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受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其艺术性古已有之。面对当今武术发展的瓶颈,对武术的艺术性进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艺术学的视角诠释中国武术的艺术特性,解读武术的艺术内涵,发现武术的艺术魅力。研究表明:中国武术的艺术特性来源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中国武术演练和攻防是肢体的线性表达;中国武术的线性美表现为阴柔之美、阳刚之美和流动之美。  相似文献   

2.
谭飚 《体育科技》2002,23(3):79-81
根据木兰拳的特点论述了在木兰拳教学中要重视基本功训练 ,熟悉套路 ,明确姿势 ,合理运用微格教学原理 ,充分运用音乐和注重身心放松等教学要点 ,以及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江苏东台市体委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主任李杰同志的指示:"中国武术推向世界走向社会化,产业化。"积极开展群众武术活动。由于体委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使我市男女老少幼积极参加太极拳、剑、形意、八卦、少林、木兰拳扇剑、匕首等项活动,在市体育场、各公园活动场所,参加活动人员有近一万人。东台社会武术运动活跃@孟荣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武术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综合体,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生命精神.文章认为中国武术的生命精神体现为:(1)中国武术的生命宗法精神.中国是一个宗法思想浓厚的国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反映出的是重视血缘关系及团体的宗法精神.(2)中国武术的生命律动精神.套路是中国武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精气神是中国武术生命性的具体体现;在武术套路的结构、布局、演练过程,以及技法动作上的虚实、动静之变化中,都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律动精神.(3)中国武术的生命和谐精神.在"农耕文明"和儒道释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已上升为超越敌对性、重视对生命价值精神的实现;中国武术的生命价值取向是和谐,"内外兼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特性.中国武术通过"内外兼修"来达到人的身心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即武术中所谓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武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这种艺术与哲学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5.
武术在千百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中生存下来,是因为武术是一种肢体文化,其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决定其有着极强的社会适应性。武术发展到当今社会,包含着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套路、武术搏斗(散打与推手)三种不同性质的运动形式,也正是有这三大武术运动形式支撑着当今社会的中国武术,形成中国武术之“三足鼎立”之势,并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共同存在与发展着。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国武术在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制约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主要问题为对外教学缺乏统一管理与规范、对外宣传主动性不足、专业武术师资介入门槛低和语言障碍。建议采取完善孔子学院武术课堂、建立武术表演团、组建武术专家团、建立武术交流处等措施,结合孔子学院办学方针重新调整中国武术对外发展策略,整合完善武术资源,以期形成中国武术对外宣传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使中华武术走出视觉文化时代遭遇的发展困境,研究中国传统的体认方式对发展武术的积极意义。研究认为:视觉文化时代中国武术发展出现的畸形和异化,显然不利于武术的传承发展,中国武术文化有着强大的"精神叙事"、独特的编码系统,融合了诸多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和认知理念,在解码过程中需要通过中国独有的"体认"的解码方式来解读中国武术,寻觅"达身体之道"近乎"天地之理"的武术本真,从而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开辟路径。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4,(1):112-11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电影中的主题叙事进行相关研究。认为:武术电影的主题叙事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不同时期的武术电影表达不同的时代精神,中国武术电影的总体叙事风格是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电影在中华武术传承与推广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播传统武技,传承武术精神,展现武术文化魅力,增加武术美感等方面;中国武术电影不只是对艺术视觉冲击的追求,更多的是弘扬一种民族精神,具体体现为除恶扬善的侠义之情,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忍让谦逊的仁爱之义,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之道是一种过程之道,富含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启示。武术教学设计是提高武术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武术教学设计应树立系统思想,做到武术教育思想目标化、武术教学目标过程化、武术教学过程方法化,并通过武术教学设计与武术教学实践的高度协同来充分体现武术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资源开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在绵延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武术,如何更好的发挥其资源的优势作用,使其得到合理开发是武术界面临的一个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在北京、河南等地的实地考察,结合武术资源的特性,根据武术资源的分类体系,对其现状开发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在绵延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武术,如何更好的发挥其资源的优势作用,使其得到合理开发是武术界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在北京、河南等地的实地考察,结合武术资源的特性,根据武术资源的分类体系,对其现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和加拿大开始发售一套中国武术录像磁带,为北美洲人了解和学习中国现代武术提供了方便,颇受人们的欢迎。