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的自识与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实践是教育活动者的生活实践,是教育活动者一种特有的存在方式,它是人的社会实践、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人的精神生活实践的统一。从严格意义上讲,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性实践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活实践是两种不同的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实践方式的局限性表现为用狭隘的专业实践代替教育生活实践;用逻辑的实践代替实践的逻辑;用重复性实践代替生成性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并不仅仅要解决理论运用于实践或指导实践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自身生活方式的重构实现教育活动的创新。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从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开始,同时也包括在实践过程中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把教学理解为经验传承活动,承认了经验之于教师发展的价值,但有唯经验化、技术化危险。将教学看作实践反思活动,有助于确立教师的专业主体身份,却可能产生狭隘的"专业主义"倾向。把教学作为人生教育活动,是将教学作为师生当下生活实践和导向人生价值觉醒的行动,它把教师的人生经验、生活实践与教学行动联为一体,教师、学生和知识经验形成一种互渗结构,成为经由现实达至超越的人生实践。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不仅需要从经验传承和实践反思的角度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更需要从"人生教育"的角度去进行理解,这样更有可能使教师发展和教育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意蕴。  相似文献   

3.
当代的教师教育至少处在两大背景之中:一是知识经济,二是互联网络。在这两大背景的铺垫下,时代急需的创新教育找到了源头和实施工具。但从哲学的层面考虑,两者最后归结到一个核心,就是“人”,就是让哲学的认识论进入“人”的主体地位,并且围绕“人”展开一系列演绎。从而教师教育哲学观念上出现三大跨越:哲学理念从知本位到人本位,哲学时空从岗前教育到终身教育,哲学实践从自己聪慧到授人智慧。教育职业发展的前景展现在五个方面:未来教师职业将朝精英化方面发展,未来教师专业内容朝多学科方面发展,未来教师的专业培训将形成一些地域性的学术共同体,未来教师专业管理将趋向制度化建设,未来教师专业方向将向着学习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钱苗 《现代语文》2014,(10):102-103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就是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并在学习实践、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感知、理解、鉴赏、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语文阅读的审美教育是针对目前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提出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提出以后,中学生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研究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育案例点评式”教师教育模式,要求受训教师针对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案例,即针对某一个教育活动或某一个人的教育活动,通过有计划、螺旋式的反思、点评,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案例,从而获得专业发展,也就是说,教师作为教育情景的参与,通过案例剖析和创作,进行反思性研究,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从而形成行为研究的能力,“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其活动的价值目标是既注重系统化的理论素质的培训,又注重实践性的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案例教学、积极互动的反思体验、专家与受训教师的深度对话,改善和提高教师的教育人格。  相似文献   

6.
体验式教育是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师范院校探索的教育形式之一。体验式教育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实践教育。它通过受教育者对所处环境的感知理解 ,产生与环境相关联的情感反应 ,并由此生成丰富的联想和领悟 ,在心理上、情感上、思想上逐步形成认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更深层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成长中的价值 ;体现了人才的成长与经历的辩证关系 ,为学生的成长实践 ,拓展了广阔的行为空间。体验式教育具有实践性、自主发展性、整合性的特征 ,这一特征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教…  相似文献   

