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翻开田径运动发展史册,女子全能项目历史不长,但变化频繁。特别是1980年女子全能由五项改为七项,项目增多,技术复杂,体力要求很高,难度和强度越来越接近男子,标志着女子全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自1981年正式开展这个项目以来,发展较快。继叶佩素之后,我国优秀全能运动员叶联英又以5666分的成绩创造了亚洲纪录。但是我国的全能水平与世界  相似文献   

2.
全能运动是从跑、跳、投三大类里选择一项或几项而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独立项目。女子全能是田径运动中起步较晚的项目之一。早期的女子全能是三项,一般采用80米栏、铅球和跳远;也有采用100米、铅球和跳高三项。女子全能运动从1923年开始改为五项全能,1980年改为七项全能至今,具体项目和比赛顺序也发生了多次变化(见表1~3)。目前,国际田联正式确定女子全能项目是七项全能。从五项全能发展到七项全能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全能运动是由跑,跳、投所组成的综合田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要具备一定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活等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掌握技术和在比赛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女子全能运动项目在世界体坛上开始得比较晚,并且项目经常变动,这就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尽管如此,近些年五项全能运动水平仍发展得较快,世界女子五项全能成绩已达到4858分,而我国五项全能成绩则是4248分。这个成绩的取得,使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进行女子五项全能训练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国际田径联合会从今年起又把五项全能改为七项全能,增加200米和标枪,这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安排七项全能训练.  相似文献   

4.
从1981年起,女子七项全能列入竞赛项目。女子田径全能运动历史悠久。可是,这项运动(1980年止)长期列为五项全能。1924—1928年(女子田径赛始于奥运会女子项目之前)全能项目包括60米、铁饼、跳远、铅球和800米;1928—1945年改为100米、铅球、跳远、铁饼和800米;以后三年期间,五项全能定为铅球、跳远、100米、跳高和标枪;1948—1961年全能的顺序为铅球、跳高、200米、80米栏和跳远;1961年五项的次序更改为80米栏、铅球、跳高、跳远和200米;1969年80米栏改为100米栏;从1977年起,800米代替了200米。女子五项全能在莫斯科奥运会上完成了历史任务。苏联  相似文献   

5.
在第八届亚运会上,我省女子五项全能运动员叶佩素以4133分获得冠军,并创女子五项全能全国纪录(叶佩素在今年6月的亚洲田径运动会上以4139分获冠军,破亚运会纪录——编者)。我省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金学伟带伤坚持比赛获得第三名。同时在1978年国内比赛中叶佩素曾二次创女子五项全能全国纪录,金学伟以7270分创男子十项全能全国纪录。为了进一步探讨少年训练规律,现将叶佩素、金学伟在省中学生集训队和省少体校训练情况介绍如下: 一、一般情况叶佩素原是浙江镇海柴桥中学学生,1958年4月出生。1973年2月进省中学生田径集训队训练,同年10月进宁波地区体校学习,12月进浙江省少年业余体校。当  相似文献   

6.
在第八届亚运会上,我省五项运动员叶佩素以4133分荣获冠军,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亚洲田径运动会上又以4139分的成绩获得冠军,再次打破亚洲记录,又一次创造了女子五项全能全国纪录。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有一个科学训练的过程。现将叶佩素在省少体校的训练情况加以整理分析,以供进一步探讨少年全能运动员的训练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发展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五项全能发展到七项全能时间并不算长,但近年来却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自1981年苏联运动员维诺格拉多娃创造了6212分世界纪录以后,超过6000分的运动员越来越多,对于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来说,7000分大关几乎是不可征服的高峰,但美国运动员杰西——乔伊纳在第24届奥运会上终于以7291分的成绩改写了这个项目的新纪录,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一个突破7000分大关的运动员。我国女子  相似文献   

8.
速度是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身体训练,是女子七项全能的训练基础。近几年来女子全能运动水平出现了新的突破,今年六月在郑州举行的女子田径预选赛上,董玉平、吴频、马苗兰、杨奇芬均破朱玉清保持的5611分的女子七项全能亚洲纪录。八月初,国家队七项运动员董玉平,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田径锦标赛上,以6036分成绩再破女子全能亚洲纪录。九月初在罗马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原女子七项全能亚洲纪录保持者朱玉清,以6211分的优异成绩获该项第八名,并将亚洲女子全能新纪录又提高175分,为女子全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开创了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现状国际田联于1979年10月5日作出“女子五项全能从1981年起改为七项全能,其世界纪录的开始分为6144分″(据1988年《田径情报资料》)的决议后,1982年6月向东德运动员拉莫娜·诺伊贝特在哈雷的前民主德国与前苏联田径对抗赛中,以  相似文献   

