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往大处讲,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往小处讲,校长的角色是多方面的,魅力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学校呢?可能有多种理解,但最基本的理解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即学校)。孟子曰:"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教书育人作为其特有的使命,始终是学校的应有之义。但在今天对学校办学内涵的理解与提升,却存在几种误区。  相似文献   

3.
介宾结构"往+NP"可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形成"往+NP+VP"和"V+往+NP"句法格式。这两种格式都可以表示位移类事件,前者可表示现实类位移事件、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虚拟类位移事件;后者一般只表示虚拟类位移事件。这三类事件并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虚拟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的隐喻,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向虚拟类位移事件的过渡状态。三者均体现了意向图式中的路径图式。  相似文献   

4.
吴非 《教师博览》2012,(12):13-13
在享受教育的愉快时,有时我也会被个别学生的庸俗惊得目瞪口呆。以前我是把中学当作"净土"的,举世混浊而校园应当相对清净,我没想到"文革"后的学校,变得那样复杂了。我以为经历了"文革"浩劫,人们会珍爱孩子们的心灵,不会冷酷地往他们的脑袋里丢肮脏之物;我没想到未成年人生活的校园,  相似文献   

5.
培根的“剧场假象”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培根的"剧场假象"的正确成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人类文明成果,正确认识和科学实践,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何谓"剧场假象"呢?所谓"剧场假象"是指人们迷信权威和传统的文明成果而形成的错误认识。由于人们没有也不存在科学检验...  相似文献   

6.
刘德华 《湖南教育》2014,(10):28-28
学校行政值班干部实际履行值日校长职责,通过深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或上传下达,或实地解决,保障学校教学、后勤、安全等工作良性运转。行政值班为维护学校正常运转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行政值班"形式化"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7.
武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武术在学校被西方体育同化是影响武术教学的主要原因,而教学的"形式化"也影响了武术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批能文能武的武术人才、推进教材改革、构建精品课程是改进武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说“假”     
说“假”芦文燕生活中的假象,人们似乎已司空见惯.见多不怪了。值得警惕的是,如今“假风”已刮进学校,这片一贯与诚朴纯真相连的净土也开始披上了华美的假包装。诸君要问,学校是培养教育人的圣地,何以掺假呢。请听我冒昧分析。学校中的“假”,表现之一是做假课。讲...  相似文献   

9.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一所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教师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为确保其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吸收并留住优秀的教师,使其投入工作,且有良好的教学表现。"但对教师工作的观察和控制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师的组织公平感水平,可以有效预测教师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校课堂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是学科教学的一场革命,它激活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度僵死的课堂教学,使之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随之而来的诸如在多媒体使用中的“形式化”、“表演化”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这给多媒体教学蒙上了一层阴影。多媒体教学到底如何运用?本期沙龙翔宇教育集团就此问题组织了讨论,其中还援引了网友的一些精彩观点,希望他们的言论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往大处讲,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往小处讲,校长的角色是多方面的,魅力也是多方面的。一、自身形象上,小学校长应该是一本教科书作为一位国际球员,姚明将NBA成功地带到了地球的另一边。鉴于姚明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他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休斯敦  相似文献   

12.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转型中,伴随着生态管理思想向学校管理领域的扩展,积极开展学校组织文化管理的生态化研究,以期实现学校持续健康自觉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薛荣的这篇小说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所谓"问题小说",因为它直接触及到了时下中国教育界最荒唐的怪现状,即弥漫全国的教学评估风潮。在这个"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时代里,社会上到处充满了假象,而且这种假象正在被不断地合理化、常态化,以至于倘若有人敢于质疑这种假象,点破这种假象背后的真相,等待他的将是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在师生、生生、生本平等对话中演绎生成。热闹的课堂上有一种"活跃"的假象,出现不讲实效的"假对话"。笔者撰写本文对貌似"热闹的对话教学"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真实对话"、"巧用教学策略"、"构建生态课堂"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周芳 《现代语文》2014,(7):31-33
这是省坛滕世群老师教学《诲人不倦》中的一个片断:师:"如切如磋"这个意思要苦读,像什么?像加工牛角玉石一样反复切磋,"之谓"这个结构译得很好,应该翻译成什么?"大概"是相对于哪个词,是"其",不是代词,而是表示猜测的语气词,相当于"大概"。"斯"是这,"之谓"呢,就要译成"说""就是说""说的就是",这个含有固定的翻译的格式。我们换一个内容译一下,"滕老师之谓也"怎么讲?生齐声:就是说的滕老师或说的就是滕老师。师:语文课代表之谓也。  相似文献   

16.
赵建军 《考试周刊》2009,(38):185-185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笔者曾听过许多教师的"探究"课,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同时也发现有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一些误解,使课堂教学表面化、形式化、教条化,从而严重影响到探究性教学的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第一,"之"的释义:郑笺把"谁之永号"中的"之"解释为动词"往",不免有些文法欠通。一.首先考察一下"之"在古汉语中作动词的情况。"之"作动词(相当于"往、致、到"),带宾语,有四种情况:1、"名词+之+处所词":  相似文献   

18.
数学概念教学应淡化其形式化的定义,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基于儿童的学习,我们要知道他们究竟"在哪里""要往哪里去",在前进的路上"真正有困难的地方在哪里"。唯有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晰,我们的教学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才会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19.
金赤东 《教师》2011,(17):127-128
本文运用历史文献法、调查研究法、逻辑思辨法对民办培训学校文化进行了研究。我们首次界定了"民办培训学校文化"的内涵、结构、特性,认为"民办培训学校文化"是不同于普通学历教育类学校文化的一种以理性主义知识观和实用主义知识观的融合为哲学基础的营销型的"学校文化",即"企业组织"化的学校文化。这为我们深入研究民办培训学校文化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也为科学构建民办培训学校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20.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美学理想的体现,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真"字。这里的"真",包含有三层意义:首先是指生活原型之真,亦指作者的生活经验之真;其次,是人物形象之真与艺术效果之真;复次,表现为作者主观的情真意切,而并不以摹写的酷似逼真为至高的境界与终极目的。正是"真"字文章,打破了18世纪普遍存在于西方文艺界机械反映论的框框,也造成了《红楼梦》对以往中国古典小说的超越,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