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校园地理实践活动以校园为实施场地,以校园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设计实践内容,学生在具身环境中认知,身体和环境形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可实现身心一体、心智统一。文章以“校园植被的观察”为例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校园乔木的调查,撰写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并针对校园地理实践活动进行了反思,可为学生形成和发展地理实践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陕北地区的研学旅行资源内容丰富,研学旅行为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真实的情境针对在研学旅行中如何开展有"地理味道"的地理实践活动,文章结合亲身体验分享了在陕北研学旅行地理实践活动中设计的考察、实验、调查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由多部门联合指导并给予支持的研学旅行近些年来发展迅猛。它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于一体,通过组织学生野外考察、实验探究或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旨在培育和提升包括地理实践力在内的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以“永春东溪大峡谷”研学考察为例,尝试对基于地理实践力提升的研学方案如何合理设计并付诸实施,以及如何科学评价研学成果等进行一些探索,以期为研学旅行中培育、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供参考借鉴和案例范式。  相似文献   

4.
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和实践,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这与科学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基于科学教育主题,从研学主题、研学目标、学科融合、研学路线、研学活动、研学内容与研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设计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且以河南登封市嵩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践案例设计。实施结果显示,基于科学教育主题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5.
地理跨学科实践活动可有效提升学生地理跨学科实践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文章就如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校园,开设基于学生地理跨学科实践素养培养的特色校本课程进行探讨和研究,并结合芜湖市第二中学地理跨学科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情况,以“探秘校园里的景观石”实践活动为例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受限于高中教学课时、安全风险及新冠疫情等因素,户外远距离开展研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较为困难.本文以重庆南山风景区为研学活动基地,依托基地的研学资源,从研学设计思路、研学主题及目标设计入手,围绕"初识南山、探秘南山、造化南山"三大主题进行研学内容、研学任务、活动实施及评价的系统设计.该设计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  相似文献   

7.
科学评价研学旅行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效果,是当前研学旅行教育深入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本文以珠海淇澳岛地理研学为例,从知识的实践价值视角出发,探讨基于问题情境和真实任务的地理研学课程实施表现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淇澳岛地理研学课程实施评价的标准和方案进行了初步构建。分别从“个人探究”和“合作互动”两个过程维度以及地理观察、地理操作、地理探究、地理表达与交流四个能力维度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进行了水平等级划分与设计,旨在为进一步优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开展地理实践力素养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活动的设计是以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为宗旨,依据新课程标准、新编教材和建构理论,选择《地理》课本"地貌"一章为例,以长白山天池火山为载体,遵循研学方案设计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其在开展研学旅行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以“书香大陈”研学地为例,以地理学科为核心,融合历史、人文、体验等多科目,通过充分挖掘研学资源的多重价值设计研学活动,依据学生兴趣设计研学方案,采用跨学科问题探究方式开展研学活动等途径,实现研学旅行中的跨学科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校和当地的情况,突出地理学科强实践性的特色,使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地理[1]。为弥补平时课堂教学当中的不足,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以云南省文山市城南中学组织开展的校园研学活动为例,探讨多学科融合的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通过开展校园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实地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感受校园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校园,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力。  相似文献   

11.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依托地理学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程彰显其实践属性的主要担当。本次研学旅行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融亲子旅游与和研学旅行于一体,融假期学习与娱乐于一体,让学生在“游”学,在“玩”中成长,达到了学生“人在假期里,心在知识中游”的预期。为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探索出了良好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立足于校园,充分挖掘校园地理资源,通过应用"形色"App辅助地理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植物调查,发现并解决校园植物布局、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  相似文献   

13.
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流水地貌研学为例,从研学活动的设计原则、背景及目标、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总结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设计高中地理研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乡土资源为载体,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实现“游”与“学”有机融合的可行路径。本文以“寻美虹山”为研学主题,以寻找虹山乡独特的“原始森林之生态美”“流水地貌之自然美”“闽南古厝之人文美”“花瓜盛事全域旅游之美”为分主题,从研学目标、研学内容、研学活动实施及研学反思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在研学中渗透“行中去悟、实践中学、学以致用”的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乡土资源“深圳市梅林绿道”作为研学地,从确定研学地点、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内容和研学评价等方面阐述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学课程以“探秘梅林绿道,助力深圳发展”为主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和真实任务,分别从自然探秘、人文体验和创新发展规划三大子主题对研学内容、活动实施及评价系统进行设计。本研学活动设计方案可以促进初中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进而提升其地理实践力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地理实践是独特而重要的地理学习方式。文章分析了当前地理实践活动开展不足的原因,指出开展校园地理实践活动的可行性。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地理实践活动资源建设的途径、实施校园地理实践活动的策略,如分类实施不同活动、统筹规划活动时间、纳入单元学习设计、重视培养综合素质等。  相似文献   

17.
地理实践活动丰富了“教”与“学”的方式。将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化,科学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设计者,才能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见效。以校园环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将生活情境转化成情境问题,并开展相关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18.
地理研学活动属于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直接指向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文章对一次不理想的研学活动课程进行改进,主要方法有:对照课程标准提出方案;使用项目式学习开展研学;重视动手操作,注重收集信息与运用工具;明确地理实践力达成目标,细化评价量表。改进后的研学活动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展开,不仅聚焦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而且还明确了活动任务与考核方式,有助于充分发挥研学活动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研学实践活动设计是顺利实施研学活动和有效保证研学质量的基础.文章阐述了筛选场馆研学基地时应遵循的原则,并以河北省石家庄城市馆为研学实践地点,设计了研学活动,使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感知城镇化的进程,探讨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投入足够的关注,以正确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近年来,部分乡村初中地理课堂更偏向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类教学,导致学生普遍在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乡村地理优势,引导学生通过开展自制学具、户外观察、研学旅行和模拟活动等地理实践活动,提升地理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