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舍的《猫城记》具有社会幻想小说的特点。把《猫城记》置于世界科幻小说的背景下,从另一个视野可以看到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小说里具有的反乌托邦叙事,表现了作者的批判精神。同时,小说中还具有一定的乌托邦想象和设想,这就与中国近代小说出现的乌托邦幻想相呼应,具有了中国小说自己的特质。因此,老舍的《猫城记》展现了一位中国优秀作家的品质,即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及超越。  相似文献   

2.
《猫城记》曾被提名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以叙事学为依据,对《猫城记》中的叙事话语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呈现老舍作品《猫城记》独特的叙事策略.本文在着重分析《猫城记》中不同的叙事视角及其产生的文体效果的同时,考察《猫城记》英译本对视角转换的具体处理.  相似文献   

3.
洪昱珩 《文教资料》2012,(33):51-54
老舍是当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家。他的作品植根北京市民生活,语言风趣幽默、充满京腔京韵,这与他的满族身份、下层旗人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猫城记》作为老舍批判国民性,抒发对历史、文化、革命的看法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与老舍的满族身份是分不开的。本文将从老舍的满族身份出发,考察《猫城记》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文化历史观念、国民性批判以及对政治革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老舍长篇小说《猫城记》的英译是中国现代文学英译研究中被忽略的一个作品。而在国外,《猫城记》和《骆驼祥子》的影响等量齐观:该作品在西方很早就有英译本,之后又被重译,译本甚至被西方作为中国研究的史料。本文将从文本选择偏向、小说主题偏离与文学样式变形三个方面考察1964年《猫城记》英译本的形成过程;探讨《猫城记》在进入英语世界的过程初期经历的扭曲与变形,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老舍幽默诗文集》:不是本小说,什么也不是。《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不是去赶集。《猫城记》:是本小说,没有真事。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的《猫城记》创作于1932年,1933年完稿,是老舍先生现存文稿中最奇特的一部,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褒贬不一,引起了很大争议,也是历来老舍先生的研究者在研究时有意避开的一部小说。但是这部小说所表达的主题的现实意义和思想内容之深刻又使这部小说的价值不容忽视。文章试图从《猫城记》这部作品的寓言性文体分析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并解析这部作品所表现出的伟大的现实预言性。  相似文献   

7.
《猫城记》是老舍创作生涯中最奇异的作品,作品以寓言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国民性、对革命的独立思考。无处不在的忧患意识,深刻强烈的批判意识,以及广阔的象喻空间,使作品具有独特的现实性和悲剧性,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小说。  相似文献   

8.
老舍的寓幻体小说《猫城记》是其国民性批判的高峰。从老舍的人格心理和历史现场去探索该文本,可以感受到老舍本人弱者心态的积淀以及其清醒而深邃的思想穿透力。虽然过多的政论影响了文本的和谐.但“灰色”的呼喊直指历史和未来。  相似文献   

9.
老舍先生的《猫》,教的次数也不少了,又该教《猫》这篇课文了。我在疏通课文,引导学生初步领会了大猫的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后,问:"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呢?"学生们从文中找到了不少词句来证明老舍爷爷对猫的无比喜爱。  相似文献   

10.
正《猫城记》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于1932年完成的一部11万字的现代长篇小说。作者巧妙地借助童话故事的形式,表面上构建了一个新颖独特的童话世界,充分发挥想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异于常态的美好图画,奇妙而独特,但真正的意旨却是将真实而残酷的人性,血淋淋地、丝毫不加掩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你一方面沉浸在作者虚构的火星世界里,另一方面也不忘真实残酷的故事背后所隐藏的深刻严肃的社会问题。《猫城记》是以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1.
"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几乎都带有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她的"革命+恋爱"题材的小说、与恋爱无关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和表现工农大众题材的小说中,丁玲依循革命叙事模式,在理性层面人为地建构起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潜意识层面却不自觉地保留着固有的个性化立场,并在"革命"叙事的过程中不时插入自己的个性话语,从而导致了文本的叙事结构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缝。  相似文献   

