有利条件 a.有政策保证。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称,图书馆归属第三产业,是“为经济建设、科学文化和居民服务的图书情报部门。”我国政府将信息产业列为与能源、交通、原材料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投资。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  相似文献   

12.
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科技应该如何促进和建设小康社会?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国科技发展的需求,我们面临的全球科技资源和机会,并用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分析了未来15年我国知识创造、知识扩散与应用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力 《学会》2005,(5):49-51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目标之一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学习型社会。把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化素质并列提出来,可见它的重要性。《2000-2005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宣传普及与人类身心健康、保健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使公众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是推动中国继续发展的助燃剂,与此同时不完善的能源结构也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其中高品质新型能源开发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是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能源部门在未来的二十年或三十年间将面临需求增加、人口膨胀、环境制约和挑战等因素,相应的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将有重大调整。对能源的供给与需求进行科学准确地预测,不仅能有效制定未来我国几十年间能源发展战略规划,而且就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运用GM(1,1)预测方法,通过未来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预测结果,将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总量缺口进行对比分析,给今后绘制出合理的能源蓝图提供充裕的实际依据。影响我国能源供需的因素有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国家投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变化及老龄化,因此在改善能源供需结构的同时,应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加强能源政策保障,同时推动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等。最后在充分掌握能源供需状况的预测基础后,对我国未来几十年的能源供需、新能源开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食物生产及消费系统的变革,可持续的食物消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1978—2017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需求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增加趋势。因此,本文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在满足膳食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最小的食物消费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仅考虑热量、蛋白质及脂肪等宏量营养素约束时,得到的食物消费结构较为单一,而加入微量营养素约束时,食物结构多样性显著增加,但食物消费比例仍需优化;在营养组成和食物结构双重约束下所得的食物类别及消费量均趋于合理。②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与中国当前消费相比,畜禽肉类在热量和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显著下降,豆与坚果类和奶类在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增加。③与中国当前及其他典型食物消费结构相比,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在满足营养的基础上,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均较低,表明该优化结构满足可持续食物消费的目标。④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将使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分别减少312.2 m3/年、256.0 m2/年、425.1 kg/年。中国的现状是农业资源日益稀缺,通过倡导合理的膳食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而且对食物消费引发的各类健康隐患具有改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玲辉 《西藏科技》2005,(5):4-5,4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将建成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体育改革,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增强全民体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体育服务的方向和发展目标,凸现了中国特色体育的导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育的发展确立了时代坐标,也为建设西藏小康社会体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农村尤其不发达。有关“三农”问题的解决办法,智见智、仁见仁,国内许多专家、学、政要论述很多,笔仅从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农”问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变化与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文章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弹性系数分析探讨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变动趋势,并估算了1978年~2001年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在估算中,提出了利用食物消费支出和营养素摄入之间的关联来订正营养素摄取量估算值的方法。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升村镇综合功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启动了重大项目“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共分为14个课题,“中原地区基本农田保护技术研究应用”课题是其中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发展观念和战略构想,它强调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已经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