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滑坡之困与道德评价体系的合理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一次性囚徒困境”悖论。本文认为当前道德滑坡的现状源于制度框架层面的缺陷。通过剖析相关概念。本文找到了道德教育失效的根源——混淆道德义务与超道德行为、道德要求与超道德要求,指出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其实质更接近超道德教育,进而认为要使德育富有成效,必须建立分层次的道德评价体系和有重点的道德教育原则,使德育回归到普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道德义务、超道德行为和超道德要求的剖析,找到了"见义勇为"稀缺的道德因——混淆道德义务与超道德行为、道德的要求与不合理的超道德要求,指出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其实质更接近超道德教育。通过厘清概念,提出建立一个分层次的道德评价体系和有重点的道德教育原则,使德育回归到普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一种"受限的理性",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情感结出的硕果.由于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道德认识谈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道德角度剖析了学术道德问题,分析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的现状与成因、困境与矛盾,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会计道德制度设计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本文选取新的研究视角,对会计道德规则设计、会计道德行为及评价设计、会计道德制度变迁及创新设计、会计道德经济手段设计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的超功利与功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都是功利道德。道德的超功利性仅是指道德行为动机超乎个体外在私利的壁垒,不包括社会公利及个人精神利益。人们的道德行为动机可以是超功利的,但我们并不能由此推导出道德的本性是超功利的。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两种类型:道德主体必须超越个人的外在私利,遵循无偿奉献原则;道德主体的动机有合理的个人利益欲求,遵循正当利益原则。当前,出现的道德与市场经济“互斥论”的观点,理论根据之一,就是认为道德本性是超功利的。  相似文献   

7.
网络道德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文化是信息技术时代赋予大学文化的一个崭新内容 ,本文从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入手 ,分析和论述了网络道德文化是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本质需求。进而指出 :网络道德建设必须重视人的道德需求 ,保证网络主体道德义务和权利的履行 ,引发网络主体道德内省 ,最终实现网络道德从他律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与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群 《教学与研究》2008,1(3):27-32
道德与利益之间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但从根本上看,道德与利益是一致的.对于道德与利益关系理解的理论误区在于对个人利益在道德中的地位的理解.我们应当充分肯定个人利益在道德中的地位,同时也应看到超越个人利益的道德追求的合理性.即使是对于那些行为高尚者的超责任的道德行为,社会也应当给予某种应有的利益奖赏,从而使得高尚的道德行为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回报.  相似文献   

9.
产生个人行为中的道德困惑的原因主要有社会道德准则间的矛盾、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判断标准与社会判断标准间的矛盾、不同行为主体间价值判断标准差异、道德行为成本与收益的背离等。当前,解决个人行为中的道德困惑难题除应继续加大对道德自律的提倡外,更应承认并尊重个人道德权利,妥善处理好个人道德行为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37-43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是康德道德哲学形成的重要阶段,其中的方法论更是其全部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康德先采用分析法通过逐步祛除日常道德行为中的经验性因素,推出义务的概念和道德法则;后采用综合法运用自由的理念把道德法则与道德实践相结合,论证了道德法则进入经验生活的可能条件。其方法不仅解决了道德标准的普遍性问题,而且回答了纯粹的道德法则与现实世界人们的道德活动如何结合的问题。但其分析方法得出的道德理论和综合方法设定的自由意志存在着循环论证的问题,而且面临着因其理论过于形式化而无法对人们道德行为发挥作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余国英 《培训与研究》2006,23(10):63-65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平等自由超时空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使价值取向、道德精神和道德行为等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社会中的道德有其新的特点,对现有的社会道德规范产生巨大的冲击,引发了许多道德问题。规范网络道德行为,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道德智慧是最高境界的善,是理性道德与非理性道德的融合,是道德情感、道德理性、道德行为以及道德意志的统一体。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境时,其道德智慧的发展面临诸多的困境。本文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分析儿童道德智慧的发展目标和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19-26
欧爱玲教授在《饮水思源》一书中,通过描绘一个村庄的道德话语变迁揭示其特征与作用。道德话语的内涵在于报答的责任和义务,其特性为建构性、变迁性、特殊性和多重性。道德话语既有对非道德行为的监督、调解纠纷以及回应现实困境的积极作用,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在快速变迁的社会情境下,道德话语面临严重危机。因此,可通过一种国家主导的,更大范围内的非直接互动的道德话语重构,来实现一种新形式的道德话语的延续,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原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原则.道德不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善者的善行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是道德作用“软弱”的根本原因.人具有双重生命、双重需要,所以道德具有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这双重基础.道德建设既要加强道德教育,又要遵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道德行为也是一种利益创造,所以善者的善行得到的回报应高于其投入.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道德发展领域中的一个最大困惑,就是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的关系问题.传统的几种道德动机模式并不能说明道德行为问题.道德同一性的动机观打破了长期以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教育观主宰的神话,认为很有必要把道德整合进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中去,把自我同一性加入道德动机领域对于理解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德量化评价普遍存在于小学德育实践中,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它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道德量化评价对小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发展均有不良影响,道德量化评价规定有限的行为为道德行为,以能否做到这些行为和完成的数量为判断道德水平的依据,这是不科学的,它不能反映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学校德育的作用。所以为了提高德育有效性,家长和学校应取消道德量化评价,改用其他更为合理的手段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生道德养成中,道德情感是未成年人道德形成的基础,是未成年人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也是引发与支持未成年人道德行为的推动器。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理念的泛化引发了严重的道德危机。“经济人”应回到自己经济行为的“场地”上去,“道德人”则应在道德行为中起指导作用,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道德量化评价普遍存在于小学德育实践中,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它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道德量化评价对小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发展均有不良影响,道德量化评价规定有限的行为为道德行为,以能否做到这些行为和完成的数量为判断道德水平的依据,这是不科学的,它不能反映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学校德育的作用。所以为了提高德育有效性,家长和学校应取消道德量化评价,改用其他更为合理的手段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20.
道德运气的提出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重大挑战。在传统道德责任的概念中,运气几乎是被排除在外的。但事实上,在人们的道德生活实践中,道德行为又是深受运气影响的。因此,道德运气概念的提出导致了控制原则的失效,使道德责任出现了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