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代杨 《出版广角》2011,(10):45-48
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出版技术的突破给教育出版社带来了冲击,在优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资源基本同质的教育出版社而言,应该科学把握资源流向,实施合适的运营战略。一是把握资源向媒介形态先进的地方流动的规律,实施出版数字化战略;二是把握资源向品牌价值凸显地方流动的规律,实施品牌集群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传统出版产业受到了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传统出版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均陷入困境,数字出版尽管发展迅猛,但也面临诸多发展瓶颈。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只有通过采用竞合战略,实施差异化发展,同时展开全面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最终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走出行业深水区。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竞争结构看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出版业正处于产业形成的初期,呈明显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一方面,参与竞争的中小出版企业数量较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差异性却不大,替代性较强;另一方面,出版业受国家高度控制,国有出版企业在竞争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垄断性较强.因而总的看来,出版市场竞争相对缓和,竞争尚不充分.按照战略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结构原理,产业内竞争的根源在于行业内经济结构.一个产业内竞争存在着五种力量,即产业内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者和购买者,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及获利能力,从而最终决定产业发展的未来格局.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中国出版业.  相似文献   

4.
资源在流动中转化为资产和资本.出版资源已经呈现出向媒介形态先进的地方、对出版改革有政策倾斜的地方、品牌价值凸显的地方、资本平台有优势的地方和创意人才聚集的地方流动的规律.就产业基本同质的出版集团来说,谁能把握和引领出版资源流动规律,谁就能在竞争和发展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图书出版产业面临着三大挑战:其一,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其二,信息技术革命对出版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三,外国资本对我国图书出版产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冲击。而教辅图书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本文主要从近几年我国教辅图书出版的市场前景、行业趋势两方面,分析我国教辅图书未来发展情况,从而得出强调教辅图书出版中的品牌竞争、数字出版及行业升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转制下的规制逻辑(下):基于出版产业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出版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动向1.中国出版产业内竞争状况产业内竞争的根源在于产业内经济结构,产业内竞争远不止在现有企业中,而是存在五种竞争力量,即产业内竞争者、替代品、潜在竞争者、供应商、购买者。这五种竞争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根据波特的理论,存在众多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是导致行业内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但目前的情况是,出版业内的竞争并不十分激烈,这一点从行业内的平均利润水平就可看出。据统计,1998—2001年全国图书出版单位人均创利近8万元人民币。如果行业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可以获得超过社会…  相似文献   

7.
大型出版企业的战略转型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数字化出版业务转型,以及产业多元化转型.这三大战略转型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未来大型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关系到我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资本运营是大型出版企业三大战略转型的最终驱动力,这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资本逻辑所决定的,因此有必要在大型出版企业的发展战略体系中确立资本运营的核心地位,以有效利用资本运营这一驱动力,促进实施三大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优先成为国内外教育出版行业的普遍共识,中小学教育出版市场不断注入新的竞争与合作力量.霍顿·米夫林·哈考特公司基于丰富的内容资源在数字化转型中先发制人,较早形成有规模、成系统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格局,从传统内容生产商转型为学习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当前稳健的发展战略下,它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定位,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出色的数字教育出版产品与服务;以核心课程、干预课程、补充课程和评测类解决方案为重要支点,构建整个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与服务体系;开发基于不同学习场景与目标的课堂学习解决方案,实现自适应技术与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版产业化的未来走势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出版业正处于产业形成的初期,这一时期呈明显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一方面,参与竞争的中小出版企业数量较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差异性却不大,可替代性较强;另一方面,出版业受国家保护,国有出版企业在竞争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垄断性较强。因而总的看来,出版市场竞争相对缓和,竞争尚不充分。按照战略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结构原理,产业内竞争的根源在于行业内经济结构,一个产业内的竞争存在着五种力量,即产业内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者和购买者,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产业竞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出版数字化和集团化的发展,以纸质出版为主的高校出版社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高校出版社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当、市场定位模糊、图书品种混杂、服务基本空白、渠道结构混乱等问题.对此,高校出版社可以采用目标集中战略,从优势资源、市场地位、产品和服务、销售渠道等方面实施合理的策略,进攻出版行业相对薄弱的领域,以实现特定领域的发展,取得竞争优势,并不断向相关领域拓展,谋求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内容资源,是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以中文在线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内容资源整合方面的战略模式和发展路径.中文在线主要有三大战略模式——全媒体战略、以IP一体化为核心的"文学+"战略、以在线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战略,并通过四条路径来实现,即整合传统出版内容资源、整合同类数字出版内容资源、联动数字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内容资源以及与其他行业主体建立战略联盟整合内容资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面向一般读者的大众类数字出版平台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大众类数字出版平台的梳理,将其分为电信运营商平台、电商平台和内容商平台三类,并认为这三股势力的竞争与发展,将对未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范围的出版产业集团化、行业垄断的趋势愈发明显.近几年来,我国也进行了出版产业的集团化改革,各地纷纷成立出版产业集团.力图通过资源整合、结构优化来增强出版产业集团的竞争力,改变行业间盲目竞争与无序竞争的局面,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出版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 ,出版业加快了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产业化要求出版企业尽快走向市场 ,加入WTO意味着市场开放与准入 ,其核心问题都是竞争。市场竞争已不可避免地摆在所有出版企业面前。一、出版业现有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按照战略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观点 ,一个产业内存在竞争不是偶然的 ,其根源在于行业内经济结构。产业内的竞争远不止在现有企业中进行 ,而是存在着五种竞争力量 ,即产业内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者和购买者。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 ,决定产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 ,决定产业最终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呈现出的全方位的新常态相适应,我国出版业正呈现出下列新常态:以质量提升为中心,多出好书正在成为新常态;以挺拔主业为主要任务的中高速增长正在成为新常态;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新常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正在成为新常态;以资本的力量推动出版改革发展正在成为新常态.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对于全国出版社而言可以说是改革发展关键的一年,一方面图书分销领域将进一步放开,出版社不仅要应付国内出版市场的竞争,还将面对海外出版资源所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出版社改革转制已迫在眉睫.如何在挑战与机遇面前,认清图书市场发展趋势,把握自身发展规律,积极调整出版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变得尤为重要.作为科技出版社同样也面临着这种形势带来的困惑和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17.
全球出版时代已经来临,改制后的出版企业面临着国外出版集团和国际化资本的冲击。制定自己的国际化战略,以应对全球出版时代的竞争,是国内出版集团的首要任务。本文讨论了国内出版集团制定国际化战略的相关要点,并针对出版产业各环节的全球性转移,讨论了提前完成产业布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李波 《出版科学》2004,(4):28-31
分析出版产业竞争环境中的五种竞争力量,以及中小出版社在竞争中的强项和弱项,并提出相应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9.
少儿文化创意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要从融合数字出版技术、打造品牌资源、艺术形象资源出发,抓紧培养既熟悉儿童文学、儿童读物,又把握数字出版技术,懂得创意设计、产业开发的复合型出版专业人才三方面大力推进少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数年之后,中国图书出版行业逐渐进入世界贸易规则适应者的角色,这种转变不仅在于形成在发展中开放、在开放中发展的战略思路,更重要的是,把握产业国际化竞争和全球竞争的大局面,适应行业的动态进步途径,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实现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为中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