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王洪军  王青龙  裴广 《精武》2012,(23):78-79
2006年6月沧州武术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考沧州武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沧州武术产业尽管有知此优越的条件和广泛的基础,但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针对此情况,本文分析沧州武术产业化面临的诸多问题.对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对策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武术发展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采用文献资料法,阐明了全球化背景下,武术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问题。武术发展要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武术的维系上,把武术产业放在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度,建构武术产业体系;第二,武术的传承上,要参与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在世界范围内传承;第三,武术的积累上,要有创新精神,注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横向积累。  相似文献   

3.
唐黎标 《武当》2008,(10):55-56
河北沧州是全国知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传承历史久远,汉时渤海郡(沧州前身)守龚遂曾告示乡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而且内涵相当丰富。现在,在国家审定的129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2个。沧州武林国手辈出,明清两朝曾有2000多名武术精英藉武科步入仕途。为世皆知的“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等武术精英,皆出自沧州域。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武术文化联盟揭牌讲述运河南北武术故事为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12月22日,大运河武术文化联盟揭牌仪式在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举行。国家武术研究院湘湖讲武学堂智库专家田苏辉、吴彬、江百龙等100余人出席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阐明了全球化背景下,武术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问题。武术发展要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武术的维系上,把武术产业放在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度,建构武术产业体系;第二,武术的传承上,要参与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在世界范围内传承;第三,武术的积累上,要有创新精神,注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横向积累。  相似文献   

6.
唐黎标 《精武》2007,(2):53-53
河北沧州是全国知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传承久远,汉时渤海郡(沧州前身)郡守龚遂曾告示乡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明清时期,沧州曾有两千多名武术精英藉武科步入仕途;为世人所知的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等武术精英皆出自沧州;国家审定的129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2个……  相似文献   

7.
沧州是国家体委命名的武术之乡。中国沧州武术研习院是沧州市委下属的事业单位。由全国武术比赛金牌获得者、国家级裁判、沧州市政协委员、当代“武林百杰”刘述来任院长。该院被中国武协命名为“中国武术培训中心沧州基地”,同时又为北京武警总队的训练基地,是沧州市武术培训的权威机构。研习院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并建有300平方米训练馆两座,900平方米训练馆一个。校舍、电教、餐厅、浴室等文化、教学、训练、生活设施齐全,条件优越。该院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致力于武术英才的开发与培养。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武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术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产权是其发展的重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武术的内容资源,通过各种营销渠道把其做大做强,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武术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康黎标 《精武》2007,(3):40-40
武术戏是武术与民间戏曲结合而成的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又称“化妆武术”,《沧县志》称其为“五虎棍”。据老艺人们回忆,流行于沧州的武术戏,相传兴于明隆庆年间,由山东拳师经衡水的饶阳县传入,发展至清末民初,武术戏兴盛一时,每逢重大节日庆典都有演出,现代的武术戏班遍及沧州肃宁县全境及沧县、盐山等部分县市。  相似文献   

10.
《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拟定了新建沧州杂技学院和武术学院两大文化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充分显现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方面,为进一步发挥沧州得天独厚的杂技、武术文化资源优势,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11.
将沿运河城市群视为整体,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运河体育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运河沿线城镇的体育文化资源和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发现目前运河体育文化发展尚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未能整合,体育文化与运河文化发展关系疏离,未能相互借势,导致产业效益低。进一步研究创新运河体育文化传播与推广手段,提出传统与现代同步从而彰显运河城市体育文化,不同运河城市区位划分与体育文化产业选择,构建运河体育文化资源保障体系和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等建设路径,旨在指导沿运城市因地制宜,挖掘整理和保护运河体育文化,传承创新并营销运河体育文化,以丰富沿线群众体育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如今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中,传统武术文化环境受到威胁,武术“文化空间”正渐离大众视线,面临被现代化社会环境、生产方式所呑嘆的危机。因此,探索当下武术“文化空间”生存路径的意义重大且时间紧迫。为科学合理地保护传统武术文化,通过研究武术“文化空间”构建的具体方式,试图做好武术“文化空间”的复原、移植和开拓工作,让传统武术文化得以在现代化的新环境中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13.
武术文化产业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性符号,是中国武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等科研方法,以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文化产业学理论为支撑,以武术文化产业发展脉络为视角,以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价值为切入点,在全面搜集武术文化产业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结论: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民间传统武术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认清传统武术的传承特性方知文化保护的迫切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注重传统武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农村为重点,保护资助民间武术传人。  相似文献   

15.
黄聪  邱丕相 《体育科研》2010,31(4):57-60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发现,上海在都市文化建设中存在传统文化的缺失。武术文化与上海都市文化建设具有契合性,它在上海都市文化建设中的战略选择在于推进中华武术科学化和国际化发展,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社会发展条件、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将武术文化推广到社会,塑造上海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的个性化都市文化。在战略实施中应当得到政府的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典型的武术文化载体、重视武术人才的培养、做好武术文化与其他都市文化的协调发展、做好武术文化的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多元化对竞技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文化的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现代体育的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进,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体育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的情况下,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极富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在继承与创新上,应力求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要学习、借鉴、吸收西方体育的合理成分,积极参与世界体育文化的建设,从而使武术成为具有国际性共识的体育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7.
竞技武术全球化之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中国竞技武术走进奥运、走向世界,是实现中国竞技武术全球化、现代化的需要。结舍实践,提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对策:对传统武术技击动作进行简化和规范,对竞赛套路进行等级分类;高度提炼竞技武术的化内涵:客观地扬弃竞技武术所谓的“标准化”和“形式化”;利用所有积极因素,形成多方合作、长期发展的竞技武术全球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改革发展历程,为武术发展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潮流,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武术创新驱动的再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武术改革发展分为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改革武术组织系统;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为目标推促社会武术发展;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方向改革竞技武术规则制度;以武术人才培养为目的改革完善武术学科建制;以传播民族文化为指引实现武术文化的世界推广。进入改革发展新时代,武术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力再发展的路径:武术健康创新驱动健康中国;武术文化创新驱动民族文化;武术教育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武术研究创新驱动学科建设;武术市场创新驱动国家产业。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武术的武德融入学校传统美德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探讨分析。目的在于适应当今的传统文化教育,引起人们对武术道德的关注,有利于中国软实力的提高。研究建议:大力发展武德文化体系;通过社会实践重新认识武德与传统美德;明确教育目标,将“德育”放在教学的第一位等。  相似文献   

20.
武术电视传播:文化为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讲用 《体育科研》2009,30(4):55-58
中华武术是受中国传统儒、道、墨、释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体育文化,讲求武德伦理、自修兼济、艺术审美,蕴含着儒家的仁义思想,墨家的非攻思想,道家的自然思想,佛家的救世思想,强调身心一元;目前中国电视对武术以固定化栏目传播的主要是技击武术。对武术技击的放大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戕害了武术文化,导致了受众对武术的误解,从长远来看不刹于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武术电视传播需以“文化传播”为魂,采用“文化、技击、艺术”等多元传播形态,运用多种节目形式展现武术的“原貌”与“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