7.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1,(7):80-80
杨启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心应该由“拔高”转向“兜底” 以“拔高”为重心的义务教育,造成了教育中的被优质群体和被薄弱群体,也诱导了学生褊狭越界发展和不搭界发展的误区。转向以“兜底”为重心,是指义务教育的发展优先考虑均衡,优先考虑一切学生.优先考虑被薄弱群体,优先考虑国民基础素质目标。 (《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冯建军: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必须学习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有助于反思教育实践及其理念.明了教育价值和方向,生成和创造教育智慧。教师学习教育哲学,一方面需要学习哲学理论,增强哲学素养。锤炼哲学思维;另一方面需要深入教育实践,体验教育生活,反思教育行为。(《当代教师教育》201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嬗变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理论的演变不是趋向对其意义和功用做出统一解释的渐进发展过程,相反,教育理论的历史就是不同解释的范围不断增大、拓宽的历史,而每一种解释又是为了适应政治气候和实际问题的变化而出现的,任何对“教育理论”统一观点的追求都是幻想。近百年来出现的有关教育理论的不同观点不仅仅是持续进行的关于什么“理论”适合教育的哲学争论的产物,也是从未中断的关于教育政策和实践的政治争论的结果。教育实践需要教育经验和常识,但仅仅停留在教育经验和常识的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而设想一种教育理论完全有效也是不现实的,教育实践永远需要实践者的创新精神。教育理论需要沟通经验科学和形而上学,既把握教育实践的方向,又寻求前进的最佳途径。教育实践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对人的发展具有肯定性价值外,还包含着对人的发展的否定性因素,因此就要对教育实践自觉地投射一种反思和批判意识。教育实践只有具有了反思性,教育理论才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这时可以说教育学是实践科学。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践既是职前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行为方式,也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随着对教育实践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认识,教育实践的意蕴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从教育实践意蕴的转型审视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其内蕴应是全程“反思性”实践,其培养理路应是理论认知与实践训练的有机融合,其课程学习的方式应是在实践中的理解、建构与体验,而建立合作共同体是实践取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交往实践:内涵、特征及其基本规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实践,它具有多极教育主体性、教育主体异质性、教育客体中介性、个体主体性与主体际性的统一等特征。与一般的交往实践相比,教育交往实践具有自身的基本规定性:教育交往实践主要是一种精神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一种生成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一种反思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交往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应从“主体-客体”生产实践观走向“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观,从根本上使以“物的世界”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客-主”交往实践关系的“人对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发生和主体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个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场域,指向教育者“价值引领”与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有机结合,促进主体间心灵对话、道德体验、理解共识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原始核心,教育本身就是“人”作为个体的一种存在形式,一种自愿、自觉、自由的发展活动;其根本任务是实现个体依照自身愿望和有效条件而得到解放与发展,让每个人的独有潜能都得到充分释放与发挥。旨在个别教育的“因材施教”应是一切教育行为的第一准则。“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是在总结我们国家多次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映照的客观条件下提出的。这是一项以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为核心的教改实践研究,其理念体现在“尊重人的权利”、“奉行以人为本”、“遵从做人与作文同步发展”、“坚持差异教学、多元发展”四方面。作文个性化概念包括学生作文个性化和教师作文教学个性化两部分,其实践研究的基本宗旨是:还作文以应有之义;还作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实践共同体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不断涌现,但人们对实践共同体的理解尚存分歧。根据溯源莱夫和温格等人的研究,实践共同体原本指特定活动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认识到教师群体作为一种实践共同体而存在;二是关注教师实践共同体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以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和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实践研究,似乎正出现这样一种趋向,那就是关心当下具体的教育问题,单一的教育实际,片断的教育事实,零散的教育观点,我把它称之为“碎片化”。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改研究属于开发(发展)性研究,天生存在着遵循理性原则的可能性。教育理论导入教改实践的可能性在于其对实践的启发性,这样的教育理论应具有深刻性、具体性和体系化的特征。当教师投身于教改研究活动中,艰深的教育理论能被教师所理解。给研究课题的主题赋值的理论导入策略和“讲故事”(案例)的经验总结策略是教改研究的两种“理性设计”策略。遵循研究的理性准则,没有理由怀疑学校教改研究的“研究”之“籍”。  相似文献   

16.
学校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来体现的,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受教育思想影响支配的在教育活动中的外在表现。教师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行为具有教育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好学生。学校教育出现症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不强,这与“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现象依然存在”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反思是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实现教师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厘清“反思”和“教育实践反思”的概念和意义,旨在使反思成为教育者的习惯和自觉,成为教育者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文化。分析和研究教育实践反思的策略,就是要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指导教育实践反思,解决教育实践反思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好“成事”与“成人”、“做人”与“为师”的关系以及“反思行为”与“反思意识”的关系,最终实现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和目标。教育实践反思的策略明确之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须将反思策略的指导性与反思路径与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样,反思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18.
若将教育视为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完整而健康的师生生活,则呼唤智慧的加盟,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教师实践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在过程上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故、创造生命价值的卓越能力,它是出乎意料的、动态生成的,是一种教育机智;在结果上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实践智慧作为能力“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  相似文献   

19.
程霞 《贵州教育》2011,(13):19-20
“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方式,它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通过执教、研讨、反思、再执教、再反思的循环,使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进步和提高,发展老师的整体能力。“一课三研”就是使大家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分享各自的经验,共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是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活动。高职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将构成教学模式的各种要素加以具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构建,形成以“三递进”为目标“、三结合”为途径“、三驱动”为载体的反映高职教育客观规律、有效指导实践教学行为的一种策略和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