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作者采用国家体委科研所制造的WL-Ⅱ握力计,对我国1004名青少年儿童的抓握运动复制误差值作了测定,并用横断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青少年儿童的抓握运动准确性,在7~13岁期间发展提高最快,13~15岁时准确性明显下降,15~20岁呈恢复性提高,20~22岁的变化不明显。在体操运动训练的作用下,这种运动的准确性,在7~22岁期间,训练者高于无训练者。而且,在青春期这种运动的准确性发生下降及其之后恢复的时间,训练者比无训练者短。  相似文献   

2.
检测体育锻炼对运动时排汗量和汗乳酸的影响。受试者为7名不从事训练者和15名训练者.用滤纸收集前额汗10分钟,测试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室温18摄氏度,功率自行车运动,负荷225瓦)。测试前二日测出最大摄氧量。结果表明:①最大摄氧量和排汗量之间有关系;②训练者的排汗量低于不训练者;③汗  相似文献   

3.
<正> 人体运动负荷所引起生理变化的材料很多,然而对心理变化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却较少见。反应时与短时记忆是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较多的指标,本课题试图以不同运动负荷为施加因素,观察反应时与短时记忆的变化。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上海市四平中学14—15岁普通学生12名(男女各半,下称普通生);华东师大一附中校田径代表队同年龄组学生12名(男女各半,下称有训练者),参加业余训练年限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运动员训练疲劳时的血浆胰高血糖素与儿茶酚胺的变化,作者对16名年龄在18~28岁之间的男运动员(均是志愿者)进行了测试,他们之中5名是短跑选手,训练年限为3—6年,训练内容为每天疾跑、间歇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脂肪氧化动力及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探讨长期训练对脂肪氧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训练和无训练健康女性各12名采用递增负荷模式完成跑台运动测试,测定每级负荷运动过程机体气体代谢指标,采用每级负荷后30 s气体代谢数据计算脂肪氧化率,通过3阶数多项式拟合曲线确定脂肪氧化动力曲线和FATmax.结果:运动强度和耐力训练对脂肪氧化率均有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脂肪氧化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训练者脂肪氧化率在60%~70%VO2max强度阶段呈现相对较高的水平(12.20~12.84 mg/min/kg),无训练者脂肪氧化率在50%~65%VO2max强度阶段脂肪氧化率呈现相对较高水平(6.36~6.67 mg/min/kg).相同强度运动训练者脂肪氧化率高于无训练者,有训练者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和最大脂肪氧化率(MFO)也均高于无训练者(63.95%±3.16% vs 56.51%士2.50 %VO2max,P<0.001;13.04士1.82 vs 6.71士1.15 mg/min/kg,P<0.001).跑台运动时,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诱导脂肪氧化率达最大脂肪氧化率的95%以上的强度分别为57.14%~69.86%'O2max和48.21%~65.41 %VO2max强度范围.另外,最大脂肪氧化率、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最大耗氧量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结论:1)相同强度(%YO2max)运动,训练者脂肪氧化率高于无训练者,训练者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和最大脂肪氧化率也高于无训练者,长期耐力训练可增强机体脂肪动员和氧化利用能力.2)跑步运动时,无训练者强度在50%~65%VO2max范围,有训练者强度在60%~70%VO2max范围均可促使机体脂肪氧化率达最大脂肪氧化率的95%以上.3)最大脂肪氧化率和最大脂肪氧化强度与机体耗氧能力和利用氧的能力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对象:23名国家队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男18名,女5名,年龄在16~24岁之间,平均18岁,初训年龄14~15岁,业余训练年限1~3a,平均2.5a,专业训练2~5a,平均3a。23名国手分别来自福建队、河南队、贵州队、四川队、湖南队、辽宁队。运动等级为健将6名(占26.1%);一级14名(占61%);二级2名(占8.7)。  相似文献   

