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肌动蛋白(actin)在维持细胞结构、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克隆鳡(Elopichthys bambusa)β-肌动蛋白(β-actin)全长cDNA,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鳡肌肉获得全长为1775bp的β-actin cDNA序列,其中包含1128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375个氨基酸,5′-非翻译(UTR)区为98个核苷酸,3′-UTR区为549个核苷酸.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发现,鳡β-actin与鲤形目类硬骨鱼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其中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94%和99.73%,而与其他脊椎类动物如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的同源性也分别在85%和97%以上,说明该基因在生物的分子进化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采用核苷酸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鳡β-actin与鲤形目类硬骨鱼聚类在一起,且与团头鲂的亲缘关系最近.RT-PCR分析结果显示,β-actin基因在鳡的肝脏、肾、肠、脑、心脏、鳃和肌肉等7个组织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2.
利用RT—PCR技术从HEK293细胞中克隆到人Rab7基因,通过双酶切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克隆.24℃下IPTG诱导表达,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的Rab7蛋白.并以此为抗原免疫小白鼠,获得了Rab7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SAG1)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获得重组表达蛋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从弓形虫RH 株基因组DNA中扩增SAG1基因,经克隆和测序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PCR和双酶切鉴定阳性菌株,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观察其诱导的抗体应答.结果表明,PCR扩增出SAG1基因的特异片段,获得的阳性克隆序列与Gen Bank中的SAG1基因序列一致,SAG1基因被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在BL21中表达了SAG1,表达的蛋白能被弓形虫感染兔血清识别.以上结果说明,已成功构建了弓形虫SAG1的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SAG1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PCR技术从肝素黄杆菌克隆到肝素酶HepI基因,通过双酶切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感受态细胞,获得基因工程重组菌.12℃下IPTG诱导表达12h,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后获得较高纯度的HepI酶蛋白.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SAG1)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获得重组表达蛋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SAG1基因,经克隆和测序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PCR和双酶切鉴定阳性菌株,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观察其诱导的抗体应答.结果表明,PCR扩增出SAG1基因的特异片段,获得的阳性克隆序列与GenBank中的SAG1基因序列一致,SAG1基因被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在BL21中表达了SAG1,表达的蛋白能被弓形虫感染兔血清识别.以上结果说明,已成功构建了弓形虫SAG1的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SAG1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通过荧光PCR方法,分析了翻译调控肿瘤蛋白(TCTP)基因在南美白对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CTP基因在对虾的各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而心脏中的表达最低.  相似文献   

7.
以质粒pSC101为载体,用鸟枪法将短小芽孢杆菌A3染色体的β—内酰胺酶基因,克隆至大肠杆菌HB101。经质粒检测及酶切电泳分析证明,克隆的β—内酰胺酶基因位于2.6kb的EcoRI片段上,将此片段连接到质粒PAL32转化枯草杆菌,亦能表达并向胞外分泌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备用于在斑马鱼中热休克全身表达目的基因的转基因载体,通过分子克隆的方法从P{hsFLP}86E/TM6B转基因果蝇的基因组中克隆出FLP.并同时对HSP-Wnt5A-EGFP载体进行改造,Wnt5A由FLP代替,并在FLP和EGFP编码区之间插入带有多克隆位点的IRES序列,获得pTol2-HSP-FLP-IRES-EGFP转基因表达载体.利用得到的转基因载体显微注射到斑马鱼单细胞期胚胎中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经热激外源目的基因FLP和报告基因EGFP均能在斑马鱼中表达.pTol2-HSP-FLP-IRES-EGFP转基因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对于建立FLP/FRT重组系统的斑马鱼转基因实验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基因工程技术 ,用PCR法扩增出编码ICA6 9的cDNA片段 ,直接克隆到pSPORT 1质粒上 ,经DNA序列测定 ,插入到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pGEX 2T ,构成重组质粒 p2T ICA6 9,得到的表达产物GST ICA6 9融合蛋白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其免疫原性 .测序结果表明 ,所获PCR产物已正确重组到PGEX 2T表达型质粒中 .重组质粒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并能应用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抗ICA6 9抗体的检测 .所获得的表达产物为重组ICA6 9融合抗原 ,有助于提高Ⅰ型糖尿病的预报率和确诊率 .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方法克隆获得拟穴青蟹抗菌肽scygonadin基因成熟肽片段,将其连接到Pichia pastoris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了分泌表达载体pPICgk-Scy.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表型筛选和PCR鉴定证实了目的基因已稳定整合人酵母基因组中.以甲醇诱导表达阳性克隆,上清中表达产物经过Tricine-SDS-PAGE鉴定与预期的目的蛋白大小(约10ku)相符.