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成本,理论上可促进经济发展.然而,现实经济发展中出现"资源诅咒"现象,自然资源阻碍了经济发展.国际上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但不能适合我国国内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此,在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及经济增长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增长中"资源诅咒"效应的原因及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诅咒”问题.而以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的生态现代化理论,为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生态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及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资源诅咒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资源诅咒的指标体系,给出了一个全面、系统衡量区域资源诅咒现象的工具。用此指标体系对陕北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得出了陕北存在资源诅咒征兆的结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提出了陕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可能将资源富集地的经济发展引入"资源优势陷阱",发生"资源诅咒",导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也可能拉动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在对庆阳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如何科学开发利用油气资源,规避"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主要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与禁止开发区,主要为国家连片特困区。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常发展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易陷入"资源诅咒"陷阱,阻碍经济发展。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可规避"资源诅咒",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为此,应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工艺加工、创意文化等多种文化产业。同时,要在规划、政策、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形成保障对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曾传晖 《职教论坛》2012,(22):82-86
资源与经济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从肯定自然资源作用到重新认识丰腴资源对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影响的转变;从抽象的定性研究到“荷兰病”、“资源诅咒”等概念提出后自然资源被全面引入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并逐渐形成完整和系统的资源型经济研究领域的过程;从对丰腴资源负面影响的研究,到对整个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而研究转变的分水岭是“荷兰病”进而“资源诅咒”概念的提出.为此,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型经济研究多围绕“资源诅咒”的研究而展开.  相似文献   

7.
“资源诅咒”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悖论,在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资源诅咒”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及其机制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本文将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地区经济社会数据和地理数据相结合,使用空间断点回归法发现“资源诅咒”不仅在中国的县级地区存在,而且对教育投入产生了严重的“挤出效应”,而通过自身发展摆脱“资源诅咒”的地区往往在教育上有着更高的投入,也更符合“碳中和”和“碳达峰”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资源型城市的教育资源投入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丰裕地区在资源利用过程中经常产生社会冲突,形成社会稳定中的"资源诅咒".基于资源诅咒——利益分享的分析框架,通过两省三个煤炭资源丰裕乡镇的经验分析发现,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冲突是诱发这类资源诅咒的重要变量,而矿区的利益分享方式的差异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方式可分为主动分享、半主动半被动分享和被动分享三种,相应的三地的矿区稳定形势也呈现出从平稳到冲突的差异.利益分享的不同制度安排导致了资源丰裕地区的社会稳定状况不同.因此基于各地的具体情况,通过合理分享资源利益有可能有效地减少资源丰裕地区因资源开采而引发的社会冲突,从而化解社会稳定中的资源诅咒.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诅咒"学说,利用1995-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标,对资源充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层面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资源诅咒"成为解释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要角度。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缩小地区差异角度出发,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对策主要有:第一,延缓资源衰退期。第二,大力发展接续产业。第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第四,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第五,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投资机制。第六,依靠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建立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高峰  胡锋 《新高考》2008,(1):51-54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供给相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都非常重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早在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1.
传统资源观指导下的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资源路径依赖性效应.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产业的锁定效应和刚性约束,导致了资源的"诅咒效应",并造成"富饶的贫困".而在当今经济日益全球化、物流日益发达、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因素在经济增长中驱动作用明显加大等新背景下,区域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跳出旧资源观的窠臼,在重新反思资源观的基础上,认清资源产品下游产业在技术和人才上的异质性,对产业空间布局作创新性构建,破除"资源诅咒"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新情势审思作出的必然选择,自然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独立子系统决定着可持续发展的得失成败,在可持续发展视野下,自然资源法应当遵循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发展原则、协调持续原则、合理利用原则、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资源有偿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是容易带来“资源诅咒”。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与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对外贸易的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相反。通过对我国各省市地区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二元变量的相关分析得知: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受教育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新情势审思作出的必然选择,自然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独立子系统决定着可持续发展的得失成败,在可持续发展视野下,自然资源法应当遵循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发展原则、协调持续原则、合理利用原则、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资源有偿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5.
根据黄金海岸自然资源的特征、区域优势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对黄金海岸滩涂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沿海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资源。为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通常可分为三类: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人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人在劳动活动中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人们对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变化发展过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辅助力量,处于次要和辅助的地位。特别是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被人口的高增长率和过剩的非熟练劳动力所困扰,使得人力资源在这些国家几乎不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被看作是社会进步的包…  相似文献   

17.
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产油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劫难”说解读了这样一种现象:那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发展反而不如那些相对来说资源匮乏的国家。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产油国而言,资源开发既带来了短期经济增长率的快速提高,也产生了经济增长格局失衡、冲突频发、石油收入分配不公平等负面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非洲国家政治根基不甚牢固、政府治理能力低下和发展政策失误等因素。有鉴于此,非洲国家在资源开发中,逐渐形成了新的“资源观”和“发展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实现减缓贫困、社会进步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句中国谚语也道破了一个真理;要想开发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必须保护好它们。长期以来,人们没能很好地处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矛盾,甚至把它们对立起来。尤其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五大社会问题(即人口增长、食物短缺、能源不足、滥用资源和环境污染)日益尖锐。许多国家由于人口剧增,不得不违背自然规律,大面积的开发农田、砍伐森林,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开发自然资源,但同时还要进行保护。开发的目的在于使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储存大国也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资源,这对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从自然资源的总体情况、国民的资源意识、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相关部门四方面对中国和瑞典自然资源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并指出瑞典自然资源管理对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上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过度的消耗,工业产业的异军突起,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环境资源的愈发稀缺,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加速恶化。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环境成本会计理论油然而生,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并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之中,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旨在对环境会计理论进行梳理和阐述,并探讨未来我国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