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由三年逐渐过渡到两年,凸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色,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举措.本文通过论述两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课程实施等方面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琳  孙佩鸣 《职教论坛》2006,(14):35-36
高职教育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改革,基本学制逐步由三年过渡为两年,以两年制为主.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对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的认识,并积极应对学制改革带来的问题,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本文以两年制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设置为例,从定位,课程设置,实训环节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两年制高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由三年逐渐过渡到两年,凸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色,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举措。本文通过论述两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课程实施等方面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两年制高职课程选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学制由三年顺利过渡到两年,我们认为,课程的选择是关键问题.本文对两年制高职课程选择的原则和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的动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以来,教育部主要领导和高等教育界不少专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问题便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改革问题,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要由以高中后三年制为主体向两年制转变。周济部长在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学制将逐步由三年制过渡到以两年制为主,专业实训时间应提高为半年,并逐步计划在三年内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的调整过渡工作。这一政策导向引起了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业内人士及有关专家的强烈反响。细想起来,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由三…  相似文献   

6.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将逐步由三年过渡为二年。此后,教育部等七部委又一次联合发文重申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教育部对高职学制改革的决心,同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两年制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实行两年制高职利大于弊。各高职院校的反应当然是坚决拥护,积极应对。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教育教学,对学校的生存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学制改革是由于决策英明、不容置疑,而深得人心呢?还是因为这是教育…  相似文献   

7.
对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海峰 《成人教育》2005,(11):22-24
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是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以两年制为主,呈多样并存状态,将是学制改革的取向;重新对高职进行科学定位是学制改革的前提;重构高职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学制改革的核心;建立校企紧密合作的机制是学制改革的关键;提供配套的相关政策支持是学制改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IT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的启动实施,目前,我国已有35所两年制的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和216所两年制试点学校,涉及计算机等多个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已成为趋势。高职学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政策调整和教育改革举措,它的推行为高职的再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两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质量将会如何,发展状况和前景怎样,对高职院校将产生什么影响?本文试从两年制的利与弊两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正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学制将逐步以两年制为主。学制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改革,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蓝图。我们应抓住我国高职学制改革之机,转变我们原有的职教课程设计观念,更多地从考虑制约课程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将逐步由三年过渡为二年。此后,教育部等七部委又一次联合发文重申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教育部对高职学制改革的决心,同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两年制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实行两年制高职利大于弊。各高职院校的反应当然是坚决拥护。积极应对。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教育教学,时学校的生存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学制改革是由于决策英明、不容置疑,而深得人心呢?还是因为这是教育部下达的指示。各高职院校有言不敢发,有苦说不出呢?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事件的过程是“教育部下决心在前。学校拥护在后”,其操作程序本身就有问题,这种做法缺乏民主性。因此学校的反应未必是他们的真实心声。对高职学制的改革,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