7.
结果发现,运动开始后,三组受试者的VO_2皆为逐渐增加达到稳定状态,VO_2的半时反应时间、氧亏、血乳酸的变化皆为有训练者少于无训练者,耐力训练者少于速度训练者。VO_2的半时反应时间与VO_(max)相关(r=-0. 732),氧亏与VO_(2max)相关(r=-0.608),血乳酸的变化量与VO_(2max)相关(r=-0.495),提示恒定负荷稳态运动时,VO_2动力学反应与机体的训练适应有关,其主要指标VO_2的半时反应时间的大小,反映个体的有氧运动能力,可做为评定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并建议以VO_2半时反应时间间接推测VO_(2max)。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81名13~17岁的女长跑运动员(运动员组)和153名相同年龄结构的普通女初中生(对照组)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如下: 一、长跑训练延迟月经初潮年龄:运动员组的初潮龄为13.67±0.97岁,对照组为13.20±0.96岁,运动员组比对照组明显延迟了初潮龄(P<0.005)。初潮前参加1年以上系统训练者(38人)的初潮龄为14.02±0.65岁,而初潮后开始训练者的初潮龄仅为12.72±0.58岁,前者初潮龄也明显大于后者(P<0.005)。运  相似文献   

9.
此次研究是在乳酸阈和血乳酸浓度定值为2.0,2.5和4.0mM时,训练状态对主观感觉疲劳程度的影响。试验对象为有训练者(N=20),无训练者(N=29),均采用逐级负荷的跑台试验鉴别乳酸阈值和血乳酸浓度定值和跑速的关系。除了血乳酸浓度在4.0mM时的心率和乳酸阈时的吸氧当量(E/O_2)外,有训练者在每级练习强度上有较高的踏跑速度,较大的吸氧量(O_2),较大的通气量(VE)和较高的心率。与无训练者比较,有训练者在乳酸阈值和血乳酸浓度定值2.0,2.5和4mM时,VO_2、VE和心率定值均高于无训练者。尽管两组在生理指标上完全不同,但在局部、中枢、整体主观感觉疲劳程度(RPE)上是相同的。整体RPE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在乳酸阈时是11.0±2.0刻度:在2.0mM时是13.7±2.1刻度;在2.5mM时是14.5±1.8刻度;在细M时是16.5±2.3刻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0名男性优秀耐力运动员和30名健康无训练者在安静时和卧位逐级蹬车负荷(100瓦、150瓦、200瓦、250瓦,每级负荷3分钟)中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研究。耐力组的舒末内径(LVIDd)和心搏量(SV)无论是在安静时还是在各级等量负荷中,均显著性地大于对照组(P<0.01)。随着负荷量的递增,对照组的LVIDd逐渐减小(P<0.01),耐力组的LVIDd则逐渐地增加(P<0.05)。直到250瓦负荷时才略有下降;两组的左室缩末内径均逐渐缩小,但以对照组缩小的更为明显。低强度负荷(100瓦和150瓦)时,两组的SV均较安静时增大,但在高强度负荷时.耐力组SV继续增高,对照组SV则急剧减少。低强度负荷时,两组的心输量(CO)呈平行增加,高强度负荷时,耐力组CO的增长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有训练的耐力运动员的心力储备优于无训练者。两组的EF、mVcf和△D%以类似的方式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安静及各级等量负荷状态下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有氧训练似乎对心脏收缩性无明显影响。笔者认为,动力性运动负荷中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评价运动员左室功能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有文献相继报导,机体在运动负荷中及其之后,血液淋巴细胞出现代谢性改变。本文研究目的:观察不同训练方式的少年运动员,在整个训练周期的各个阶段,周围血液淋巴细胞的酶活性状态。观察组由13—15岁的少体校学生组成。其中27名体操运动员(运动年龄4—8年,Ⅱ—Ⅰ级),10名中长跑田径运动员(运动年龄4—6年,Ⅲ级),13名国际象棋手(运动年龄4—6年,Ⅰ级)。在全年训练周期中,分别于春、秋季检验,且规定早晨训练课前进行。  相似文献   

12.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对象选择18名足球专业男性本科生为受试者。其年龄:21.23±2.31岁(20.00—25.00岁);身高:171.23±4.17cm(167.60—180.50cm);体重:63.8±4.80kg(58.50—73.30kg);专项训练年限:6.70±2.60年(6.00—10.00年)。入选条件:①限于足球专业的男性本科生;②在市级、全国体院赛期间分别入选,且有疲劳的迹象;③没有接受任何恢复措施。 18名受试者按实验要求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6名,三组情况如下: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组(A组)、渐进  相似文献   

