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过程 ,由感觉到知觉 ,逐渐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 ,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和抽象等一系列逻辑思考 ,上升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形成概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种认识事物的过程使得人们在确定某事物时 ,通常是择取该事物的 (部分 )本质属性作为其概念的内涵 ,从“正面”对事物进行界定。中学数学教材中概念的描述 ,定义、定理的刻画等一般都符合上述规律 ,从正面对考虑对象进行阐述 (界定 ) ,如有界函数、单调函数的定义 ;数列an 的极限是数A的定义等等。可是现实生…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学里,思维属于认识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主要是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个别部分、要素和特性;综合则是把个别部分、要素和特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分析与综合是密切联系着的,人们一方面不断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分析的结果不断加以综合。分析、综舍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其它一切思维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分析、综合有两层含义:一种是从整体到部分和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另一种含义是指阅读从语言分析到对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的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所需的能力,大体有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这六个方面。认识事物一般从观察开始,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对客观事物鲜明而具体的印象,经过思维活动加工、提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促进智力发展。虽然观察看起来常常是一种表面现象,但它是认识事物内部的基础,由表才能及里,这是认识事物的必经之路。因此,  相似文献   

4.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有利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物理概念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因此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排除各种次要因素的干扰,抓住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理解并掌握有关概念.  相似文献   

5.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借助数学语言以抽象和概括为特点,对客观事物的数学结构和模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数学思维的对象是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或理想化了的空间形式,而它们又不是停留在一次抽象的结果,通常都是经过多次抽象而形成,呈现为形式化了的东西,要认识这些  相似文献   

6.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借助数学语言以抽象和概括为特点.对客观事物的数学结构和模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数学思维的对象是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或理想化了的空间形式.而它们又不是停留在一次抽象的结果,通常多是经过多次抽象而形成,呈现为形式化了的东西,要认识这些形式化了的东西,只有在与别的已经形式化了的东西的联系中去认识.  相似文献   

7.
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物理现象的本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物理概念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只有抓住现象的本质才能分析各有关现象的内在联系,掌握物理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因此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不仅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创造能力。a.从物理基本事实出发,引导学生抽象概括。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概念不是事物的现象,而是事物的本质。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要讲清概念,就要从物理基本事实出发,…  相似文献   

8.
一、引入新概念。要遵从认识规律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中有关数量与形式的关系,经过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而形成的数学思维形式。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在感觉、知觉和观念诸过程综合的基础上,将新的概念产生出来。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参照学法设计教法。因而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从研究学生写作过程出发,指导学生写作活动,提高写作教学质量,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三思,即思想、思路、思维,是学生写作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根据写作学的原理,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得经由这样的过程:首先,作者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产生思想。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遵循“表现论”的原则,作者按照一定思路将头脑所获得的意识、情感经思维加工转化为书面的语言,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这种“事物→认识”再进而  相似文献   

10.
邵子华 《现代语文》2007,1(1):13-14
一、语言的抽象 各民族语言的使用都经历了从直接感知再发展到抽象的过程,汉语言自然也是这样.汉字是以象形符号为基础构成的,一个字词既是对某个个别事物特征的概括和抽象,又是对某一类事物的概括和抽象.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抽象一般要经过四级.  相似文献   

11.
抽象是在同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个别的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联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抽象与概括是在对事物的属性作比较、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借助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抽象与概括是人脑对事物的认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通过抽象与概括,人们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都是抽象概括的产物。概念…  相似文献   

12.
抽象和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抽象,是在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抛弃那些个别的偶然的因素和非本质的属性,抽出那些一般的、必然的、本质的属性。概括,则是在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把研究诸部分事物所得到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联结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全体事物。通过抽象概括,使人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没有抽象概括就不能实现这个转化。所以说,抽象概括是思维  相似文献   

13.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由感觉和知觉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与推理,这一完整过程称之为思维过程。思维是通过语言或文字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14.
仝建兴 《考试周刊》2010,(44):161-161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概念。  相似文献   

15.
概念是一种反映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而形成概念.只有掌握概念,才能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才能进行准确的运算和严密的论证.所以说概念这种思维形式不仅是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进行其它思维活动的基础,不断优化概念教学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现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比较系统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人们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新知识,实质上是他们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结果。因为观察事物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感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通过大脑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使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逐步吻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有序、循环反复的观察,才可能产生独特的正确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数学概念和原理是从客观事物的数量和空间关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抽象概括是数学发展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思维途径和方式。抽象,就是在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抛弃那些个别的、偶然的和非本质的属性,抽出那些一般的、必然的和本质的属性。概括,则是在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从部分事物中得到一般的、本质的属性,将它联结起来,推广到同类全体事物。对于小学数学概念的有效教学,不少教师都进行了探讨、归纳,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这自然值得我们借  相似文献   

18.
一、引入概念。应创设情景 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一般是通过感觉、知觉而形成表象.这是感性认识阶段。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再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总结活动,最终认识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这是理性认识阶段。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有些是生活、生产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些是随数学自身的发展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客观事物通过人的感官形成感觉。知觉经过大脑的加工、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而形成概念。要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找出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本质。可见,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重要内容。数学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简明概括的反映。任何数学概念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背景和过程,而这个背景和过程恰恰是学生在教科书上不能看到的。因此,教师在引入新概念的过程中,通过  相似文献   

20.
抽象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它用抽象的方式进行概括,并且用抽象计料(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思维。而形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理解的思维,形象材料是指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是人脑对当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