并利用琼脂孔穴扩散法证明了表达产物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检测了白羽AA肉鸡在4周龄时其胸肌、腿肌、脂肪、心、肝、脾、肺、肾、腺胃、肌胃、肠、脑共12个组织和在1日龄及1、2、3、4、5、6、7周龄时腿肌、肝脏、脂肪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除肾外其余组织均表达一定量的IGF-I mRNA表达,且在肝脏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腿肌6周时IGF-I mRNA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其余各时期也都高于1日龄时的表达;肝脏中表达量最高时期是3周,然后又呈下降趋势;脂肪中在3周时表达量最高,然后其表达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本实验结果揭示了生长早期肉鸡IGF-I基因mRNA的时空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生长轴相关基因对肉鸡早期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测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过程中人α-防御素-1(HNP-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构建人HNP-1的克隆载体。方法:提取人单核细胞系(THP-1)的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获得cDNA,采用pBS-T克隆HNP-1。结果:用RT-PCR在THP-1细胞总RNA中扩增出一条285 bp的DNA片段,与HNP-1 cD-NA片段大小一致。重组质粒经PCR和测序鉴定获HNP-1基因克隆。另外,LDL可诱导THP-1细胞HNP-1的mR-NA表达增加。结论:HNP-1可能参与LDL的细胞氧化过程,成功构建HNP-1克隆载体将为进一步亚克隆到原核及真核的表达载体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昆明鼠睾丸中克隆Bmi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支持细胞,以便用作培养精原干细胞(SSCs)的滋养层.方法以5日龄昆明鼠为材料,提取小鼠睾丸组织中总RNA后,以RT-PCR技术克隆小鼠睾丸Bmi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TM4细胞(睾丸支持细胞株),在转染后40 h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成功克隆小鼠睾丸Bmi1基因的cDNA,测序正确;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显示,转染后的支持细胞中有Bmi1蛋白表达.结论本研究为以转染了Bmi1基因的支持细胞作饲养层培养SSCs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方法扩增对虾白斑病毒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基因,插入到pGEX-4T-2表达载体上构建出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GEX-4T-2RR,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转化菌经IPTG诱导后大量表达重组蛋白,通过降低诱导温度获得可溶性表达的重组蛋白,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15.
苦瓜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其中核糖体失活蛋白MAP30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根据G enbank中MAP30序列,采用PCR技术,从苦瓜基因组DNA中扩增出该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MAP30,经克隆载体转化菌液PCR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MAP30的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6.
通过3′RACE和5′RACE获得对虾Rab基因(命名为PjRab)的cDNA全长,其ORF为636bp,编码212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PjRab具备Rab蛋白的基本特征,但在C-端与已知的Rab蛋白不同,可能是一种新的Rab蛋白,这是首次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体内克隆到该基因.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得到了有活性的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小鼠模型中更深入地研究nulp1蛋白在心脏发育中的功能,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小鼠nulp1基因的部分编码区并连接入pET-28a表达载体中,之后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E.coli)通过IPTG诱导表达Hisnulp1融合蛋白,对该融合蛋白采用Ni-IDA凝胶柱层析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ting对抗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兔抗nulp1多克隆抗体.这为nulp1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研究延长因子-1(elongationfactor-1α,E-1α)在调控心脏发育和果蝇心脏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制备延长因子-1的抗体.利用生物信息学选择果蝇EF-1α基因抗原亲水区,并设计出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出的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pET-28a载体中,转入E.coli中后通过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将His—EF-1α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再用WesternBlot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获得了EF-1α原核表达重组融合蛋白以及高效价的、特异性兔抗EF-1α多克隆抗体.EF-1α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可以达到1比1500,并且有很强的特异性,为后续研究EF-1α基因在心脏发育和心脏功能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山医科大学陈系古教授等2001年1月以来先后使用“核移植”技术将人类皮肤细胞核移植到家兔卵母细胞中,经过2000多次实验,成功克隆出100多个人类胚胎,其中部分发育到“桑葚胚”阶段.这是国际上首次用该技术克隆出人类胚胎,标志着中国在治疗性克隆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并走在国际最前沿.  相似文献   

20.
饱和苯酚氯仿法提取Tg2576转基因鼠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编码β-淀粉样蛋白的目的基因,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的表达载体pcDNA3.1-Aβ42×2,应用酶切及测序鉴定表达载体.相应的双酶酶切能够获得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为269bp),测序未发现突变,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