10.
我市女子少年五项全能运动员张艳玲,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生,身高一米六八,体重五十四公斤。一九七六年六月到我市业余体校田径班训练。最初二年是在中跑组训练,从一九七九年九月开始转为五项全能训练。通过一年来的系统训练,她的五项全能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见表一)。尤其是在参加一九八○年全国第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差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女子7项全能运动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子7项全能各单项成绩、技术等级发展不均衡,各单项成绩及整体水平方面均明显低于世界选手,投掷类项目是影响中国女子7项全能发展的主导因素,中国女子7项全能要突破7000分,必须把投掷类项目的训练作为攻关项目,运动员在发展速度、跳跃项目的同时,要把投掷类项目成绩的提高作为重点来抓,使中国女子7项全能运动员在跑、跳、投3方面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全能能手”型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世界女子体育运动的不断普及和女子体质、身体机能的不断增强,过去认为对女子不可思议的一些运动项目,如马拉松、足球、柔道等,近几年相继出现,一个个“禁区”被冲破,这充分显示了女子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潜在能力。国际田联所决定的,从1981年起将女子五项全能改为七项全能的运动项目,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问世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女子体操全能项目竞争趋向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与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体操全能项目的竞争格局、态势及发展趋向与特征等,结果发现:女子全能长期由罗、俄争霸的格局已被打破,中、美争霸,罗、俄冲击的新格局已形成,并将成为新奥运周期女子全能竞争的主旋律;四项实力均衡、强项突出且能以弱项完成的高质量而获取“不低的高分”,是顶尖优秀全能女选手竞争奖牌的主要特征;而选择具有高稳定性的高A分价值的动作,还是众多优秀全能女选手各项动作编排的总体特征;全能竞争更加激烈,具有兼项能力的全能型选手,将可获得较大的奖牌争夺空间;减少及避免失误、强化动作完成的质量及提高各项成套动作的完成稳定性等,是中国女子全能选手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漫话女子全能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径运动中,再也没有什么项目能与女子全能项目的变化数量相媲美的了。全能项目的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子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又恰恰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矛盾体:一方面,女子全能项目是一项最古老的竞技手段;而在另一方面,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现状与突破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已突破7000分大关。美国、民主德国、苏联的运动员垄断了世界前八名的宝座。一个国家的女子全能项目的水平高低,就整体和个体的双重意义来讲,标志着这个国家女子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我国自从新评分表公布以后,先后已有三名运动员突破了6000分大关,并首次进入  相似文献   

16.
田径运动水平高不高,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而全能项目的成绩又是一个国家田径总的水平的一面镜子,男子十项是如此,女子七项全能亦然。从1981——1983年的三年间,我国女子七项全能从第一个纪录算起共提高了148分,而世界纪录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四年八月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女子五项全能将改为七项全能,谁将夺得这个项目的冠军呢?人们的说法不一,但是,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民主德国女子七项全能冠军、世界纪录创造者诺伊贝特夺冠的呼声最高。诺伊贝特一九五八年生于民主德国的一个名叫比尔恩的城镇,今年26岁。她身高174厘米,体重64公斤。一九八一年五月她创造了女子七项全能的世界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关英楠的身体训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英楠,辽宁大连人,1977年出生。1990年在大连体校郝佳梅、黄敏教练的指导下从事跨栏和五项全能训练。1993年全国少年运动会五项全能成绩为3600分。1993年进国家集训队从事七项全能训练。当时她的身高1.75米,体重57公斤。1995年她的七项全能成绩达到5637分,获得当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该项目的第四名。从当时关英楠的具体情况看,她的体重轻,力量小,铅球项目弱,丢分多是最大的问题,对全能总体实力的提高影  相似文献   

19.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同志们的帮助下和运动员们的努力下,江苏女子全能组较好地完成了82年的训练任务。七项全能,赵玲从4970分提高到5229分(电计时),获全国冠军赛第三名、全国锦标赛第五名,通过健将标准,并超过日本去年全国纪录。  相似文献   

20.
曾纪陀 《中华武术》2001,(12):22-28
准确地选拔人才,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希望。在朱玉青入队前,我就设想了女子全能运动员选材问题。当时,我国五项全能优秀运动员郭玉还在训练的高峰期,1976~1980年间,6次打破或创新五项全能纪录,4次获得全国冠军。她是一位很有特点的运动员,身高1.70米,体重60公斤,身体素质好,特别能吃苦,作风非常顽强,在国内多年保持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同国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