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初,西方传统哲学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语言转向",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1962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这一概念,此后,美国哲学家塞尔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修正和完善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我们在新时期全面理解语言的现象和本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刻也离不开信息.但是,只是进入电子时代后,信息才开始被看得与物质、能量一样重要.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人们从长期的通讯实践中总结出一门学科——信息论.其产生标志,是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香农(C.Shannon)于1948年发表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该文首次为  相似文献   

3.
拉兹洛系统哲学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其主要思想已基本成熟。拉兹洛系统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讯真空假说,双透视论,主体和客体共同决定认识的观点,以及主体必须与其周围环境相适应的价值观。拉兹洛的这些系统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充实、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能够保持旺盛的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毛泽东之所以在这个时期,铸就如此瞩目的哲学经典,主要是因为:"闲暇时间"的获得、弥补理论准备不足、重视哲学的"工具"作用,特别是当时实际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邬焜先生"信息本体论"的目的是划分"全新的存在领域",即物质(如月亮)是"直接存在","客观信息"(如水中月)是"间接存在",两者没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直接存在不等于间接存在,强调这是与传统哲学根本不同的"元哲学"。但是,邬先生"信息进化论"居然违背"信息本体论"的规定,声称"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体现了"亦此亦彼的思想",即物质与"客观信息"两者的演化,"亦此亦彼",间接存在(如水中的月亮)等于直接存在(如天上的月亮)。由于传统哲学里的物质没有可被认知的任何信息(规律和属性),"客观信息"就成了"变相的物质","物质演化"则名存实亡,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摆设。所谓"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只是"客观信息"(如水中的月亮)在演化。然而,"客观信息"(如水中的月亮)既不能进化或退化,也不能同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6.
高中作文教学的百年回眸与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20世纪上半叶语文学科高中作文教学发展轨迹,大体可以作出这样的划分:1.以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和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为标志的开端期;2.以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和1913年《中学校课程标准》颁布为标志的初建期;3.以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国语课程纲要》为标志的确立期;4.以1929年《高级中学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为标志的发展期。纵览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的作文教学变革轨迹,大体可以做出这样的划分: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是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新建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是作文教学的挫折与恢复期;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作文教学的发展与成型期;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是作文教学的改革与转型期。  相似文献   

7.
生成语法是20世纪50年代末乔姆斯基创立的现代语言学流派,其标志是乔姆斯基于1957年发表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乔姆斯基创造性地提出了“语言习得天赋”假说,并运用该理论去描写和解释语言;而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以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旨在发起一场反乔姆斯基的革命;介绍了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产生的背景和哲学基础,重点分析和对比了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被动句理论,并对他们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的知识建构凸显"本质诉求",同时在其理论言述的自然逻辑发展中,以"透视主义"相制衡,显示出了超越"本质主义"的努力。20世纪60年代之后,文化理论(研究)凸显出强烈的"反本质主义"诉求,但因为"本质主义"以退为进的未来许诺姿态(因果倒置),最终"反本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自行解构的困境中而流于一种"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共产主义亦称马克思主义,它是由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创立的,其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共产主义之所以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并不是偶然的,有它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立的标志时,必然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标志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基本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标志;另一种认为《共产党宣言》主要是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系统科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起,经历了从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一般系统论的理论奠基,到以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和突变论为代表的自组织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成的以相变论、混沌论、超循环论为主干的复杂性科学体系,使系统科学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复杂性科学从认识论与方  相似文献   

12.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存在主义哲学,以人的存在价值、意义、目的为本体,探讨人的生存本质,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以钱钟书的《围城》为例,探讨这部经典文本的存在主义主题:人生的荒诞与存在的虚无,以及面对这种荒诞与虚无中的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3.
《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是2002年1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一本关于哲学辩证法思维方式的著作《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这是出版面世比较早的一本关于哲学研究的专著,2003年曾经重印发行。关于“一分为三”的研究,我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是一丝偶然的灵动点燃了我心中的火炬,照亮了我人生前进的道路。这一点“我在何方”有所述及。  相似文献   

14.
开放教育从信息世界和信息社会抽象出来,研究开放教育的信息论背景,揭示其信息哲学涵义,有助于丰富开放教育的理论基础.该研究以信息哲学为视角,提出了教育是标志物质间接存在性、是一种物质存在方式,信息可以被记载和被传递以及易记载传递和形式优越性的本质特征.进而提出了开放教育的信息哲学特征:开放教育生成性、建构性和属性人的特征.分析了开放教育信息三态存在形式:自在信息态为开放教育客观存在,自为信息态为开放教育的受众渠道多样化和再生信息态是经过系统严格的教育教学理论论证和实践后的对教学资源的高级加工结果.据此分析了开放教育信息绩效核心是在远程教育信息产生、传播和响应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信息增值链.通过对开放教育的信息哲学分析,为开放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阿费莱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美国当代语言学家约翰·莱茵斯评论道:"不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正确与否,它无疑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的语法理论。任何不想落后于语言学发展形势的语言学家都不敢忽视乔姆斯基的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16.
<正> 再过10年,人类将步入21世纪。在回顾20世纪科学的巨大进展时,在展望新世纪科学、哲学、文化、教育的发展前景时,人们都会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关注由比利时化学物理学家普里戈金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对普里戈金及其耗散结构理论的评介已有不少,本文仅想从时代高度阐述耗散结构理论在20世纪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并着重探讨这一理论所导致的科学观念变革及其对世纪转换年代哲学与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莹 《现代语文》2007,(4):75-77
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的《伪币制造者》是当时少有的一部在小说中谈论小说自身的作品。它比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出现的在小说内部探讨小说理论、并对叙述本身进行评论的元小说要早30多年。《伪币制造者》通过介入叙述的议论,探讨一种新的小说观和“纯小说”概念,具有相当程度的元小说性。首先,小说通过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传达了作者的小说价值观;其次,以爱德华日记和人物间谈话的方式谈论他的“纯小说”。谈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赞同的一些传统创作方法;二是他主张的“纯小说”;三是《伪币制造者》的创作论。  相似文献   

18.
自马克思《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文简称《手稿》)于 2 0世纪三十年代公诸于世 ,不同思想阵营的争论从未停止。西方学者称之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 ,以为新发现了一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 ;前苏联学者则称《手稿》仅仅表述了一些没有联系的思想 ,不是成熟时期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学者对《手稿》的关注在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形成热点 ,伴随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社会进程 ,在哲学、美学领域出现了大量集中的研究成果 ,结集出版了《人性、人道主义问题讨论集》(人民出版社 1983年 )、《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讨论集》(陕西…  相似文献   

19.
郭楠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91+194-191,194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一些非出版单位和个人开始通过购买书号的方式得到某些出版社的出版物生产经营权。这种行为被称作"合作出版"。合作出版现象目前仍然存在,它产生的原因是:目前图书出版业特殊的准入制度、出版社在改制中面临的经营困境和不够完善的出版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申农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和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的发表,标志着世界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革命时代。现代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已经渗透到了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作为建构主义的方法论对教育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系统论、语文教学信息论和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