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红军 《学周刊C版》2011,(9):150-150
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在计算方法上.我们要求一种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都是用这种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相关的各种事件发生的总次数.在这类题目的语言表述上往往会说“任意摸一张牌”或“任意摸一个球”等等。我们很容易看出某种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但如果每次“任意摸‘几’张扑克牌”,某种扑克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该怎样求呢?  相似文献   

2.
“搅匀”岂能走过场 活动一(此活动安排在课始):摸球游戏(教师事先在红色布袋里装有6黄、2白乒乓球,但没有透露给学生) 游戏要求如下: 1.男、女生各5名,每人摸球2次。 2.每人都把摸出球的颜色向大家展示。 3.每次摸完后要把袋中的球搅匀再摸。 4.其他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相似文献   

3.
在“可能性”一节课上,吴正宪老师先让学生摸了几次球以后,让学生预测下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这时学生纷纷发言,情绪高涨。吴老师则把握好时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是什么现象,而不是直接把这一现象可能性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可能性”。再如,让学生分组做“摸球”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再次明白了“可能性”还有大有小,而且也明白了什么时候“可能性”大,什么时候“可能性”小,突破了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参与指导,这样的学习给学生增添了情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吴老师执教的课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正>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之前,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知识并不陌生,且已掌握了怎样用语言来表述可能性的大小,但怎样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及怎样灵活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来设计与判断一些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较为抽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巧妙设计练习方能见到成效。基于这些问题,我打破教材中例题及练习的安排,层层深入地组织教学,化解了学生认识上的难点。一、游戏导入,趣味横生课前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开展"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比一比谁赢的次数多,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我让赢得次数少的学生说一说这个游戏是否公平,自己获胜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样激活了学生  相似文献   

5.
赵红婷 《江西教育》2009,(12):38-39
一直以来,教师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一般流程是:先教学猜一次、摸到一个球或一张牌的可能性,然后再迁移至摸到一类牌、一类球以及一类数的可能性。这样的教学,固然能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但由于缺乏一个整体布局和适当的变异空间,教学容易趋于平淡、枯燥。特级教师罗鸣亮借助变换牌的张数及花色,围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游戏中学习“可能性”是我们惯常使用的方法,从摸球、抛硬币、玩转盘引出可能性以及可能性大小的学习,除了游戏还能不能通过数学本身的内在逻辑来教学呢?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刘德武大胆尝试,课堂上聚焦思维,让可能性的学习具有浓浓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7.
下面结合“可能性”一课谈谈自己对新教材的一点感悟。“可能性”这个内容,教科书上以图片的形式出现.主题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此,我作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课前先解读“主题图”,要求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摸球的游戏,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体验,并发表各自发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是苏教版教材四(上)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为后期第三学段学习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做准备。有幸聆听张冬梅老师执教此课,张老师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课堂中散发出浓浓的"哲学味",让我感触很深,现摘选片断与大家分享。【片断一】摸球活动——辩证思维的"味道"(在学生分组进行摸球活动结束后,出示口袋和用"正  相似文献   

9.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是课标教材新增的教学内容。或许是新增内容,名家喜欢用它一展身手,新秀也喜欢用它小试牛刀。不过,与大家争相把它作为做课素材相比,笔者以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有几个普遍误区。  相似文献   

10.
2007、2008年我接了两个毕业班,对北师大版5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大小"中"摸球游戏"一课进行两次教学。从模糊到清晰、从胆怯到从容,从失败到收获,一路走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6页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例2的教学分两个层次,一是弄清一共有6张牌,任意摸一张,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这其实是例1的巩固、延伸;二是学会用几分之几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是本课的重难点。下面的叙述针对第二层次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可能性》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也是概率教学的起始课。教材通过设计摸球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结果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学会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课后面有一道练习题(如下图),要求学生运用对“可能性”的理解进行举例,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同时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认识分数”是小学阶段认识分数的开始。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图形或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结合具体情境”既是教学时需要把握的目标.也指明了学生认识分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4~96页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  相似文献   

16.
徐东玉  陈喻 《贵州教育》2008,(10):25-2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7页~88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出自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大小"单元.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与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方案.本单元共分3课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在"可能性大小"这节课中,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让学生知道两种数量不等的球放入盒子中,每个球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却有大小之分。如此复杂的过程和概念,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非常抽象。鉴于此,本节"可能性大小"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进行了4个环节设计:试验猜想、动手试验、呈现结果和归纳总结、问题拓展。一、猜想:激发探究欲望并建立猜想意识第一,教师明确盒子里有几种颜色的球——提供问题情境:黄色乒乓球一个、白色乒乓球4个,摸20次,摸一次记录一次球的颜色,放回去重复摸。第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创设猜想的氛围:随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可能摸出绿色吗?  相似文献   

18.
教学二年级可能性一课,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常都会安排摸球这一环节。然而,由于摸球时,活动通常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性,比如要  相似文献   

19.
下面结合“可能性”一课谈谈自己对新教材的一点感悟。“可能性”这个内容,教科书上以图片的形式出现,主题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此,我作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课前先解读“主题图”,要求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摸球的游戏,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体验,并发表各自发现的结果,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了解摸球结果为什么会这样,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尊重学生意见。然后问:猜猜看,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学生先猜再检验,这样,课堂气氛被激活了,学生情绪高涨,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也…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教师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一般流程是:先教学猜一次、摸到一个球或一张牌的可能性,然后再迁移至摸到一类牌、一类球以及一类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