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知识形态的迁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而以"人本主义"教育哲学观为基础,以民主、平等、友爱、合作的师生关系为纽带,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与互动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成为缓解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成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旨从分析师生关系的异化的表现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模式阐述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审视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其异化的外在表征为:"导学关系"异化为"劳资关系"、"交往关系"异化为"控制关系"、"合作关系"异化为"生产关系"、"相长关系"异化为"冲突关系"。依据异化劳动理论的4个规定性,发现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异化遵循着研究生与教育本质相异化、研究生与教育过程相异化、研究生与教育成果相异化的生成逻辑。因而,为了实现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本真回归,需要发挥师生的学术共同体机能,重塑理性求真的学术精神;搭筑平等对话机制,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师生科研成果管理,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师生关系。知识形态的迁移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而以"人本主义"教育哲学观为基础,以"交互性主客体观"(主体间性)为内涵,以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与互动为基本特征,以导学关系为载体建立起来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成为缓解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以Y大学研究生及其导师为调查对象,基于对当前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别分析师生间的互相评价与满意度、师生间的交流状况、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状况、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统计结果表明,理想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需从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外部环境和研究生自身、导师方面共同构建,唯有如此,理想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生师生关系极端恶化案例屡见报端,在现实和舆论上产生了极大危害。近期两起研究生自杀事件呈现出研究生被导师“奴役”致死的文明悖论,研究生师生关系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基于黑格尔“主奴关系”的理论视角,结合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期特征,分析表明研究生师生关系绝非主奴关系,但于特殊境况中存在异化为主奴关系的可能。缘于不对称的共生关系之抽象本质与混合师徒制、老板—员工制的导师责任制之具体本质,研究生师生关系在伦理、经济、话语等方面表现出权力严重不对称的异化困境。超越异化困境是合理化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其在伦理维度上需要师生双方注重三个方面的努力:超越“自然性”以形成独立人格并彰显各自德性;超越“个体性”以觉醒共体精神并促进教学相长;既重“情”又重“理”而实现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6.
王玉楠 《文教资料》2011,(20):154-156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具有专业指导、道德示范、思想引领、人生领航的重要作用,可是现阶段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存在制度不健全、工作认识不足、在党支部中作用发挥不充分及师生关系异化等问题。为解决导师在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本文讨论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理工科高校研究生阶段师生关系异化成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角,力图以研究生师生关系异化较为常见的理工科高校为背景,在参照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基础上,挖掘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构建和谐的研究生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现象。从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视角看,当下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化,原因包括研究生教育宗旨存在偏差、导师素质参差不齐、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等。构建亲密、和谐、良性的师生关系,应当制定以育人为本的研究生教育目标,着力提升导师的师德修养,改变对导师的评价制度,并引入对研究生的淘汰机制。  相似文献   

9.
立足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视角,借助文献研究研究生科研中师生关系的异化现象。发现研究生科研中师生关系的异化经历了研究生与科研成果相异化、研究生与科研过程相异化、研究生与科研本质相异化、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相异化的内在机理。认为研究生科研中师生关系异化反映了从导学逻辑到利益逻辑的本质变迁,导致研究生科研中出现科研动机功利化、科研目标数量化、科研过程约束化、科研参与失衡化的态势。因此,破解研究生科研中师生关系异化难题需要努力践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切实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健全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使高校科研回归科研本质;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三重反思:重构研究生培养中的师生导学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生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其中师生关系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视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中的师生关系可以发现不少问题.本文试图从导师、研究生和培养机制三方面的反思入手,对重构研究生培养中的师生导学关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采用导师制,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造型人才的目标,对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分析,从消除不满情绪、经常联系导师、争取导师信任以及注重自我展现等四个方面对研究生如何融洽的处理与导师的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导师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立德树人的关键,用生态观审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责任制,有助于构建以研究生导师—高校生态环境—研究生为主体要素的多层交互系统。生态观从系统内外部分析各生态因子联系和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解决微系统信息流不畅、系统间阻碍淤积、上下级系统动态监管能力差以及系统内社会宏观把握不足的生态性缺陷问题。用生态观构建责任制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扩展研究思维范式,发挥立德树人的人文价值具有重要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长伟 《教育研究》2012,(8):113-119
从古今之变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有助于完整地认识师生关系,解释并解决当下的师生关系问题。在古典的目的论语境中,师生是亲密的友爱的,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并且,学生要敬畏教师。而在现代机械论的语境中,师生关系是疏离的而非友爱的、是契约式的而非伙伴式的,是平等的但缺乏教育性的。当下师生关系在走向民主与平等,但同时也出现了疏离和冲突等不良症候。回归古典的目的论师生关系,重温目的论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友爱性以及敬畏性,有助于我们当下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实施者,对大学生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班主任的工作做了几点思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5.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大学里教师对本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品德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本研究在梳理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基于河西学院的抽样调查,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在促进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机制,以期改变现有的师生关系,促进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异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今天,从理论上厘清科学与价值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科技异化现象及其原因所在。科技异化现象的出现说明了科学对于价值的偏离,但并不能因此否定科学本身内含的价值性。科学是真善美的潜在统一,其根本价值取向是正向的。造成科技异化的原因在于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的复杂性和人类实践活动能力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教育实践中的基本伦理关系,而伦理教育又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是伦理至善的。当前,因伦理关系异化而激发的矛盾事件越来越多,个别事件甚至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当前研究生与其导师之间的伦理张力主要有三种:职业伦理与私人伦理,人格平等伦理与人身依附伦理,自然代际伦理与文化代际伦理。从根源上看,当前师生伦理关系异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传统师生伦理观念的影响、制度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影响等。在破解对策方面,可以尝试从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伦理,用工匠精神涵养教师的专业技术,强化研究生导师自律性服务精神的实践认同,用规则促进和谐伦理氛围的养成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ongoing research that builds on earlier studies by the authors that have investigated issues concerning the selection of science graduates to secondary PGCE courses. These studies identified the need for criteria that are understood by tutors and applicants to ensure that candidates from ethnic minority groups are not disadvantaged.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perceptions that science graduates have about the selection process for secondary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s and seeks to identify whether the procedures used disadvantage any particular groups or individuals. We are interested also in whether there is a mismatch between tutor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view process and those of the applicants. During 1995/96 current students and applicants for one year PGCE courses in science were asked how they had prepared for their interviews and for their impressions of the interviewing process. The paper describes initial findings and the implication of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9.
关于研究生导师评价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十分困难的课题。针对目前导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评价的内容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即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学生;评价的形式可以尝试开放式述职评审,既可以增加评价的透明度又可以促使导师自我约束、互相学习;评价的结果应该公开,并尝试建立导师综合声誉榜,以激励导师不断自我完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一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传统师生关系,针对当今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疏远和冷漠、实用和功利、对立和冲突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学经营模式的变化,师生关系冲突的个体因素等。据此,提出了重建当代大学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