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石曾提出了勤工俭学思想、大学区制思想及教育与学术并重思想,虽然他的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仍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盛宣怀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名的封建官僚和工业家领袖,尽管他的政治思想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但他以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为后唐,一生不遗余力地兴办教育,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孙中山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十分关注教育事业,为民国时期中国教育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孙中山以革命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演进,以革命手段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朽,经济落后。为救亡图存,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谋求近代化的历程。本文拟谈近代化的内涵及近代化的历程,揭示了各个阶段近代化的主要主张及影响。从而证明亍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谋求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必由之路,同时为现代的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的近代化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离不开人们新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的建立,而这又离不开近代化教育。在中国推进近代化是一项伴随着创新的伟大事业。创新需要人才,需要教育。因此,教育对于中国的近代化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大胆冲破旧的教育制度的束缚,致力于建立一种有利于培养近代化人才的新型教育制度。他在强调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又不忽视道德品质的修养。他大力提倡女子教育,主张教育平等,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教育体制的建设,也是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事业所作的一种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7.
女子留学的出现要比男子留学晚半个世纪,但是女子留学要比男子留学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且是中国女子近代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旨在对清明民初女子留学教育的缘起及贡献作一定程度的探讨,以期对当代女子留学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京师同文馆对我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师同馆的出现和发展,初步动摇了中国古典人教育的传统,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大的创新,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反思与回顾这段历史,了解中国近代教育蹒跚起步的情形,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进步来考察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对今天中国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从事洋务活动三十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革新教育,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化教育的近代化,堪称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府为发展近代化农业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其内容主要有:注重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垦荒,成立农垦公司;改良、引进优良品种,采用近代化耕种技术;奖励多种经营,促进农产品的专业化和商品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业向近代化方向的迈进.  相似文献   

11.
容闳作为鸦片战争以后第一个到西方接受西学的最早的中国人之一,作为第一个留美毕业生,他的一生是为寻找中国近代化而不断探索的一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贡献表现为提倡并促成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探索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探索中国近代的民主政治等三个方面,本文试图嗣绕容闳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探索的具体表现和贡献作一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京师同馆的出现和发展,它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大的创新,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初步动摇了中国古典人教育的传统。反思与回顾这段历史,了解中国近代教育蹒跚起步的情形,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进步等方面考察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无疑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正伟 《学科教育》2013,(6):102-111
20世纪80年代末,在教育史学界,田正平吸收了史学界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理论范式;此后,他一方面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内涵、理论体系及框架进行不断阐述;另一方面又与全国教育史学界同仁一道致力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相关专题研究。25年来,这一理论范式不仅是田正平认识与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工具,他在留学教育、近代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中外教育交流,高等教育、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性的成果,为国内众多中青年学者所认同与使用,引领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民国时期的江西职业教育,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停滞不前等阶段,但总体而言,在民国各届政府和各职业学校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也表现出了一些实用性、灵活性及其不稳定性与不平衡性等特点。民国江西职业教育奠定了现代江西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也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国浙江省安吉县的近代化,在现代农林业、现代工业、手工业、教育、卫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滞后于江南东南部地区的发展,这有其地理、人文、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安吉的近代化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近代化的曲折性和多性样。  相似文献   

16.
京师同文馆的出现和发展,初步动摇和中国古典人文教育的传统,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大的创新,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反思与回顾这段历史,了解中国近代教育蹒跚起步的情形,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进步来考察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对今天中国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团体的发展进行研究,认为近代教育学术团体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教育的发展而兴衰起伏。它积极评议重大教育问题、引导教育舆论。对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实际事业、理论研究等方面起到了组织动员、示范促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近代教育改革运动的方向、内容和深度,推动教育改革。它还积极参与兴办地方教育事业,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年,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场教育变革中,袁世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倡办新式学堂,主张废除旧的科举制度,建立新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派遣留学生,聘用日本教习或顾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总结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总结报告《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课题主持人是杭州大学教育系主任田正平教授。课题组成员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杭州大学的14位同志组成。课题的最终成果,由下列...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从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发展到学习外国科技、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图自强,从在国内兴办近代新式学堂发展到派出留学生到国外求学,以便更迅速更直接地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使中国加速了其固有的发展步伐,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道?上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并为中国以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及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