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师大版《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教材,它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我市在积极进行教改实验时,立足课本,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让学生学习进入生活化场景,让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真善美,辨别丑与恶。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是江苏省教研室引进的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合作开展的实践活动项目,实践活动的主旨是通过让学生以自发、自主、自由的方式,自觉地走进生活的世界,主动地在多样化的社会大背景中进行真发现、实体验、细探究、真解决。学生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q-,关注生活、执着探索、融进社会,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胸怀天下、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因此,大力宣传环保,对广大公民进行环保教育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语文学科在进行环保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使他们掌握一些环保知识,从而让学生从关注学习走向关注社会生活,不断拓展学习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以自发、自主、自由的方式,自觉走进生活的世界,主动地在多样化的社会大背景中进行争发现、实体验、细探究、真解决,在社会公共问题的研究中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与小班化教育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精神相吻合,因此,南昌路小学结合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的教育优势,在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历史与社会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历史与社会问题,主动地运用历史与社会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历史与社会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历史与社会生活化。  相似文献   

6.
透析服务学习对公民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活、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建设都需要合格的现代公民,公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就因应了这一历史趋势。服务学习作为一种实践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体悟,获得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感,也能让弱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世界公民教育,将给学生提供一种国际视野,这种国际视野在全球化风起云涌的今天和正在筹备世博会的上海,更凸显其深远意义。现代社会城市化迅速,新农村建设也吹响了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冲锋号,这一切都吸引我们去关注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关注对这些公民与未来公民的社会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校的公民教育大多数是一种知识教育,忽视公民生活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关注"完整的人"为基点,强调"参与",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公民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诉求,是实现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背景】 《历史与社会》学科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是一门整合了历史、人地理以及其他人社会科学教育与技能的综合科课程,这门课程要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生在体验和探究过程中丰富社会经验,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认识乃至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张雪莲  陈明 《教师》2011,(2):27-27
教师在校期间的生存状态、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校关注的热点,其热议的焦点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以笔者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要关注师生当前、未来生活状态;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幸福自信的社会公民:对社会有贡献、给他人以快乐、让自己能自立。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在两个层面上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发挥生活本身具有的教育意义:一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当记者的快乐与辛苦。这种体验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记者生活的真实体现。学生在充分的换位体验中,知道什么叫采访、学会如何采访。二是让学生换一种视角关注现实生活,学生在实践、审视生活中提高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角色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体验生活和存在的意义,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满生活和可能生活的主体,即把学生培养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新课改的这一总体目标,与小学角色教育模式建构研究的基本思想原则完全吻合。角色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些社会角色引入校园,让学生进入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去热爱、体验、鉴别和评议各种社会角色的善恶美丑,以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为其形成未来公民的现代道德素质与良好的行为规范打基础。因此运用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方法,改进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足角色教育在新课改的鲜明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杨立志 《学周刊C版》2011,(8):139-139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教师只有让综合实践课充满生活的气息,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自主研究,从研究过程中亲历和体验发现问题、获取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生活奥秘,才会使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综合实践课充满生活信息呢?  相似文献   

13.
<正>公民教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教育。当前,中学生普遍责任意识缺乏、法律意识薄弱,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明确权利和义务,明白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从而关注国家、关心社会、热爱祖国,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而学校教育是开展公民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中政治教师作为一线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宁夏教育》2010,(3):79-79
其一,以公民教育为载体的德育紧密关注现实生活。与传统德育的滞后性相比,公民教育活动更加关注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德育。普通的农村中学虽然没有先进的德育手段,也没有辉煌的学校历史,但学生有自己生活的社区,在社区中存在着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各种公共问题。公民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把德育从书本拉回学生的生活中来,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其实是真实可感的。  相似文献   

16.
郭莉 《四川教育》2002,(4):35-35
现代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教学过程中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强调活动与交往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而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重任。它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趣味性的特征。根据社会课的特点,结合现代教学要求,如何优化社会课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中寻求自身的发展。一、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毕玉让 《中国德育》2007,2(3):62-63
在当前中学德育实践中,人们习惯采用的教育方式是灌输与教导。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的实效性比较差。近年来的德育研究提出进行“体验式道德学习”,即让受教育者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被感动,从而引起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导下,从关注学生个体成长角度来看,我认为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感动是增强德育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活化教学旨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寻找所学知识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和教育主题,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文笔者就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笔者从“善用学生生活体验”、“借用身边资源进行科学探究”、“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三方面,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实现物理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笔者从“善用学生生活体验“、“借用身边资源进行科学探究“、“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三方面,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实现物理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