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国传媒的改革还处于整个社会改革相对滞后的状态.从新闻教育和研究的角度来看,重塑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石作用,培养从业者和新闻学子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大学新闻与传播院系是传媒从业者的摇篮,新闻专业的学生是新闻队伍的后备军.因此,抓新闻伦理道德教育应从学校抓起.在传媒业发达的很多国家,新闻伦理道德教育向来都备受推崇.美国的各大新闻院校,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普遍开设了新闻伦理道德课程.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对新闻学子传授的两件根本的东西就是:道德和新闻工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记者用什么方法进行采访获得新闻的科学.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要向公众传播新闻,首先得有从事新闻采访的记者,通过采访活动采集新闻.没有采访就没有传播.因此,新闻采访是现代新闻传播事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新闻采访学的目的,是根据新闻记者采访的实践,总结经验,认识新闻采访的规律,使它理论化、系统化.对于愿意献身于人民的新闻事业的青年和高等学校新闻专业的学生,通过新闻采访学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和应用新闻采访学,成为善于进行新闻采访的新闻记者,这就是研究新闻采访学的目的.在新闻学的领域,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这几门学科都是应用科学.新闻采访的理论不是来源于权威的本本,也不是来源于实验室的试管,而是来源于新闻记者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新闻观是对新闻根本而系统的看法.当代中国新闻观,就是当代中华民族或中国人民作为共同体拥有的新闻观.当代中国新闻观,特别是主导新闻观,并不是某一类型主体的新闻观,而是党、政府和人民共同拥有的新闻观,它集中反映了党、政府和人民对新闻根本而系统的看法.当代中国拥有自己的新闻观,在理论上主要继承发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思想体系,实践上主要根源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的新闻宣传、新闻舆论活动.当代中国新闻观集中表现在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新闻思想中,体现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中,贯彻落实于广泛的中国新闻实践中.当代中国新闻观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时代性上,当代中国新闻观是现代性质的新闻观;理论性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观;观念结构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导的新闻观.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新闻观是开放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4.
论新闻理论教学与新闻业务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大致是"学"与"术"的关系.新闻业务,是"术"中有"学"的"术";而新闻理论,则是关注新闻业务这一"术"的"学".两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可考虑或是向新闻理论课程或是向新闻业务课程进行内容卜的恰当延伸.所有新闻业务课程.其涵括的"知"和"行",都建立在对新闻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倘离开正确的新闻理论的指导,新闻业务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新闻理论及其课程能为特定主体的新闻业务课程学习和新闻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在新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应凸现新闻业务对新闻理论的某种支撑作用.在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教学中,有着不能不讲授的共同内容,如新闻真实性、新闻规律、新闻价值等.这些就是两类课程之间的重要连结点.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但新闻述评是属于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性文体?在中国的新闻实践中,其体裁归属一直较为含混,这给我们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教学,造成了概念的混乱和学理的困惑.讨论新闻述评的归属问题,根本原因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文体的归属问题,更是涉及到新闻报道理念和职业规范的问题.本文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概念和学理出发,论述和提出新闻述评的体裁归属只能是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6.
李斌 《新闻界》2009,(1):185-187
新闻网站与传统大众媒介不同,对新闻专业教学实践具有特殊意义.新闻专业教擘需要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和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新闻网站也需要新闻专业教学力量加盟,为新闻网站的内容创新和业务经营献策出力.新闻网站建设和新闻专业教学要努力突破"为实习而实习"的被动状态,实现双赢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培养与提升新闻解读能力是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欠缺新闻解读能力的实际提出的有效举措和必然选择.本文所述新闻解读不同于新闻媒体制作的"新闻解读"栏目和板块.大学生新闻解读能力是指大学生对新闻的兴趣、正视新闻、准确理解、有效利用新闻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新闻解读能力就是解决新闻对大学生的效用问题,也就是趋利避害问题,核心是使大学生具备正确评判与有效甚至高效利用新闻的能力和素质.为此,要创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新闻解读能力的模式与途径.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有效地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和大学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中新闻事实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闻策划只能决定事件的产生,不能决定事实的性质.新闻策划不是对事实的策划,而是对事实的显现.事实的总体包括显事实和潜事实两大部分.潜事实只具有事实元素,却不具备可资报道的新闻要素.新闻策划活动一般都是围绕新闻要素展开的,完备的新闻要素可以构成完整的新闻事件.新闻策划就是通过策划具有结构力和浮现力的新闻事件,以新闻形态来显现那些无形的、潜在的、不具有表现能力的潜事实或者说弱事实.新闻策划不是策划事实,而是策划新闻形态或者说是策划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9.
张冬冬 《青年记者》2017,(32):42-43
新闻素养与新闻素养教育 近年来,国内关于新闻素养教育的研究已时有所现.与其他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议题不同,关涉新闻素养与其教育的研究比较多元且分散,而且关于其中核心概念的探讨也存有差异.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新闻素养是记者职业素养向大众的传递,至少应该包括新闻基本知识与常识、新闻基本技能、新闻态度和新闻观、新闻社会行动力和习惯等四个方面.①这种提法将新闻素养视为新闻从业者的特有素质.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从新闻诞生的第一天开始,虚假新闻和新闻便相伴而生了.无论是横向比较中国和世界各国,还是纵向比较历史和现在的新闻界,都可以看到虚假新闻的影子.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还造成了社会秩序的动荡和受众的不安.本文将以2016年虚假新闻为例,分析其类型特点、出现原因,并力求给出具有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防范虚假新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异同就广义而言,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说的大致是一回事,即都是围绕着新闻所进行的策划活动.但若就狭义而言,二者的含义就有较大差别了.前者,新闻策划,新闻在前,策划于后,即是说,新闻是已经发生或肯定要发生的,所谓策划,就是对新闻素材的剪裁、报道规模的大小和报道重点的设置等进行事先的谋划.也可以这么说,新闻策划,主要就是对新闻形式的策划.而后者,策划新闻,就词语的顺序来说,策划在前,新闻于后,即是说,新闻是有可能发生但并不一定发生的,新闻是否发生或怎样发生取决于策划的成功与否.也可以这么说,策划新闻,主要就是对新闻内容的策划.  相似文献   

