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国、芬兰等国对图书馆文化胜任研究已经成为图书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我国图书馆学的文化胜任研究几乎是空白。国外图书馆学文化胜任研究的先进经验对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结果指出,本土化是中国图书馆本身的要求,是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本性的需要,是对我国当代社会和图书馆发展所呈现的中国现象的一种自觉反映。合理成分不仅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图书馆的当前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图书馆文化)。本土化的实质是:西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深层次是求真创新。本土化目的要分清当前具体目的和终极目的。图书馆理论和实践都需要、图书馆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制度立法、专业教育等领域也需要本土化;本土化研究不是中国图书馆学是回到过去,并纠正了许多误解。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学研究的使命、问题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为明确图书馆学研究的使命和任务,回顾新世纪以来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方法/过程]通过对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现状的回顾,提出图书馆学研究的使命是为图书馆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向指引和解决方案,认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现在存在有著述无思想、有潮流无方向、有方法无目标等问题。[结果/结论]建议今后重点研究公共图书馆、文献文化传承、全民阅读推广、图书馆服务创新和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深入,在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实际工作者面前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应该建设怎样的图书馆事业,以适应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科学研究、教育、生产服务. 时下不少图书馆学著作和论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及图书馆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很好的见解、方案、建议,正在推动着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同时,大大丰富了图书馆学内容.但是,我们也发现其中一些论著中的一些观点还有再探讨的必要.正如曹殿举同志  相似文献   

5.
文化视角的图书馆学研究包括三个命题:"文化中的图书馆"从语用层面上强调文化背景对图书馆的前提地位,多元文化必将导致图书馆学研究的多元化,由此,建构中国图书馆学遂成为题中应有之意;"图书馆作为文化"从语义层面上思考图书馆所表征的文化理念,由此,图书馆技术或现象背后的文化隐含遂成为关注焦点.上述两个命题的实质是强调图书馆与文化之间存在反映与被反映的彼此对应关系,而"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兼及语义和语用,强调图书馆不仅反映文化或为文化所反映,而且能够改变文化的现有面貌,引领文化的应然走向,具有能动性特征.文化视角虽然拓展了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和致思路径,但并不能取代基于语法层次的图书馆学的本体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校扩招、数字图书馆的利用使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文化差异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国外图书馆界公认,增强图书馆行业及其从业人员文化胜任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有效的手段。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胜任力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7.
我同当代知名图书馆学者刘迅先生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未来、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等方面郁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积极进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尤其是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研究,努力吸收国外先进的图书馆学思想和图书馆实践经验,为我国当代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国新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早期在图书馆学、目录学领域做过专深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公共图书馆立法研究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等,对当前我国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有独到见解,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61。  相似文献   

9.
据目前所见文献,“图书馆学”一词最早引入我国是谢荫昌于1910年10月发表的连载译文《图书馆教育》,三个月后,《图书馆教育》一书正式出版。随着清末民初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教育和图书馆学研究均取得进展。1920年代,文华图书科的创办、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等,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学科的确立。我国图书馆学人在吸纳国外图书馆学体系的基础上,逐步补充发展,1934年以刘国钧为核心创建的最具代表意义的图书馆要素说,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体系的初步形成。此外,关于“图书馆学是一门科学吗?”的疑问,以李景新、李惠君等为代表的图书馆学人从图书馆学的科学性、为什么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有什么用处等方面予以解答。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角色与定位,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为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创造的条件,并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制度进行了反思,最后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域下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制度的变革思路,旨在推动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用户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获取的便捷性要求提高,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已很难满足用户日益多样的需求,图书馆正在探索由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过渡和转型,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业务流程、服务模式等都将发生变化。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也缺乏不同图书馆系统内和不同区域图书馆间的统筹规划。本文试图探讨以下五个问题: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之惑,智慧图书馆的名分之实,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之困,智慧图书馆的合作之需,智慧图书馆的理论之贫。建议从理论层面深入研究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相关问题,包括建设标准、建设模式、合作路径等,用成熟的图书馆学理论指导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结合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分析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过程]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对我国2010-2019年关于智慧图书馆的CSSCI期刊研究论文进行检索,对其主要研究主题进行总结分析,并通过网络探讨中国智慧图书馆的实践建设现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国学者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与特征、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的开发、智慧图书馆的智慧管理和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等几个方面;中国各类型图书馆在积极探索智慧图书馆的智慧空间、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的应用实践,但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实践建设较高校图书馆相对滞后;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与应用实践的关注度逐渐增强、研究主题逐渐丰富、应用实践建设逐步展开,但智慧图书馆基础研究不足、对新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不深入、理论研究成果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实践不全面。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再思考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在中国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中,数字图书馆的提出和研发是最为重要的事件,数字图书馆将是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复合图书馆是新近人们关注的热点,它的理念人们可以认同,但复合图书馆这一称谓并不科学,应用“交叉图书馆”或“兼容图书馆”的称谓所取代。基层图书馆是基层教育、文化和情报工作中的一支活跃力量,它的发展与正在积极进行中的大中城市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同等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实践已为自身找到了事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加强公共图书馆问题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3,他引:18  
对公共图书馆的研究始终是图书馆学的焦点,但在我国七展得远远不够,这是因为图书馆 基础薄弱和公共图书馆的研究人才不足而引起的,作者对如何加强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研究的有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VOSviewer的2010年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可视化工具VOSviewer对中国知网中收录的13种图书馆学CSSCI来源期刊文献信息进行挖掘,可视化展示201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主题及其脉络联系。结果表明,国内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学教育、开放存取、知识管理与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总结英美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转型发展中开展的研究支持服务及其对大学高等教育提供的强有力支撑,以期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实证研究及比较研究方法,对英美大学图书馆开展的研究支持服务进行调研,探讨英美大学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的形式、内容、深层次内涵及发展趋势,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支持服务是未来大学图书馆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之一,体现了图书馆在转型发展中的深度服务创新,彰显了图书馆价值。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强化研究支持服务意识,探讨并建设研究支持集成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英国图书馆社会包容问题的历史缘起、理念发展以及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践行情况进行梳理,主要介绍了英国图书馆学家藏夫·穆德曼(Dave Muddiman)的公共图书馆社会排斥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三个方面:图书馆社会排斥相关理论探讨,针对被排斥群体的实证调研,图书馆改进的对策研究.穆德曼关于公共图书馆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导向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可对我国图书馆学界开展图书馆社会包容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ommunicating library data with external stakeholders is a growing area of importance in the profession, and library websites provide an easy way of disseminating this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the types of data that will be most impactful in telling a library’s story is vital to an effective online data display. This research project reviewed the websites of 143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ies to determine if the libraries were publicly sharing general library data via a dashboard or other data display. For those libraries sharing data, information was recorded on the types of data shared, the types of data visualizations utilized, the age of the data presented, and whether multi-year trends were re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ust under half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ies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had general library data displays on their websites. Most focused on traditional types of library data, such as collection size, reference and help desk interactions, instruction sessions, and circulation numbers for physically-held materials. Data visualizations were used infrequently.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涵盖了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内涵与发展阶段、图书馆法中有关图书馆评估的条款、绩效评估的指标、绩效评估的手段、绩效评估的方法等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时要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同时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