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家罗司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之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学生不同的反馈方式:对第一组学生每天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学生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对第三组学生只测验而不告知其学习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学生的成绩有迅速的进步;第二组的成绩平稳上升;而第三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变化。八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又进行了八周。结果发现,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一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平稳上升;而第三组学生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都有着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其中关于反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罗斯(D.Ross)等做过一个很有趣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三组,每组给予不同的反馈。对第一组,每天告诉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每周告诉其学习结果;对第三组,则不告诉其学习结果。如此进行8周后,改换条件,即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了8周。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学生显示出稳步的进步,而第一组与第三组情况则变化很大,即第一组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成绩则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4.
<正> 曾经有人做了这么一个实验: 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学习相同的内容。每天学后,都要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测验的结果,第一组的学生当天就告诉;第二组的学生一周告诉一次;第三组的学生不告诉。学习八周后,经过统一考试。三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很显著,第一组最好,第二组中等,第三组最差。然后再进行八周的实验。这次第一组不告诉每天测验的结果,第二组每周告诉一次,第三组当天测验,当天告诉。结果考试后三组的学习成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组由最好的变成了最差的,第二组仍然是中等,第三组由最差的,上升为最好的。产生差别,发生变化的奥秘在哪里?——反馈。完整的学习活动,必须包括反馈。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感受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班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对第一组学生每天告知学习效果,对第二组每周告知结果,对第三组则不告知,即不给予评价信息。如此进行八周,各组学习成绩明显不同,第一组最好,第二组中等,第三组最差。第九周开始,一、三两组对调,再进行八周,学习成绩也随之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反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反馈时间越短学习效率越高。在自习课这个学生自行消化的过程中,如果允许开展讨论,相互求教,某科成绩好的学生充当这科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罗西(C.C.Ross)与亨利(L.K.Henry)在一个实验中,把一班学生随机地分为水平相当的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起初,他们对第一组每日告知其学习结  相似文献   

7.
脑内投篮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些身体情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第一组学生坚持在20天内每天练习投篮,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投篮成绩记录下来,中间的练习不提任何要求,顺其自然。于光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第20天练习投篮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再做任何投篮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实验结果令人吃惊:第二组的投篮进球率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的进球率增加了24%;第三组的进球率增加了26%。与投篮实验…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主要探讨重铸、元语言反馈和要求澄清三种修正性反馈方式对中国中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不同作用,并检测男女生不同性别是否会对这三种反馈方式产生不同效果。本研究经过约8周的实验,结果显示,重铸和元语言反馈在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中表现显著有效性,而要求澄清的效果不明显,不接受任何反馈的控制组的前后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与元语言反馈相比,重铸在中国中学生英语冠词学习中表现出稳定且持久的效果。本研究还表明女生对这三种负向反馈方式的效果均要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知道,一个初次学习打靶的人,首先必须知道子弹射击的位置,然后纠正姿势,以便随时做出校正适应。在此过程中,如果他发现自己射出的子弹经常偏离靶中心的右方、左方、上方或下方,他就可以及时调整射击的姿势,纠正他已经出现的差错。这在“控制论”中称为“及时反馈”,这种及时反馈应用在教学环境中也同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教育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有两组六年级的学生,每天用同量的时间学习,在十天的时间里,每天接受成绩测验。他们同一老师教,并在各方面都得到同样待遇,但只有一种例外:第一组学生每天能见到自己前一天的学习成绩纪录,而第二组的测验结果则不予公布。因此,第一组成员每天都能知道  相似文献   

10.
杨立行 《家长》2013,(7):35-35,46
心理学家阿伦森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被试者分成四个小组,并分别给予不同评价:对第一组的评价始终是否定,对第二组的评价始终是肯定,对第三组的评价先褒后贬,对第四组的评价先贬后褒。结果发现,第一组的反应为不满意,第二组为满意,第三组极为不满,第四组最为满意。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最好感觉的心理规律即“阿伦森效应”,又称“增减效应”。  相似文献   

