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维华 《考试周刊》2012,(60):99-99
每个学科、每个教师每年都要开公开课,这在每年的考核中是必备的。但许多教师对公开课的看法不一而足。体育公开课与常态课的教学被有些老师视为是不相融的两种教学形式,认为公开课是给大家看的,没有实用意义,而常态课才是真正的体育课。另一些教师却认为,公开课来源于常态课却又高于常态课,是常态课的最高形式,其实公开课对常课有指导意义,而常态课是公开课的基础,二者能融合。  相似文献   

2.
刘一华 《吉林教育》2008,(18):37-38
关于公开课,《中国教育报》曾展开过大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方、反方各说其辞,有人理直气壮地认为,公开课就是表演课;更有甚者居然做出了"表演课就是腐败课"的判断,进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应。孰是孰非都不能绝  相似文献   

3.
公开课是华丽的时装,家常课如朴素的布衣;公开课是经过雕琢的美玉,家常课是原生态的玉石;公开课如频频出镜的美女,家常课如默默无名的农妇;公开课是改善待遇的小灶,家常课是养壮身体的粗粮。  相似文献   

4.
许多教师对公开课提出过异意,认为大部分公开课是“造假课”、“作秀课”,公开课像“演电影”,“剧本”是别人写的,动作、台词是别人设计的,执教者只是一个“演员”。尽管如此,公开课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问题比较多。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公开课受到了众人的抨击和指责,认为公开课是在作秀、作假,缺失真诚;是教师的自我展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大家、名家的课,好看而不好学,离家常课甚远……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呼声:让公开课回归家常课。  相似文献   

6.
王怀中 《辽宁教育》2012,(19):35-36
许多教师对公开课提出过异意,认为大部分公开课是"造假课"、"作秀课",公开课像"演电影","剧本"是别人写的,动作、台词是别人设计的,执教者只是一个"演员"。尽管如此,公开课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问题比较多。我们要充分发挥其  相似文献   

7.
公开课与家常课是目前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存在,就有合理性。公开课是目前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它能反映教师集体的智慧,从面上提高磨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家常课作为教师日常教学活动,则是落实教师点的积累。因此,作为客观存在,公开课与家常课之间存在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时下,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公开课颇多微词,认为公开课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假不可信。公开课似乎成了“假课”的代名词。然而.举目四眺,公开课“涛声依旧”.它依然在全国各地广泛进行.依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必不可少又精心制作的一道“大餐”。其实,公开课本身并没有过错。上公开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好家常课,错在人们在实践中为了功利将其“异化”。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能力的提升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磨炼、成长,笔者认为,校内公开课这种教研形式能够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一、走出误区,审视公开课实践本质1".公开课"≠"表演课"。公开课与表演课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从常态课与公开课对比中认识上好常态课的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也应运而生,诸如示范课、观摩课、试验课、研究课,等等。这些公开课,除了少数教师作秀外,应该说大部分是优质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新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公开课公开课泛指开放课堂,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进入课堂听课;特指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特别准备的课堂。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竞赛型公开课。公开课的意义公开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公开课是最好形式的课例研究,正像病例研究是名医成长的重要载体一样,课例研究也是名师成长的重要载体。首先,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说课、听课、评课这三种课例研究的基本活动方式,它比常态课的备课、上课、反思多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要素和活动,因此为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提供…  相似文献   

12.
针对愈演愈烈的公开课、录像课的公开作秀,针对封闭、沉闷、缺乏生机的家常课,我们认为重新认识、探究这样一个曾经开放的公开课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先从课堂上的一个故事说起……[课堂教育叙事]这是一节关于二面角的公开课.上课伊始,借助多媒体,同学们很快就理解  相似文献   

13.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适应学生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的最基本的特征。公开课是定位在“课”上而不是“公开”上,“课”的存在价值就是“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公开课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四年前由程少堂独立提出的"代表课"概念曾引起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争鸣,但争论中不少人不加辨析地把"代表课"等同于"公开课"甚至"作秀课",而断然否定"代表课"的存在价值。笔者认为,"代表课"与"公开课"有联系,但并非同一概念;"代表课"与"作秀课"完全不是一回事;"公开课"与"作秀课"也不是一回事。"代表课"是具有丰富性和生命力的高质量的课,学生发展、课堂变革、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教师成长都呼唤"代表课"。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本质仍然是一种普通课,只是以开放课堂形式呈现。有效公开课的功能有二:一是公开课的内在本质功能,即作为特殊形式普通课的教学功能;二是公开课的外在功能,即观摩、教研功能。要从公开课的内在功能和外在功能两个纬度入手来认识和实施公开课。有效且反映教育本质与规律的公开课对执教者、观摩者和学生大有裨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广大教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在。赞成者认为公开课走在了课改的前沿,教师思想超前,教学手段先进,教法灵活,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思维活跃……并认为只有这种反复打磨的课才有学习和推广的价值。反对者则认为公开课是做秀,  相似文献   

17.
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广大教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在。赞成者认为公开课走在了课改的前沿,教师思想超前,教学手段先进,教法灵活,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思维活跃……并认为只有这种反复打磨的课才有学习和推广的价值。反对者则认为公开课是做秀,是众人的智慧,像演戏一样反复演练,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8.
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广大教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在。赞成者认为公开课走在了课改的前沿,教师思想超前,教学手段先进,教法灵活,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思维活跃……并认为只有这种反复打磨的课才有学习和推广的价值。反对者则认为公开课是做秀,是众人的智慧,像演戏一样反复演练,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公开和适应学生是公开课的两个基本特征。我们需要公开课,归根到底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的需要,而不是片面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的需要。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公开课是教师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公开课有异化、泡沫化趋势,让教师十分反感。 一、我们需要有主题的公开课 公开课分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等多种形式。某位教师的课上得精彩,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值得他人观摩学习,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向全校、全区、全市进行示范展示;某个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值得推广,选有代表性的几节课供大家研讨,听取专家和同行建议,不断完善;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交流对教学的不同见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