13.
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在极大程度上依赖无氧供能,可以说这类运动项目的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无氧能力和能量释放速率,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训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我们一方面比较了不同训练经历受试者(即未训练者、耐力训练者和速度训练者)的无氧能力,另一方面比较了无正规训练史的受试者在六周训练前后的无氧能力,也就是横向和纵向双重比较的方法来探讨训练与无氧能力的关系。结果,无氧能力在未训练者和耐力训练者之间无差异性,速度训练者比这二者大30%(P<0.001);训练前女性的无氧能力比男性低17%(P=0.03),训练后无氧能力平均增加10%。这既说明了无氧能力有其可训练性,又说明了我们制定的训练计划是合适的并是可供借鉴的。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无氧能力和能量释放速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这里着点考虑的训练阶段为基础训练(初始训练——13岁组),组织训练(14——16岁组)和最终训练(17和18岁组)的一些课次表。  相似文献   

15.
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问题是当今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男子18项,女子14项,近十年中55名世界纪录创造者的多年训练进行了分析,他们的多年训练可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训练阶段)。从开始训练到成绩达到世界第50名成绩为止。完成这一阶段时的年龄集中在18—19岁。多数人训练年限为4—5年;第二阶段(获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院系的教学与训练中,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运动损伤乃是保证教学与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和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并做好防治工作,对山东体院运动系七九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运动系七九级54名学生(男32名,女31名)。年令在18岁~28岁之间,其中19岁~22岁者48名,占92.5%(见表一)。训练年限为4年~11年,其中4年~6年者46名,占85.1%(见表二)。运动项目:田径33名(男20名,女13名)占6l%。篮球13名(男2名,女11名),占24%。排球8名(男1名,女7名),占15%(见表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R基因外显子1(CAG)n重复多态性在中国北方汉族男性群体的分布特征以及其与跑节省化初始值及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方法对101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子进行18 w的耐力训练,测定训练前后12 km/h跑速下的跑节省化相关指标。GeneScan加测序的方法分析AR基因(CAG)n多态性。结果(1)中国北方汉族男性人群中AR基因(CAG)n重复多态存在15种等位基因,其中(CAG)22次重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最高,达到19%;(2)连续分割方法划分基因型,发现≤23次重复组RE的VO2初始值显著高于>23次重复组;但不同基因型的RE的训练敏感性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R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跑节省化的初始值存在关联,但与训练效果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耐力及速度型训练者有氧运动VO_2动力学反应特点及其与心血管机能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VO_2半时反应时间、氧亏、血乳酸、血压的变化皆为有训练者小于无训练者,耐力训练者小于速度训练者,LVET的增加则有相反趋势。提示恒定负荷运动时,VO_2动力学反应与训练适应及心功能有关,可作为评定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在发育的少年长跑运动员其最大摄氧量要比无训练的同龄儿童高20%—30%。但这些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否受最大摄氧量以及其它因素的限制,至今仍鲜为人知。芬兰学者S·桑德堡等人对少年长跑运动员(男性,12—16岁)和同龄的一般少年儿童进行了观察对比。他们将受试者分成两组:运动员组为34名长跑运动员,训练年限为2—5年。另一组为一般少年儿童组,56名。两组的身高与体重都无显著性差异,但运动员组的体脂百分比较低,安静时心率较低。年龄为16岁的少年,后两个指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16岁的少年运动员其心容积的绝对值以及相对值(心容积与体表面积的比值)均大于一般儿童组。肺活量、时间肺活量以及最大通  相似文献   

20.
有关各项运动后尿液成分的改变,国内已有一些研究和报道,并已作为判定机体反应和适应能力的指标,用于指导实践。但就冰球来说,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还极为缺乏,为此笔者在参加一九六五年哈尔滨市冰球联赛期间,对60名运动员在竞赛前后进行了尿液的检查,现加以整理,以供同道交流。对象和方法原来计划主要对象是小学生,其目的是要突出的解决这个年龄组能不能从事冰球运动问题。但为了做一次较系统和比较性的观察,所以在笔者观察的60名当中既有小学生27人(12—15岁),中学生11人(15—19岁)、高中生6人(16—20岁),又有从事系统训练的优秀运动员16人(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