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探索古代文化奥秘。2.能力目标:积累、丰富成语,提高理解、运用成语的能力。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3.情趣目标:培养学习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学设想】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产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进而明确"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学生的"大语文"学习观念,养成从生活中发现和学习语文的意识与快乐。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是高中生必备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
屈小萍 《学周刊C版》2014,(3):121-12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点明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只有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学有所用。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观念,倡导开展生活化教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且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广泛、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是相等的.电视散文表现的是深层次的情感,观众能从中领略那丰富多彩、意蕴深沉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点明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只有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学有所用。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观念,倡导开展生活化教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且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广泛、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使得语文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充满活力与丰富内涵的学科,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的新鲜事儿、新理念要不断地注入语文课堂,使语文课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无形之中也得以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课本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探究、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作为工具加以运用,解决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笔者认为兴趣是人们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学好语文。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灵活的思维方法和学语文的技巧,并辅助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语文教学,其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学会"吸收、表述和运用"。根据"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规律,笔者多年来除了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40分钟内着力于"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外,还致力于课外阅读的指导。那种只重视课堂却忽视课外或只重视课外而忽略课堂的做法都是学不好语文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是相等的。电视散文表现的是深层次的情感,观众能从中领略那丰富多彩、意蕴深沉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会对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理念进行利用,从而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以及内容通过语文课堂的开展传递给学生。并且促进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身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进一步拥有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大部分要比高中生、大学生更早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迫切需要在学校培养实践能力,以便走入社会后尽快度过磨合期。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其实与社会生活接触非常紧密,可以说每一篇语文文本都源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也应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中职学生找准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点。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开放课堂,也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的自然延伸和拓展,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课堂为阵地,以课堂为突破口,在课堂开发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专语文教学如何还语文一个充满魅力的本原?中专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什么?这是我在工作中一直探索的一个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理论探讨,我以为:中专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本,而语文学习则是中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高低与否直接影响着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竞争状况,因此,要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必须培养语文能力。而要将语文知识转化为一种素养和能力,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短短的课时之内教师所能完成的一项工作。那么,中专语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把握教学的本质呢?基于现状,我认为目前中专语文教学本质在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知,传授学习语文的方法,训练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培养语文感觉,传授学习方法为主,使语文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用的学科,成为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素养。  相似文献   

13.
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强调生活的外延即为语文的外延。语文教材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逐渐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学习,激发兴趣,激活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弱智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会与人沟通;希望学生透过学习能理解别人的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的信息,也能运用以上的方式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更希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自学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而语言来源于生活,融入生活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最具活力的,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陈玲萍 《考试周刊》2012,(28):44-45
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相等。在"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影响下,中学语文正尝试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语文教师可以在学校开展综合实践的背景下,及时发现并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结合社会体验学语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经验知识与教学理论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只有培养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其他学科中才能更好地教学。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中专学校的教学改革都在朝一个方向努力,这就是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本文拟结合本校教学实践,从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这一角度,谈谈对中专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点粗浅看法.一、中专语文教学的环境中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高中语文基本相同,这是因为初中专的学生与高中的学生程度相同,教学要求相仿.但是,中专与高中的培养目标迥异,语文教学的环境不同,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培养目标来看,高中为大学输送学生,中专为社会培养中等专业人才,因而后者更注重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有着广泛的兴趣,不会象初高中学生那样一心只读课本,他们的学习目的在于为走上社会学本领,而不是学好课本好考学.但中专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加上厌学风盛行,不少学生学习不求上进,考试只求过关,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文章认为主要可以运用教学情境、学科融合、激励性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课堂拓展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的思想波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适度拓展可以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知识的内涵外延、思想方法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学习空间,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