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校环境,是指学校内部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物质和心理因素的总合。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育者总是通过特定的环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 学校环境主要由两大因素构成,其一是物质环境,主要指学校物质设备条件,包括校容、校貌和教学设备等。其二是心理环境,主要指学校中的各种关系及道德心理气氛,包括各种人际关系和体现班风、校风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一、高校后勤管理与学校物质环境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人们通常将学校环境分为学校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种类型。学校的物质环境指的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所处的客观环境,如校园、  相似文献   

3.
一 这里所谓的环境,是指显课程之外的属于潜课程范畴的学校环境。这种教育环境就其宏观角度而言,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学校物质环境,二是学校社会环境,三是学校心理环境。   学校物质环境,是师生对象化活动的一种产物,既是学校环境的空间物态形式,又是学校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所必需的物质载体。它大致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校园环境,主要指校容校貌;二是设施环境,主要指行政装备和教学设施;三是方式环境,主要指传播特定精神文化的某些物质载体。   学校社会环境,是指建构在学校物质环境基础之上的由师生员工互动所构成…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学校管理的三个探索 :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 ,抢占教育发展的制高点 ;注重美化校园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实行在“人文”理念下的绿色管理模式 ;用标准管理学校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的发展对学校工作的召唤 ,它对学校工作的促进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 ,更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也是现代教育所不可或缺的 ,它对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沟通师生的心灵、活跃校园气氛 ,进而营造整体教育氛围 ,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创建优美的育人环境 ,陶冶学生情操美丽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情舒畅 ,身体健康 ,提高学习效率 ,而糟糕的环境不仅对人的身体有害 ,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消极影响。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 ,创建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 ,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工作的需…  相似文献   

6.
高帆 《学周刊C版》2019,(16):152-152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开始进入城区寄宿学校就读。寄宿学校的存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稳定舒适的物质环境,但是其无法弥补学生在成长中心理方面存在的缺失。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区中学农村寄宿生心理状况,然后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城区农村寄宿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它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环境的外延是极其广泛的,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气、习俗等等,这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所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自己的内部环境,具体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学校的物质环境指学校的场地、设备、经费等办学条件以及学校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物质文化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不言而喻,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学校物质文化环境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成为重要的学校教育资源。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提升校园文化的基础。没有物质文化环境做基础就不可能进行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可以说,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虽然不是整个校园文化的核心.但却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易受环境影响.学校更应重视良好物质文化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设计应该同时考虑物质环境的提高,社会心理价值的定位和投资效益的实现.本文试图从城市设计策略的角度探讨研究现代城市设计中环境设计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校园文化环境的构成与作用 一所学校的文化环境,是由它的物化环境和心理、精神环境组成的。它包括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所谓校园物质环境,也叫校园显性文化环境,即学校中按一定目的、计划所设置的校园建筑、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设施和设备、校园的各种美化和绿化以及校园周围的物质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筑起自己的网络阵地,发挥网络宣传教育功能,防范网络负面侵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网络素质。  相似文献   

12.
有时和时而都是时间副词,且都属于不定时时间副词的类别,在语义上它们都可以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在某段时间可以进行和发生,用法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艺术的审美创造过程中,酒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借用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探析了酒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认为酒是激发文学艺术家进入创作境界的触媒,但真正作品的形成离不开文学艺术家对文学创作规律的娴熟领会与运用。  相似文献   

14.
政治哲学从总体上不是空虚的概念,必须与时代的方式、存在方式。与思想文化相关联。而现代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不能回避科学技术对人的政治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素质的核心是思想政治素质。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许多引人注目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目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着眼点应该是全面架构信仰体系,反思与“国际接轨”,力塑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做强做实实践环节,寻求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values and virtue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is article seeks to shed light on the dilemma facing history education in regions beset by a protracted, and as yet unresolved ethno-political conflict. The article will examine this issue by means of a unique test case that observes a dramatic war event in Israeli textbooks. The event in question is the Six-Day War of 1967 and the study of its outcomes. This war stands in the twilight between memory and history and there is an extreme gap between the public history and the formal representation of that war in school textbooks. The question that begs an answer is why such a seminal event in Israeli history is not presented in history textbooks like the country’s other war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which was conducted on two generations of textbooks, is based upon a comparative discourse analysis. A discussion of the findings contends that a critical pedagogy approach to history education might equip adolescent students with more powerful lenses through which to view several plausible scenarios for healing the wounds of the present by means of a rational and grounded perception of the past.  相似文献   

17.
阮瑀和应玚的文质论有相同之处,都肯定了文质并重.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阮瑀重质轻文,应玚重文轻质.两者的文质观表现在创作中,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田径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社会呼唤创新教育 ,在田径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建立符合创新要求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9.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autism are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that emerge in childhood. There is increasing recognition that ADHD and autism frequently co-occur. Yet, questions remain among clinicians regarding the best ways to evaluate and treat co-occurring autism and ADHD. This review outlines issues relevant to provid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to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who may be experiencing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co-occurring autism and ADHD. After describ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co-occurrence of autism and ADHD, we present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best practic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o-occurring autism and ADHD. Regarding assessment, this includes considerations for interviewing parents/caregivers and youth, using validated parent and teacher rating scales, conducting cognitive assessments, and conducting behavior observations. Regarding treatment,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behavioral management,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s, social skills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of medications. Throughout, we note the quality of evidence that supports a particular component of assessment or treatment, highlighting when evidence is most relevant to those with co-occurring autism and ADHD across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evidence for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o-occurring autism and ADHD, we conclude by outlining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峡两岸交往的日益频繁,连接两岸的旅游业将日益蓬勃发展;为了满足海峡两岸旅游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和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渴望,提升两岸旅游业界的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海峡两岸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互动与发展势在必行。在互动与交流中,两岸的旅游教育将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等诸多方面有一个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