12.
30年代左翼革命小说有些作品描绘了作家想象革命后将来临的理想社会的图景.这些文本所展开的"革命乌托邦"的图景明显是以当时中共苏维埃政权所承诺建立的"苏维埃农村"为蓝本.它们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底,但更紧密地与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政治实践联系着,凝聚了共产党当时的革命政治纲领和革命规划.显示出为中共苏维埃政权张本的征象.在乌托邦精神已成为人类普遍稀缺资源的当代,"革命乌托邦"小说为众人设想美好生活的精神和想象乌托邦的能力仍有动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乌托邦”在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我个人写作的“乌托邦”,另一个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乌托邦”。前者是指我通过写作实现梦想和希冀,在小说中创造自己的理想之物:后者是指我们从一个“乌托邦”醒来又跌入了另一个“乌托邦”。而我的写作,我的语言、结构、叙述、故事、人物、形式,还有我对现实的认识等等,正是笼罩在这两种“乌托邦”下的个人书写。  相似文献   

14.
知识社会学证明了人类社会有两种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前者的功能为维护现行秩序,后者则为反对现行秩序。人类历史的更替和演进在观念的维度上可表达为意识形态与乌耗邦之间的振荡。当乌托邦取代了意识形态之后,自己亦相应地变成了意识形态,并创造出自己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5.
当前"乌托邦终结"的论断在世界范围内铺开,对知识分子的精神诊断陷入停顿。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雅各比深入社会历史深处,以求看清当前知识分子和乌托邦之间存在的张力。他通过乌托邦这一研究视域,来试图建构公共知识分子的想象空间,并寻找知识分子背后隐藏的弥赛亚情结,力求澄清极权主义和乌托邦的界限以给真正的知识分子正名,同时在多元主义的扩散中挖掘知识分子的乌托邦精神遗产。雅各比出于公共知识分子的良心,对知识分子和乌托邦之间的张力进行不同以往的缓解方式。  相似文献   

16.
莫尔所构想的乌托邦社会,其政治制度是民主政体;其经济制度是没有私有财产、在内部也没有金钱流通的全民公有制;乌托邦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在婚姻方面,乌托邦实行一夫一妻制,并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采取极为严厉的惩罚措施;在乌托邦中被称作奴隶的,实际上是两种人:重罪犯和二等公民。莫尔对于乌托邦社会的设想,作为对现实社会弊端的批判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原则的启示,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将其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模式,则并非都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与乌托邦都是颇有争议的概念,但是旅游所包含的审美和精神愉悦两种元素,所蕴含的人类生命自由价值、精神价值以及健康的乌托邦精神所包含的理想主义和超越批判的精神有助于消解现代性悖论带给人们的精神和情感危机,这些却是不可争议的。把对旅游的研究置于现代性和乌托邦相互观照的视角下,对旅游的本质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在乌托邦的视域中寻求旅游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由此来说,旅游是通往乌托邦的桥梁,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异域的理想化的乌托邦,是旅游者的精神家园。健康的乌托邦精神启迪旅游者的心智,美学向度的"畅神"使旅游者在批判现实中消除现代性悖论造成的苦恼,摆脱内心的浮躁,探索自我,超越自我,以乌托邦的方式实现内在精神生活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人面桃花》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格非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推动小说中女主人公走向革命的主要是一种内在动力,即一种创造历史的乌托邦主义激情,对于这种历史乌托邦的审视,显然是这部小说的重心所在。小说以一种类似于成长小说的模式,完成了对历史和人性的双向反思。  相似文献   

19.
This AARE Presidential Address examines what it means to be 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in the current Australian, and global, political climate. The presentation draws heavily on the work of Levitas (Utopia as Method 2013). The address, using her notions of Utopia as archaeology, as ontology and as architecture, suggest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a more socially just agenda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but to look for alternative ways of do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being 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It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associations such as AARE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envisage what academic life could look lik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in a ‘Realistic Utopia’—one in which they are realistic and demand the impossible.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乌托邦思想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审美救世主义、是不切实际地让美学承担了不可能实现的重任,到头来只能陷于唯心主义的虚无空想。不可否认,消极审美救世主义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乌托邦思想不仅只是如此的一无是处。只要跳出原来的成见就可以发现,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乌托邦思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