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16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2)由台南大学数字学习科技学系主办,于2012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台湾屏东县恒春垦丁福华饭店举行。大会以"全球社群、云端学习"为主题,期盼能够协同全球华人的数字学习研究,携手迈向新纪元。本次大会有来自美国、德国、墨西哥、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等地的学者及教师300多人参加。与会者就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数字化教室、行动与无所不在学习、悦趣化学习与社会、科技于高等教育与人力绩效之应用、科技增强语言学习、政策及学习评估、数字科技、创新与教育等研究议题,以论文发表、教师论坛、博士生论坛与工作坊等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为教育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及挑战。  相似文献   

2.
第17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3)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于2013年5月27日至5月31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会议交流中心举行。大会以"知行合一、融会创新"为主题,以期实现"知"与"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推动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创新与推广。本次大会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等地的学者、教师及研究生共300多人参加。会议以主题演讲、论文发表、中小学教师论坛、研究生论坛、工作坊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2012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12),将于5月28日—6月1日在台南大学召开。目前,全球华人已经形成创意社群,我们所面对的是如何永续这个引领世界的学习型社群。在科技面上,云端与学习的整合,已经成为这一时代数字化学习能否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华师 《电大教学》2014,(4):53-53
【本刊讯】5月26Et至30日,第十八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lobal Chinese Confereneeon Comput—ersin Education,GCCCE2014)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华东师大副校长梅兵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智能技术.智慧学习:教育技术的新景观”。大会由主题报告、子会议、工作坊、中小学教师论坛、博士生论坛、专家论坛等部分构成。此次大会得到了全球华人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来自新加坡、美国、英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上百所高等院校、中小学以及科研机构的专家与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人数近300人。多家国内学术权威期刊的代表作为大会的支持媒体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第十五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11)将于2011年5月29日到31日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将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为主题,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的相关问题,推动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界同仁的交流。本次会议将举行以下子会议:(1)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2)教育游戏与非正式学习;(3)ICT在华文教学中的应用;(4)计  相似文献   

6.
第十四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0)于6月1日至4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行。大会主题是“迈向知识建构的新纪元”,该主题彰显了GCCCE社群的一个新的探索方向——如何使资讯及通信科技成为学习者的“学习伙伴”,以促成或加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社群学习,并最终达成知识建构的目标。本次大会围绕着九个主题研究群进行:(1)流动学习与无所不在学习;(2)悦趣化学习与社会;(3)华语文数码化学习;(4)电脑支援合作学习与人工智慧的教育应用;(5)创新学习环境构建与教育软件设计;(6)数码化测验与评量;(7)数码学习与人力发展;(8)中小学教师论坛;(9)博士生论坛。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的近600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第17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3)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于2013年5月27日至5月31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会议交流中心举行。大会以"知行合一、融会创新"为主题,以期实现"知"与"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推动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创新与推广。本次大会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等地的学者、教师及研究生共300多人参加。会议以主题演讲、论文发表、中小学教师论坛、研究生论坛、工作坊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7,(11):45-51
第21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于2017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大会的6个主旨演讲和收录的论文反映了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此,文章对"互联网+"时代的教与学、学习空间建设、教育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届会议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翻转课堂和在线学习等学习方式、学习空间设计和学习体验等、教育技术研究及新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还指出,游戏化学习是本届会议的研究热点。文章对本届大会的综述,可以为研究者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第十二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于2008年5月4日到8日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举行。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十分重视对未来华人教育学者的培养,是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盛会,是推动东西方华人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交流的重要桥梁。为解决学生、一线教师以及部分研究者因经费和签证等原因不能赴美参会的问题,同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本次大会,大会组织委员会与e—Learning大讲堂(www.elearningforum.net/)联合举办了首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在线会议(eGCCCE)。  相似文献   

10.
王晶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7):150-153
<正>一大会概述由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The 15th Global Chinese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简称GCCCE2011)于2011年5月29日至31日隆重召开。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是一项国际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旨在汇聚世界各地教育政策制定者、学者、教育工作者、校长及一线教师,分享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年会,4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市召开。在本次年会中,涉及了"教学技术"、"学习科学"、"非正式学习环境中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教学.认知.学习"、"虚拟学习环境应用研究"、"技术作为教学变革的代理"、"在线教与学"八个有关教育技术的专题,通过评述并结合AERA2009、2010、2011年会的情况,全面梳理、总结了近几年AERA年会所体现出来的国外研究特点、热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关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创新,更要注重促进教育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五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1)于5月29至31日在浙江大学举行,大会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为主题,彰显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重点,正在从教育技术和方法的创新转向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本届大会收到论文1300余篇,来自美国、新加坡、意大利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上百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共500多名代表,就移动与泛在学习、教育游戏与非正式学习、ICT在华文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与教育软件设计、数字化测试与评价、数字化学习与企业培训、中小学ICT教育与应用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The 22nd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GCCCE) was held May 25–29, 2018, a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Broadcasting live on the Internet, the Conference had 424 onsite participants with 299,816 online view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Conference hosted five keynote speeches, two expert symposiums, over 200 concurrent presentations, eight workshops, three teacher forums, one doctoral consortium, and two poster sessions. This report synthesizes the keynote speeches and award-winning presentations to share some of the Conference highlights with readers.  相似文献   

