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物联化、互联化两化融合下的智慧图书馆正在呈现出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以及馆馆相联、库库相联、网网相联的管理新趋势和服务新形态,体现出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智能惠民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新追求。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已步入信息社会,各项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使社会各个行业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物联网这一重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直接催生出智慧图书馆这一新兴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相较于传统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具备很多的突出优势,已成为图书馆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介绍图书馆场景中所应用的各项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智慧图书馆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智慧图书馆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与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为人们提供具有数字化与智能化特点的智慧图书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带来更多可能性,成功打造出万物互联的服务体系,保证图书馆的发展与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相符合。基于此,文章从物联网技术概念与特征入手,明确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建设原则,提出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力求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持续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高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已初具规模,面向高校开展智慧科研服务成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文章分析了智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智慧科研服务提升策略,以期推动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服务于高校科研发展。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尝试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从智能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技术转型。本文以正在建设中的江西省图书馆新馆为例,根据迫切需要改变图书馆较为落后的智慧化服务现状,通过讨论制定物联网技术下图书馆的发展政策和规划、研究智慧图书馆的物联网技术平台解决方案、开发智慧图书馆服务项目等多个维度,努力构建物联网时期江西省图书馆服务体系,最终实现智慧的江西省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与服务途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论述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和服务途径,提出智慧图书馆是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更高级阶段。智慧图书馆依靠物联网,采用云计算技术和智慧化的设备,实现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为广大用户提供智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夏雪 《图书馆学刊》2013,(11):106-108
在图书馆中融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馆藏资源、书架安排以及服务模式的优化与整合,打造智慧型的图书馆.针对图书馆中融入物联网技术后体现出的新特点、具体应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智慧图书馆应运而生,图书馆由传统的信息服务逐渐走向智慧服务。论文梳理了图书馆智慧服务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特征,从智能型服务、知识服务、人性化服务等三方面着手构建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及4G移动时代的到来为医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智慧服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医学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优化整合生物医学资源,是以集成化、个性化、知识管理和共享空间服务为理念的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在物联网环境下的提升与转型,具有当前数字图书馆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对智慧图书馆和现阶段数字图书馆进行比较研究,能够为开发适应实际需求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探索未来图书馆发展模式提供一些借鉴,从而推进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迈进,完全改变图书馆有限的馆藏和单一的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提出智慧图书馆是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更高级阶段。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最后,文章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是指在数字图书馆服务向智慧图书馆服务转变的过渡阶段,将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形成的读者服务方式。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二维码在图书馆构建智慧化服务过程中的应用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面对"智慧地球"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将会随之发生改变。本文从"智慧地球"环境角度探讨智慧地球与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化的关系,"智慧地球"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服务和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的模式和方法,从而得出智能信息服务是"智慧地球"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未来发展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使图书馆向智能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智能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不同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智能图书馆是智慧图书馆的基础,智慧图书馆是智能图书馆的目标,从智能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变是图书馆深化发展和提升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图1。表1。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5.
论文论述图书馆从传统模式经历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如今进化到智能化时代,图书馆将信息科技注入传统图书馆服务,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为读者提供更智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并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以及阅读体验,已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作为台湾首座数字公共图书馆,公共资讯图书馆在智能服务、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极佳的经验和成果,并在智慧科技的应用上产生引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论文以公共资讯图书馆为例,分享在智慧服务的经验和成果,并述及图书馆智能服务的未来发展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的诞生,"智慧地球"的提出,使图书馆的智能化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是智慧化的初级阶段,智慧化是智能化的发展和延伸,物联网技术则是图书馆的智能化进而智慧化的桥梁。物联网技术以其优良的特点,为图书馆的智能化带来了广阔而美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智慧图书馆是物联网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数字图书馆的未来模式和智慧集合.当前,全球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成果还不成熟,但是其发展前景是无比广阔的.简要阐述了智慧图书馆产生的背景,重点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三大主要特征,旨在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研究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8.
财经类高校图书馆扮演着辅助学生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的角色,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开展问卷调查后发现图书馆服务创新创业教育上的智慧服务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不仅不能完全满足本校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的师生需求,还存在师生互动不顺畅、辅助创新创业环节脱节等问题。图书馆智慧服务应巩固优化显性智慧服务,挖掘构建隐性智慧服务,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和就业路径,聘请企业与事业单位财经专家、企业高层管理员参与完善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为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提出解决方案,以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意义]为促进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充分融合,加速推进智慧服务优化升级和智慧图书馆深化改革,对元宇宙视域下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有机结合进行探索。[方法 /过程]基于元宇宙虚实融合、用户沉浸式参与、技术整合等特性及其与智慧图书馆在理论逻辑与技术演进方面的趋同性,探索融合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元宇宙视域下实现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有机结合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生态体系及具体实践方案。[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元宇宙整合、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为智慧图书馆创造诸多智慧管理和服务场景,催生了深层次的智慧服务模式,是连接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重要桥梁。据此,本研究构建元宇宙视域下融合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生态体系,创新性地提出智慧学术服务和智慧阅读疗愈服务。该服务生态体系的实现可从构建支撑智慧服务的数据资源池、打造立体化的精准辐射交互系统、开展“转知成慧”的思想实验活动、创建集成人的智慧的云存储空间、推出嵌入式虚拟馆员的泛在化服务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慧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图书馆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用户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深入分析为智慧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数据基础,但也增加了个人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的风险。本文从智慧图书馆视域下用户数据应用与用户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出发,遵循安全性、匿名性、用户同意、服务与数据对等原则,针对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利用、数据转移与清理各阶段分别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更好地平衡用户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图1。参考文献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