12.
于为苍 《当代传播》2007,(6):119-121
新闻不仅要传递新闻信息,而且还应带给读者思考.幽默新闻延伸和深化着新闻的主题思想,提高和升华着新闻的思想价值,有较强的新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今,新闻商业主义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网络媒体环境对新闻专业主义形成了更严峻的挑战.新闻媒体关乎党、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新闻专业主义才是新闻的立业之本.在网络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互动的新闻平台的今天,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不能有丝毫懈怠.  相似文献   

14.
新闻学的内涵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业务新闻学三个方面.新闻业务又可以具体划分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和新闻评论等.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的核心,它是一门专门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21世纪初期的短暂勃兴之后,新闻游戏近几年又被视为新闻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闻游戏可分为四类:社论游戏、报道游戏、小报游戏和纪录游戏.新闻游戏再度兴起是游戏市场和新闻市场合力作用的结果.新闻游戏扩张了新闻业的边界,创新了新闻叙事的方式,改变了新闻业的竞争方式.新闻游戏不必然损害新闻业公信力,新闻与游戏融合的产物也并非都是新闻游戏.新闻游戏自身有着严格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王惠 《传媒》2017,(16)
自从新闻学学科建立以来,在学科层面上主要分为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这构成了新闻学学科的基本体系.新闻业务如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摄影等,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自从摄影被应用于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图片基本上都由摄影记者采集,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新闻对真实性、时效性的追求.一方面,新闻摄影图片能够真实反映新闻现场,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增强新闻真实性.另一方面,对新闻摄影图片的使用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便捷、迅速,符合新闻对时效性的追求.在摄影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有一种相对原始的新闻图片——素描图片.  相似文献   

17.
新闻发现就是新闻工作者凭借职业敏感,开掘新闻事实.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作为一种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活动,新闻发现的本质是一种创造.因此,新闻敏感与新闻发现力成为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在当今的媒体竞争中,新闻发现成为媒体十分重视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讲,新闻价值应该包括新闻事实的价值和新闻文本的价值,而大多数学者所说的"新闻价值"仅仅是新闻事实的价值,这是有悖于新闻价值理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和新闻文本的价值这两个方面正是本文所要论述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这是有点新闻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但是,恰恰是懂得新闻真实性重要的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写出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来.就新闻媒介而言,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也不时出现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影响新闻媒介的声誉.因此,剖析隐形失实新闻的种种形式,引起作者和新闻媒介的重视,是极其重要的.所谓隐形失实新闻是相对明显失实的新闻而言的.时间错,地址错,数据错,人物张冠李戴等属明显失实.明显失实,容易被识破.隐形失实,则是指那些看似真实,实则失实的新闻.这里试举出三类:一、乱套新闻角度造成的隐形失实新闻.对于新闻角度,各家说法不一.我个人的体会是: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新闻事实和大政策的接轨.或者,从新闻事实中折射出来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正确性.一个新闻事实,不同时期,甚至同一时期可套上不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时代环境和自身的新闻实践是石西民新闻思想形塑的主要因素.他提出新闻工作要坚持新闻真实、党性原则和群众立场,要讲求舆论引导艺术并重视实际效果,以及要注重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队伍建设等思想,始终贯穿其新闻实践活动.解析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不乏启迪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