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惩罚的回归     
现在社会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少用惩罚性处罚手段,认为惩罚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以及悲剧发生,使得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和惩罚学生。  相似文献   

2.
批评的艺术     
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难免有错误和缺点,对于老师来说则少不了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教育方式恰当,学生就容易接受,教育和转化学生效果就好.反之,则可能激发矛盾.可见,讲究批评艺术,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有几种批评方式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支招一句话     
由于受赏识(鼓励)教育理念和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政策规定的影响,更由于教师采用批评教育手段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教育部出台“教师可以采用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一法规条文时。很多教师竟然一时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划定批评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界限,营造批评教育学生的良好环境,激活和谐的学校批评教育的“场”。这个“场”应该吸引教师,激发他们教育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敢批评、会批评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苏小苓 《班主任》2000,(8):12-12
批评,是一种负激励教育手段,运用得当,可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运用不好,其负面效应可能大于正面效应。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三思而批”。  相似文献   

5.
同表扬一样,批评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人的天性是“趋赏避罚”,很难做到“闻过则喜”,所以,批评总不如表扬那样易见成效惹人喜欢。因此,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尽管如此,正确的批评总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能避免错误的做法,讲究批评艺术,就能使批评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批评学生应做到“四舍五入”:  相似文献   

6.
在赏识教育风靡之时,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等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诚然,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批评教育不当,会产生一些消极性。  相似文献   

7.
教师批评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事物总是辩证的,“直来直去,直言不讳”形容一个人心底坦荡,待人真诚,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人的优点,即使对对方有所冒犯,也会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而得到谅解。可“直言”并非处处适用,事事可行,如在批评的时候如果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8.
向前 《教育艺术》2004,(7):38-39
作为班主任,批评学生是常有的事,但是批评要讲究艺术性,使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是指教师紧紧围绕着后进生的情感展开工作.以情感  相似文献   

9.
李梦桃 《陕西教育》2003,(10):40-41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在登上讲台的一刹那.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师长地位就确立下来了,学生渴望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肯定。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这时,如何批评如何教育成了能否处理好帅生关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批评的艺术     
古春笋 《师道》2005,(5):37-38
批评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对教师而言并不新鲜。若批评学生的方法不恰当,采用“压服”、“训服”式,往往是压而不服,而且会引发新的思想问题,造成师生对立.不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今天重提“批评”这话题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沉重。这种沉重源于我偶然翻阅学生的一篇周记:  相似文献   

11.
王福臣  翟媛媛 《成才之路》2009,(24):I0008-I000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了一条不断学习、探索、反思的道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符合教育规律、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反思自身的教育过程以促进自我成长。“无批评教育”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它适应了教育改革的需要,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路。所谓“无批评教育”是指在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教师从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愿望,让学生在激励和赏识中主动发展。对于“无批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我认为应该着重强调两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我们认为,教育中适时适当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说的那样: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一、惩…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管理,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的理念之一,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理论已成为主流理论,敏感的人们似乎谈惩心惊、谈罚色变,面对违规、违纪的学生,教师不敢严格要求,也不愿批评,生怕冠以“变相体罚”之名,生怕扼杀学生个性发展。但是,不容回避的是,批评和表扬是老师管理学生的两种基本方法,“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瞻弱、不负责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孔子云:“因材施教”。教学如此,“批评教育”亦如斯。“批评教育”的方法常常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切不可简单了事。如何更好地运用“批评教育”这枚开启学生的金钥匙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时下,由于教师的批评不当,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对抗的事例比比皆是;它不仅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恶化了师生关系。因此人们对传统的以“严”字当头的管理模式产生了怀疑,在教育中对学生的批评也越来越不被认可,许多教师感觉这个尺度很难把握,甚至提出了“我们能不能批评学生?”。“该怎样批评学生?”的疑问。其实批评作为教师运用语言手段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只要得当,学生会乐于接受,并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谈对批评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过程中,批评这一教育的手段是免不了的。要使批评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待“后进生”一定要讲批评的方式。要从关怀的心态出发,从预防学生违纪的角度考虑,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巧妙的运用批评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教育的措施(1)坚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使“后进生”体验到老师的关怀;不歧视,不操之过急,不做过苛过严的要求;热情帮助,耐心规劝,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愿望。(2)面向未来,振作精神。“后进生”道德标准模糊,是非观念颠倒,分不清是非、荣辱与美丑;难…  相似文献   

17.
批评的学问     
班主任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批评学生的事情,批评是一门学问,运用时一定要讲究方法。适当的批评,可以启发学生自觉地反省,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针对作为独生子女的中专生而言,进行批评教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批评要有事实依据。学生有学生的特点,犯了错误以后,为了避免老师对其“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有的避重就轻地承认部分错误。老师如果没有事实依据,就可能空讲几句批评的话,这样就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班里有位同学自习课上经常捣乱,,。,其他同学反映后,我找他谈话,他却予以否认…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必须进行批评劝告。那么,怎样才能使批评学生的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将缺点错误加以改正呢?近读《孙子兵法》,发现其中的许多谋略很适用于教师对学生实施批评。《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伟大的军事作,虽然所讲的是对敌作战的用兵之道,但是也可以将它活用为对学生的批评之术,巧妙地“制服”学生,从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蓉 《江西教育》2009,(11):27-27
《规定》第十六条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批评方式教育学生.保证了班主任有更大的施教空间,我们为之叫好。《规定》出台之前,有责任心、有作为的班主任并没有放下“批评”这一促进学生成长的利器。看来谈论批评教育,“应当”与否已是定论.关键还是要把握“适当”.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常常要用到批评的方法,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有效果的.但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因为批评很容易伤害学生,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是吗?有时学生好像接受了我们的批评,但可能是"面服心不服"的表象,最终效果其实并不理想.因此,必须慎用批评,用好批评,才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帮上大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