11.
用脑子投篮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些身体情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第一组学生坚持在20天内每天练习投篮,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投篮成绩记录下来,中间的练习不提任何要求,顺其自然。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第20天练习投篮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再做任何投篮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实验结果令人吃惊:第二组的投篮进球率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的进球率增加了24%,第三组的进球率增加了26%!与投篮实验相近,英…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二语学习者进行交互式反馈实证研究的目的是在以语法测试和图片描述为任务的活动中,探讨两种颇具代表性的交互式反馈——重铸和重复,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影响,进而找出对学习者最有效的反馈方式。21名受试者被随机分为3组:重铸组接受一个错误动词的重铸;重复组接受一个错误动词的重复;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反馈。3组在4轮任务型诊断之后都进行了后测,结果表明,重铸组和重复组进步显著。其中,重铸组进步最为明显。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习得中,重铸比重复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三种人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3组人分别沿公路步行前往一个从未去过的村庄。第一组:实验者不告诉实验对象距离目的地有多远,只要求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第二组:实验者只让实验对象知道距离目的地有40公里。第三组:实验者不仅让实验对象知道距离,还让他们知道路边每隔1公里就有一块里程显示牌。实验的结果是:第一组人越走情绪越低落,大部分人难以坚持到底;第二组人走到一半后开始叫苦,最后只有一部分人到达终点;而第三组人一直充满信心,精神饱满,大多走到了目的地。一个简单的实验,把目标在成功中的重要性演绎得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实验的方式探讨了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大学生注意及改正其英语书面语中语言形式错误的影响。语言形式错误指词汇错误和语法错误。本实验包括一个控制组和三个实验组,分别是:教师反馈组,同伴反馈组和学生自我反馈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帮助被试注意及改正其作文中出现的语言形式错误时,哪种反馈方式效果最好。结果表明:在对学生书面语形式错误的各种反馈中,教师反馈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有位教育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班的30名学生分成了3组,每组10人。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对第一组的学生经常表扬、鼓励;对第二组的学生经常批评;对第三组的学生则不闻不问。几个月后,第一组的学生进步很大,第二组的学生有一些进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斥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  相似文献   

17.
五、教育需要及时评价、反馈———赫洛克效应的感悟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4个等组,在4个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激励组,每次工作后预以鼓励和表扬;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对存在的每一点问题都要严加批评和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每次工作后不给予任何评价,只让其静静地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且每次工作后也不给予任何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成绩最差者为第四组(控制组),激励组和受训组的成绩则明显优于被忽视组,而激励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学习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教师反馈对高三学生英语写作准确性的影响。根据前测成绩和反馈类型把学习者分为直接组和间接组,每组25人。16周内,每位受试写8篇英语作文。结果表明,无论接受何种方式的反馈,学习者的语言准确性都有了提高,接受直接反馈的学习者比间接反馈的提高程度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3种人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3组人分别沿公路步行前往一个从未去过的村庄。第一组:实验者不告诉实验对象距离目的地有多远,只要求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第二组:实验者只让实验对象知道距离目的地有40公里。第三组:实验者不仅让实验对象知道距离,还让他们知道路边每隔1公里就有一块里程显示牌。实验的结果是:第一组人越走情绪越低落,大部分人难以坚持到底;第二组人走到一半后开始叫苦,最后只有一部分人到达终点;而第三组人一直充满信心,精神饱满,大多走到了目的地。一个简单的实验,把目标在成功中的重要性演绎得浅显易懂,在我们漫漫的人生征…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有人做了这么个有趣的实验:把儿童分成四组,每组配一个实验员,待实验员与儿童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得到了儿童的信任之后,主试者分别要求四组儿童为孤儿院幼儿捐款。第一组实验员向儿童宣传应当捐款,同时自己也慷慨捐款;第二组实验员宣传不必去救济孤儿,把钱留给自己;第三组实验员宣传人应当慷慨,自己却不捐款;第四组实验员宣传不必捐款,自己却捐款。实验结果是:第一组儿童全部捐了款;第二组没有一个人捐款;第三组绝大多数没有捐款,少数人捐了款;第四组大多数儿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