过去,在美洲大陆上出售的多是由美籍华人,华侨或香港、台湾等地的华人示范录制的中国武术录像带。而且内容基本上是未经发展的传统套路。最近发售的这套录像带则是由中国北京武术队的优秀运动员示范录制的,内容包括武术基本功、长拳、剑术、刀术、棍术、枪术、三节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具有深邃的东方文化底蕴,魅力享誉于世,然而其发展普及的过程却是曲折的。中国武术为逐步扩大其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不断重视改革自身元素,积极向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申请入项,除没能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外,现有武术世界杯赛、世界武术锦标赛、亚运会武术比赛等重大国际性比赛,中国武术为适应国际体育技能主导类项目比赛的竞赛需要,将武术套路比赛中加入难度动作,使之演化成一种新型的中国武术模式——竞技武术。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关于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整理,在此综述的基础上,使读者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中国竞技武术训练成果研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以文化是中国武术的灵魂和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传承是学校武术教育不可推却的责任,理应挖掘中国武术的国学内涵,重构国学之术.这其中包括,重建学校武术教育理念,重建学校武术教育模式,重建学校武术教育队伍,重构学校武术教育学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术从传统到现代,对于习练者水平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从传统武术的“用意不用力”到现代竞技武术的“量化”追求,都是在对评价标准找出合理的解释。然而,从武术评价的发展变化来看,表现中国武术“意”文化特质的拳意,是影响中国武术个性发展和评价习练水平的核心要素。从中国武术“意”文化特质入手,挖掘拳意形成的心理阶序过程和表达方式,找出拳意在评价中国武术习练水平中所呈现的核心要素,从而对武术习练水平的评价提供一种早已具备但未见理论的研究视角。研究指出:中国武术的“意”文化特质,是由技术之意、哲理之意、艺术之意构成,其在评价体系中分别以“拳种”和“拳意”的语系形式为表达。拳意的呈现是习练者与经验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技术核心表达上,拳意呈现为知觉性,表达出一招制胜、点到为止的底层逻辑;在理论核心范畴里,拳意呈现为主动性,表达出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哲学素养;在文化核心阐释方面,拳意呈现为指向性,表达出含蓄化、陌生化的艺术形式。由此,拳意在外显与深层结构上达成的共识,共同造就了中国武术独特的文化审美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武术馆校在全国蓬勃兴起,据不完全统计,已逾万所。这是武术普及全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总的讲,这些武术馆校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有系统、有质量的教材。 鉴于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从去年开始进行调研,决定编写《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教材》。1995年3月16日,在中国武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山主持下,成立了该教材的编委会。主编为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张耀庭,副主编有张山及该院理论研究部主任、教授夏柏华,人民体育出版社编审昌沧。为使本教材更接近实际,特聘了部分地方办得较好的武术馆校负责人为院外编委。他们是河南平顶山武术研习院杨祖训、浙江台州武术馆徐昌文、湖南长沙精武学校高明章、祁东武术院肖智勇、辰溪武术专科学校李承奇、新化南北少林武术院邹寿福、衡阳市体委武术气功院邝建军等。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从中国古典哲学角度出发,提出了中国武术的一体多元格局的结构。认为:武术的一体是指武术之道,武术之道寓于多元之中,是多元赖以生存的基础;武术多元是指武术一体的不同表现形式。武术之道可以通过刚柔相济、无法境界及内外兼修等内容认识。中国武术的一体多元格局是开放的,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其历史走向是多元格局并存。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13,(12):2
博伊科·宝丽丝(Boyko Boris),俄罗斯籍,生于1954年。现任世界沈智太极拳总会(Shenshi Taijiquan International As sociation)副会长,沈氏太极拳传人,沈智大师嫡传弟子,中国武术六段,莫斯科武术气功联盟主席,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特约通讯员.莫斯科最大武术气功学校-黑虎武校校长.宝丽丝曾在莫斯科不同的科研机构任职.从少年起就对东方武术艺术极其感兴趣.1969年,他开始研习空手道.在之后的30年间,他不仅精研空手道,还深谙杨式太极拳及多种气功心法.他还曾师从韩国著名气功大师金真苏。自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学习汉语,师从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并结合中国武术分类研究等方法,对武当山区域内所有的武术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武当山这个特定区域内,武当武术应是一个综合的、概括性的广义概念。结合中国武术常见的分类方法,我们把武当山的武术活动划分为武当民间武术、武当军事武术、武当道教武术、武当武术流派,并分别对其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使人们对武当武术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在竞技比赛中是两种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散打是一种以踢、打、摔为一体的拳脚结合的中国武术的一个分支,而跆拳道在竞技比赛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中的主要腿法与跆拳道中的主要腿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