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校的测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克服测试的误差,就必须借鉴标准化考试的原则和方法。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课,其考试的命题要坚持标准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标准化程度,要以客观性试题为主,宽覆盖面大试题量,难易适度,知识与能力并重,有多套等值的复本,以确保效度、信度和区分度。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上述原则,总结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学前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学前儿童第二语言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语言学习规律与特点,坚持多目的、发展性、启发性、娱乐性和交际性的原则,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外部支撑环境培养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与积极态度。教师应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转变第二语言教育理念,创新第二语言教育内容,优化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不断提升第二语言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社会发展及高校教学的内在要求。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客观性、目的性和适度性的原则,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弘扬地方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改进高校教育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任务型教学的研究是目前第二语言习得和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概述了任务的构成要素.论证了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含义、种类和特征,重点阐述了设计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坚持的九项原则.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学语言之于第二语言习得有其广泛的理论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在其他学科中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它既作为学习者的目标语,同时又是教师教授语言的媒介。因而就要分析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归纳提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以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关注,更好的发挥教师话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根据美国教学法专家 C·B·帕尔斯顿和 M·N·布德合著的《英语做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技巧与程序》的有关章节编译的。该书的作者参照当前英语做为第二语言教学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他们多年来的教学与实验的经验,对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乃至课堂教学的环节、步骤与程序等均做了比较精辟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对从1983年以来,“交际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考察,阐释了交际法的特征、交际法的教学原则,交际法与其他教学法流派的比较,交际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交际法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交际法与测试研究、教材编写、教师素质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教学中的语境关怀既是适应学术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语境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中语境主要包括话语的历史文化环境、篇章语境和篇章内语境;将语境纳入到中国共产党思想史教学中应该坚持: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原则;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原则;尊重客体语境客观性与规避主体语境原则;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中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的区别与综合原则等。  相似文献   

9.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作为国人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具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总结了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五种特性,即兴趣性教学、目标性教学、交际性教学、示范性教学和和谐性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外语教学的实质和目的入手,依据克拉森(Krashen)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监控模式理论,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的输入与输出的途径和方法,并探讨了符合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材编写和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教学的进程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与学是相关的。俄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习的主体性及差异性等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存在着不少不合理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许多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英语教学中,一些老师借鉴生态学原理,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大学英语课堂,强调个人选择和参与,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和建构性,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呼唤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互动式课堂。这种建立在生态理念基础上的课堂生态观对英语精读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而课堂交际则是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课堂交际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文章对课堂语境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课堂语境对课堂交际的影响,即:(1)教师掌控课堂交际;(2)课堂语境限定课堂交际目的;(3)课堂交际的某一交际类型会多次发生。在此基础上,针对对外汉语课堂交际,文章提出了三条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能力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目前在对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现代教育理念从六个方面动态构建外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性评价体系具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的自我重塑活动,理解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质量表征。已有研究缺乏诠释学一般理解逻辑和课堂本性的把握,难以彰显课堂理解的本质。长时段历史考察及逻辑分析表明,诠释学转向催生了理解的"回归对应"逻辑:理解即理解文本创生的世界,世界间遵循回归原理,世界内恪守对应法则。课堂中的"回归对应",意味着人类优秀文化作品是理解的对象,教师不是理解者,而是学生理解的引导者,发展学生理解力是课堂的终极目标。"回归对应"的课堂实践,要把学生理解力的培育植于理解活动之中,提升教师引导理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理解方法的教导。  相似文献   

16.
论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切入点。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塑造者和被塑造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影响了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和生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合作,主体交往充分展开,主体之间交互作用、多元互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人际关系。要建立这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平等原则和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堂用语,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从事和组织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它不仅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时一个重要的语言输入来源。课堂用语的数量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英语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对当前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使用进行深入认识与思考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走出当前困境的关键。为此,教师要重建教学价值观,同时完成传统教学角色的转换,确立教学对象意识,增强课堂设计意识,具备敏感的语文学科意识,并将这些自觉落实和渗入到教学实践,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行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追求客观化、数量化、意在使课堂教学评坐更趋 科学。而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评价实践,却发现现行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观、评价内容、评价过程等方面存在许多非客观的及不确定因素,影响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因此,有必要改进现行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突破现行模式的一元化状态,向多元化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ntribute to a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vement. A total of 7 teachers working in school years 4–9 and who both actively flipped their classrooms and had been early adopters in this movement were interviewed. Two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posed: “What characterizes flipped classroom i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and “What objectives do the flipped classroom meet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Regarding the first research question, a characteristic of a flipped classroom was “the flip,” a task to be accomplished outside the classroom before class. In relation to the second research question we found three objectives: Student activity in class; Educational change; Being part of a digital learning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