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字句和被动句是相互交叉、部分重叠的关系;在含有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中"被"的属性为表示"遭受"义的特殊动词;在新兴的"被+双音节词"结构中也涵盖了"遭受了令人无奈的事情,不情愿地接受这种事实"的意味。  相似文献   

2.
"被"字句和"有"字句在语义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被"和"有"在语法特点上存在的对称性,将被统一处理为扩展词汇核心的功能范畴。"被"字句和"有"字句在受事的受影响程度,论元角色以及句法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对称性,这些差异的存在归其根本原因在于两种句式的句法结构不同。被动范畴"被"分别扩展的是表示致使和表示完结的轻动词Caus和Bec,被动范畴"有"扩展的是表示活动的轻动词Do,二者在句法结构上呈互补分布。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被"字句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界对于"被"字句中"被"隐现规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被"字的隐现规律,通过分析发现, "被"字句中"被"字的隐现与"被"字句所表示的句法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被"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虚词的用法,但是它的这个用法并不是造字之初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语法化过程。在古代汉语中,"被"的主要用法是做名词和动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被"虽然保留了名词、动词的词性,但它的主要用法是做介词,表示被动之意。在"被"字语法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被字式。可以说,被字式的发展与"被"字的语法化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现代汉语教科书,还是一般的现代汉语语法专著,其中在例举介词时,几乎都举到了"被"字.这个普遍情况,不能不给一般读者这样一个错觉:"被"是地地道道的介词.其实,"被"不是正宗介词.大家知道,介词是"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前边,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补语或带'的'作定语,表示处所、时间、方向、方式、对象等关系."可是,"被"却不具备一般介词的这种性质.纵观"被"的使用情况,不外乎这样两种:用在动词前边和用在名词(包括代词和名词性词组)前边.  相似文献   

6.
曾登上年度热词榜的"被X"一类词依然被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使用,但在语言自身发展及使用者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种超常规的语言形式有了进一步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被X"结构有向常规被动句复归的趋势,原先有意识隐含的NP(施事)现可以直接加进去,结构整体不再表示"被完成"的状态化,同时语义表达的被愚弄、被欺骗的受动程度与常规被动句相当;"被"字语法特征泛化,有向动词性质返源的趋势;语用上更加倾向于传达积极合理的民众诉求等。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献中的“被发”有双重意义:“被发缨冠”“被发及地”中的“被发”表示披散头发;“被发文身”“被发左衽”中的“被发”表示剪短头发。古书异文、相关词语的组合共现情况、一些语文工具书误解“被发”造成的内部矛盾以及同形词“被”与“披”的不同联系方式等,都可证明应该区别对待所指不同的“被发”,而不应将它们混而为一。  相似文献   

8.
被动态在普通话中一般用于包含副动词“被”的句子,这种句子具有下面的线性排列(这里Np=名词短语):(1)NP_1 被 NP_2动词例如:(2)他被姐姐骂了.这种结构方式带有作直接宾语的名词短语,表示动作所影响的人或事物.这个直接宾语放在句子开头的位置上.直接宾语(NP_1)后面有副动词“被”,引进动作的施事,我们称它为“被”名词短语.象“把”字结构一样,动词出现在句末位置上.如例(2),开头的名词短语是动词“骂”的直接宾语.“被”后面的名词“姐姐”是施事,说明哪一个在“骂”.  相似文献   

9.
记忆可以被创造吗?这似乎是个很愚蠢的问题,因为记忆是动物对自身过去的活动、感受和经验的印象累积,即使出现遗忘,也并不意味着"记忆"已被消除,而是它被埋藏在大脑皮层的某个角落,我们暂时无法提取而已。很多影视剧或者文学作品中描述过脑部受到重击或者特殊疾病引起的"失忆"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一种以"被"字为基础的语言单位广为流传,预示着我们进入了"被时代"。这些新语言单位的语法看起来似乎很荒谬,但实则不然,是与"被"字的起源和色彩义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对新型"被X"结构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其生成机制及构式图解。"被X"构式在仿拟和引申了传统被动句的基础上,借助转喻机制,表述"事件直接当事人在非自愿或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X事件"的构式意义,即该事件行为或状态是被强迫、被谎称的。该构式中的"X"突破了传统被动句中需连接及物动词的限制,也可以连接不及物动词(如"自杀")、名词(如"高铁")、形容词(如"幸福")以及数字等各类词语。  相似文献   

12.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13.
"X哭了"格式在网络空间以及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X哭了"格式除了表示其初始的意义"X得哭了",即表示某行为或感受令某人哭泣意外,更多的被用来表示程度之深,如"美哭了"。本文就这种语义的转变为主干分析"X哭了"格式的构成、搭配限制,其语义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因,以及格式的语用意义,最后又简单探讨了"X哭了"格式和"X呆了"格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一、考"二次免疫"高考主要考查记忆细胞的来源、作用和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例1某患者先后两次被某病毒感染,如图1表示患者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和患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图1A.曲线a1、a2表示病毒的增殖,b1、b2表示人体患病程度,c表示抗体的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从"被"字句和"被"现象的语音、句法结构,"被"字的语义指向,"被"字的词性和语义来分析"被+X"结构和"被"字句的不同,并分析"被+X"结构产生的语境。  相似文献   

16.
谈被字句中“被”的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被”字的表示被动者作主语的句子 ,“被”是介词 ;“被”直接用在谓语前 ,则是被动连带成分的短语省略式 ,“被”同样是介词性质 ,不能认为是助词。  相似文献   

17.
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会日前在京召开。工信部提出校车的安全性要提高,而成本则要合理控制,以便于普及,对此各方表示认可。但多数与会车企代表表示,新标准套用美国校车标准不符合国情,如果完全按意见稿执行,不仅要增加20%~30%的成本,而且大多数车企将被排除在外。有时,所谓的"中国国情"和"与国际接轨",已然沦为任  相似文献   

18.
"被"字句中的"被"字实质上是一个表被动的功能词,标记句首具有受事题元角色的名词短语,它在句法结构中占据CP的指示语位置。句首的名词短语是移位生成的话题,"被"引导一个TP,"被"字后的名词短语占据TP的指示语位置,无论它以显性的形式还是以隐性的形式出现,都不会影响到"被"字的句法性质和位置。由于"被"引导的是TP,所以当动词后出现接应代词时,接应代词不受句内名词短语的约束,但可以受到句首名词短语的同指约束。当"被"字句中出现保留宾语时,句首的名词短语是一个基础生成的话题。保留宾语可以留在原位也可以受到语用因素的影响而移位到"被"和话题中间的位置,可视为另一个话题。把"被"视为一个功能助词之说,与"被"字的其他词性说相比,似乎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有些表示植物的单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常用来比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被“人性化”的植物吧!  相似文献   

20.
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事件结构分析的方法考察流行语"被就业"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得出"被"的语用功能是凸显"有主观外因而内含状态的"事件特征。这种解释方案还可以很好地回答"被"字句研究中一些没被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