14.
任凯 《天津电大学报》2007,11(2):17-19,48
天津市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及试验工程启动以来,其在技术支持、管理营运、学习服务模式等方面凸显的特性,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三大教育理念,怎样才能又好又快地在中国社会变为现实?以马克思关于物质对象和人的价值尺度来考量,数字化学习港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学习机构,将以其低成本与高质量、普适性与针对性等优势,成为我国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台湾华语文起步较早,上世纪50年代就成立了有关机构,此后近50年时间里,形成了三大教学中心和三大教师培训学会。2003年台湾当局全面介入,台湾华语文教学从民间主导进入官方主导阶段。2008年以来,台湾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推动华语文教学发展,如颁布和修订了一批规章制度,筹备和设立台湾书院,改进和拓展对外华语文能力测试,完善全球华文网,在海外设立华语文数位学习中心等。  相似文献   

16.
海量学习资源的存储和管理,使用者对资源的快速定位访问,资源中心的各分中心之间的资源交换,需要一套既符合国际和国家相关元数据标准,又符合资源中心实际需要的元数据应用方案.在调研和比较国内外应用较广的多种元数据标准后,资源中心采用了GB/T21365-2008和IEEE LOM标准相结合、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元数据项扩展的元数据标准体系,并据此在资源的描述、管理、定位、目录的生成、更多的检索途径、元数据转换和收割等方画进行了功能实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Reviews     
Books reviewed:
Barron, Ann & Orwig, Gary, New Technologies for Education: a Beginner's Guide
Crawford, Roger, Mana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Schools
de Cicco, Eta et al, Using the Internet in Secondary Schools
Mason, Robin, Globalising Education—Trends and Applications
Monteith, Maria, IT for Learning Enhancement
Torrance, Harry & Pryor, John, Investigat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Warren, Adam et al,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 Introductory Guide
Maier, Pat et al, Using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Lajoie, Susanne P, Reflections on Statistics: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Grades K-12
Topping, Keith & Ehly, Stewart (eds), Peer Assisted Learning
Walker, D,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Also received:
Benson, Allen C, Securing PCs and Data in Libraries and Schools
Black, Dolores et al, 500 Tips for Getting Published
Calder, Judith & McCollum, A, Open and Flexible Learn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arvey, Alun, Interactive Directory of Learning Resources
Roberts-Phelps, Graham, Flip Chart Games for Trainers
Scott, Elspeth, Managing the Internet in the School Library  相似文献   

18.
Reviews     
Book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Improving Learning: New Perspectives , P Ramsden (ed)
Appreciating Adults Learning: 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 , David Boud and Virginia Griffin (editors)
Creating Adult Learning , H P Stroomberg (ed) Spruyt, Van Mantgem & De Does by Leide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Closing-in or the Opening-ou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P Kenneth Komoski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through Games and Simulations (Perspectives on Gaming and Simulation 13) Danny Saunders, Alan Coote and David Crookall (eds)
Hands-on HyperCard , Mimi Jones and Dave Myers
A Handbook of Computer Based Training, (Second Edition) Christopher Dean and Quentin Whitlock
Mind at Large: Knowing in the Technological Age , Paul Levinson
Implications of New Technology for the School Curriculum , Richard Fothergill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s in Education (Occasional Paper 13) , David Smith (ed)
Training for School Management , Bruce S Cooper and R Wayne Shute
The 1988 Education Act: A Tactical Guide for Schools , Martin Leonard
Microcomputers in Secondary Education , S Moriguti, S Ohtsuki and T Furugori (eds)
CD-ROM: Fundamentals to Applications , Charles Oppenheim (ed)
Girls and Computers: General Issues and Case Studies of Logo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Bedford Way Papers 34) , Celia Hoyles (ed)
The Media Lab , Stewart Brand
Smart Cards: Principles, Practice, Applications , Roy Bright
Geography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 Richard Daugherty (ed)
Mastering Statistics , T J Hannagan
Dictionary of Image Technology , Bernard Happe (editor)
HyperCard Power: Techniques and Scripts , Carol Kaehler
1989 Open Learning Directory , Training Ag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