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礼辉 《成才之路》2010,(12):17-17
所谓“综合课程”,是这样一种课程取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查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  相似文献   

2.
知识或学术理性主义课程观、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是课程发展史上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观.这三种课程观在新世纪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演进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课程观的历史演进表明,课程观的转向是沿着人的未来生活--人的现实生活--人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沟通的道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知识或学术理性主义课程观、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是课程发展史上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观。这三种课程观在新世纪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演进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课程观的历史演进表明,课程观的转向是沿着人的未来生活——人的现实生活——人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沟通的道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课程观的历史演进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或学术理性主义课程观、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是课程发展史上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观。这三种课程观在新世纪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演进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课程观的历史演进表明,课程观的转向是沿着人的未来生活——人的现实生活——人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沟通的道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课程研究有两种基本范式: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而两种课程范式又有其不同的师生观,这两种师生观的比较对我国现行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文章从学生观、教师角色转变和师生关系转型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多元智能综合课程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课程是这样的一种课程组织取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观或方法论去考察或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开设综合课程,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开设综合课程呢?怎样选取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实施课程指导、进行课程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课程观与职业教育课程观是两种对立的课程观。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二者各执一端,因此,在教育实践和课程改革中围绕着一些课程问题,二者必然产生冲突。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两种课程现又表现出统一与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从课程观的视角来分析,基础教育中主要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历史课程观。当前历史教育界盛行的是哪一种课程观?历史课程改革倡导的又是哪一种课程观呢?所谓"成人的历史"课程,是指在对儿童的历史教育中,历史课程的设计者与教科书的编写者,担心儿童在历史学习中会受到负面的历史认识、历史价值观的影响,按照成人心目中儿童应该接受的历史知识以及形成的历史认识等思维,去编纂教科书或选择历史学习内容。由于历史人物纷繁复杂,历史事件千奇百  相似文献   

9.
课程研究的基本范式及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研究有两种基本的范式: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现代课程范式建立在客观主义知识观基础之上,把课程看作为确定的产品(fixedproduct);后现代课程范式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把课程看作为展开的过程(evolvingcurriculum),两种课程范式在知识观、课程观与师生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对于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大学课程观探析——历史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大学课程观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基于"民族国家统整运动"和"发展工业社会运动"两股力量之下的社会本位的专业课程观。其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社会本位的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或认知心理学、结构功能社会学,突出地表现为社会本位。这种观念下的课程,只能是一种不见"人"的课程。走向生命主体,将是大学课程观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有待于哲学层面的剖析与探讨。课程改革意味着课程哲学观(课程价值观)的改变,而课程观总是一定哲学思想下的产物。回顾中外教育史,在纷繁哲学思潮影响下主要有两种课程范式和课程观:一是课程开发范式及其课程观;二是课程理解范式和经验课程理论,但两均未能有效解决形态上“学生中心”的经验课程和“学科中心”的学科课程之间的矛盾。因此明确高师音乐教育的特殊目标,立足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借鉴中外其它哲学思想和课程观的合理内核,以实现上述两种课程范式的科学整合,理应成为当前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课程知识观的分歧日渐凸显。以教育界的典型观点为切入点,分析传统教学论知识观与课程改革者知识观的差异,探索两种知识观冲突的理论根源,能够为化解两种知识观分歧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课程知识观的分歧日渐凸显。以教育界的典型观点为切入点,分析传统教学论知识观与课程改革者知识观的差异,探索两种知识观冲突的理论根源,能够为化解两种知识观分歧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课程传递什么样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受特定的知识观影响,知识观的发展变化对课程改革提出相应的要求。知识观的演进,经历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前两种知识观倡导理性权威和绝对主义,后两种知识观倡导批判和反思。基于这种差别,笔者将之分别定义为权威型知识观和批判型知识观,并探讨从权威型知识观向批判型知识观的转型对课程改革的影响。权威型知识观及其特征权威型知识观包括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理性主义知识观以深刻的唯理论为哲学基础,这种知识只能由理性论证来获得。经验主义知识观以经验论为…  相似文献   

15.
<正>课程观集中体现教育者对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以及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的理解。课程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观课程”,课程观之“观”指“观念”,“观课程”之“观”指“看待、反思”。“五育融合”课程观作为一种课程观念,是指在其指引下,我们如何理解五育融合课程观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如何看待五育融合课程的本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问题,是一种将五育融合的教学涵盖在内的广义的课程观。因为需要专门撰文阐述五育融合的教学及评价,故本文着重从本质及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五育融合课程观的内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主义课程观和经验主义课程观是中西方教育史上存在的两种典型的课程观,二者都把知识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放在了两个极端的位置上。"完整性"课程观则将二者由"过"与"不及"拉向"中",强调师生的共同在场与融合及对文本的学习,让教育实现生活世界和人性的复归。在实施时,教师应增加课程的开放性、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以及深层和全面挖掘课程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课程实施取向是人们基于不同的课程观、变革观、知识观等思想观念而形成的对课程实施的总体认识,表现为人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同倾向.本文将通过分析两种课程实施取向理论,以及我国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明确新课程实施的取向要求,包括课程实施研究和课程实施实践两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课程观在课程体系建构中所起的作用出发,界定课程观的概念,简要分析对黑龙江省成人课程建设影响较大的两种主要课程观的利弊,进而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全人教育观的要求,在成人课程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分配、课程实施的把握及课程评价的进行等方面诠释全人教育观视界下的成人课程观。  相似文献   

19.
再论课程实施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施取向影响着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的全局。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学者采用了辛德等人的观点,认为课程实施可分为忠实、相互调适和课程缔造三种取向,但忽视了另一种实施取向的分类方式,即侯斯提出的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尽管存在许多差异,这两种分类方式本质上却是相互补充的,而且各种实施取向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连续体。沿着这两条线索,后现代课程实施观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课程改革是现代大学改革的核心命题。以泰勒原理为基础的现代大学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面遭受到后现代课程观的犀利批评。具体分析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厘清两种课程理论的关系,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关键。现代大学课程改革必须寻求介乎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之间的课程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