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去探求真,获得善,享受美,从而使他们在知识上得到充实,智能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得到陶冶,灵魂上得到净化。本文试从"铺陈之美"抑扬之美"幽默之美"三个方面入手,对语文课堂要追求语言美进行简略的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2.
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之美 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审美教学,而审美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深入钻研,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的各要素:"巧设情境之美"、"追求语言之美"、"展现创造之美","运用演示之美",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作思考、下功夫,在艺术化的教学中达到最美,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  相似文献   

3.
三尺讲坛是广大人民教师辛勤耕耘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教师如同燃烧的红烛,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同时也为教育事业创造出无限的教学艺术美。本文从有声教学语言的语言美和语调美两大方面赞颂了教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4.
诗歌艺术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艺术主要体现于语言的凝练,意象的丰富,主题的含蓄,形式的独特,等等。在诗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诗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某种程度上讲,诗歌教学凝聚了所有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内容,集形式之美、内涵之美、语言之美等众多美育因素于一体;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语文诗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让学生领会这种诗歌之美,并将这种诗歌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是教材编写者精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或者构思精巧、语言优美的范文,语文之美蕴含在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句当中。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挖掘美。一、教材展示无声的美文学创作倡导此时无声胜有声,虽不着一字但尽得风流。佳作总是力求以简约的语言创造出能够被读者揣摩的意境,从而让读者能够琢磨其中蕴含的情思和意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文本,关注其中无声的美,并巧妙的加以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  相似文献   

6.
写景类文本的语言和意境都是美的。教师可从"文本之美"的视角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质疑问难,在赏析洞察中体悟灵动之美;紧扣重点,在品析核心中品味奇特之美;设置情境,在形象描述中发现意境之美;表情达意,在想象拓展中表达壮观之美。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86):72-74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的教学,也是一门美的教育。英语教师利用英语语言之美,将美育渗透于初中学校的英语课堂,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让英语课成为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  相似文献   

8.
孙小娟 《考试周刊》2013,(29):25-25
<正>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内涵的课程,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重要。语文教材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的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驰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可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唐宋词人善于通过构筑"无声"境界,传递欲诉无言的情怀,营造意蕴深广的审美空间。一方面,唐宋词中的"无声"境界可以造成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使得作品思想内容有无限延展和多种解读的可能;另一方面,唐宋词中的"无声"境界有意或无意地召唤读者对省略或含混的部分内容进行填充和确定,激发和诱导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空白之美"的审美潜能和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0.
李志强 《考试周刊》2013,(31):133-134
高中生对物理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艺术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展示物理之美,巧设物理情境,巧用实验和教学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条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主要是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对语言艺术来说,审美鉴赏首先是"披文以入情",激发联想和想象,建构相应的新的艺术形象,从而获得审美快感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西厢·长亭送别>那优美典雅、生动活泼、抒情意味浓郁、个性化突出的语言,体会王实甫"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而后从品味唱词和诵读唱词入手,让学生领会戏曲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课文、解读文本、语言训练等教学活动环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感受母语背后的语言之美。文章结合笔者教学实例,探讨语文教学课堂上如何感受语言之美。审美教育在开拓学生智力,构建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上具有其他各种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开始到现在,语文课又开始走上任务繁重、难度偏难的老路。语文课,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发展思维、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这些像一座座大山压在教师的头上。于是,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都统统都捡上,"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如何删繁就简,化难为易,让语文课彰显简约之美呢?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用语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是多姿多彩的,强调"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韵之美,"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意境之美,"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的文气之美。体育教学中讲求标准的示范美、协调的动作美、惊鸿的肢体美,而往往忽视了语言之美。鬼谷子曾说:"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纽带,是情感交融的桥梁,如果说语文教学中的语  相似文献   

15.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孩子,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的体现美,利用美。教学实践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  相似文献   

16.
张高平 《教师》2012,(13):37-37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的教学对像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孩子,我们的教材更是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教学实践已表明,成功的教学,无一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也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美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手段三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关键是从"美"入手,通过激情导入,画出"美";初读课文,接触"美";沉思默想,感知"美";再读课文,感受"美",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得到有效的链接。  相似文献   

18.
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旨。文章基于挖掘历史教学之美的角度,阐述历史教学之美的内涵,分析历史教学的三个原则,并从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语言、优化教学活动、引领价值取向四个方面,探讨历史教学的情境之美、艺术之美、灵动之美、人文之美,以便给历史教学注入活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19.
张燕 《教学随笔》2013,(20):116
诗词作为中华文明中的一朵奇葩,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课本上所选的诗词是这些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极品。在如火如荼的导学练教学模式下,教学中教师要如何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些作品中所显现出来的语言之美、思想之美?  相似文献   

20.
教学节奏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节奏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文章简释了节奏的主要类型及其审美功能,论述了节奏与教学审美实践活动的密切联系;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教学艺术芙学的视角,着重对有声语言节奏美、无声语言节奏美以及交替节奏美的创造进行了探索,旨在提升教学艺术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