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是一篇历代作家通论,他对先秦到魏晋的近百位作家进行了评论,集中体现了刘勰的作者批评观,也是中国古代作者批评观的代表作。在《才略》篇中,刘勰用了三种作者批评研究法:一、作者比较批评法;二、结合作家和作品来分析的作家批评法,三结合作者与时代的关系来分析的作者批评法。  相似文献   

2.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不少学者从女性意识、作者写作手法、价值观等方面对它发表了颇有见地的评论。本文拟从人物性格方面入手,并通过小说中四段婚姻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理想婚姻的判断标准对人们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今日中学生》2011,(1):70-70
1712年,英国作家约瑟夫·艾迪生写道:“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会笑。”现代科学将对此番评论进行改写。  相似文献   

4.
使用作者型声音不仅建立和扩大了女性虚构的权威,而且也使作者能够通过叙述者对其他作家和作品、文学和社会进行评论;个人叙述声音的运用确立了黑人女性声音在小说的存在和权威,但个人叙述声音很快就消失了.从叙述声音的复杂性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小说时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刘菲 《文教资料》2014,(36):92-94
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经典之作《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出版伊始,作家卡尔维诺写作《日瓦戈医生》读书笔记,首创性地对该作家作品进行了辩证式解读。该评论结合作家时代背景,对小说中涉及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层剖析,逻辑严密,有褒有贬,为后人批评研究树立了典范。然这篇评论也存在着政治化、主观臆断化和片面化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6.
焦祖尧和成一同志是我省文坛上近年来较有成就的作家,他们已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加强对文学作品的评论,促进文学创作和评论盼繁荣,密切评论工作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山西文学》编辑部在八月中旬召开了焦祖尧、成一作品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论文是不容易的。鲁迅就曾指出:要顾及全篇,顾及作者的全人,顾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才能较为确凿。评论作家那更是困难。贴阶级标签虽然简便,却是形而上学的,凭主观印象、个别材料和一些表象而匆忙下断语,结论难免是主观片面。只有深入考察作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全面研究作家的生平和所有作品,才有可能作出较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课文赏析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写作者通过写作评论,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秦可卿形象的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小说《红楼梦》中一个受到贬斥的人物,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中,作者表现出一种矛盾状态。历来的评论多倾向于接受作者的定论而忽略形象塑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秦可卿这个形象的分析,透视作家创作中的矛盾状态,指出由于作家创作中的不严肃而造成的秦可卿形象创作中的失败,以期引起读者和专家们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0.
指出沈从文众多批评文字中有关“作家论”部分很有特色。阐析了他的文学批评以创作实践为出发点,感性直观地提出问题,发表评论,观点落到实处。从对沈从文关于“海派”作家穆时英和“京派”作家冯文炳的评论就可以管窥沈从文文学批评的旨趣与风格。他的评论,不论亲疏,目光如炬;善用“横向比较”,一石二鸟。维护着文学的独立性、自足性和尊严。  相似文献   

11.
Voice is co-constructed, a result of the “text-medi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riter and the reader.” The present study, using the context of U.S. college writing, explores the complicated process by which an L2 novice writer—one who has a growing awareness of, yet peripheral access to, discourse practices—constructs a voice. Through interviews and a close analysis of a text,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voice the L2 writer wished to project in an assigned paper and the voice constructed by two reader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anonymous readings of the paper. The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the L2 writer’s aims and the readers’ responses suggests that a writer’s view of her voice stems from the ways in which she conceptualizes discourse conven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her particular linguistic,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L2 writer’s process of negotiating identity, and her struggles to learn discourse expect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牡丹亭》分作上下本,以精神分析学理对杜丽娘和作家进行心理研究,解读分析杜丽娘的本我、超我、自我及对剧情的影响,提出了本我戏与自我戏的见解,也认为作家主情论与士不遇的创作心理分别影响了上下本的剧情设计。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藏传佛教、萨满教、基督教等宗教对鄂温克族作家涂克冬·庆胜3部长篇小说中人物精神境界的影响,揭示了宗教与作家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衔接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在对大学生物理学习现状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与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调研结果进行对比之后,发现制约衔接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大学生物理学习过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改善课前预习环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在分析了影响课前预习状况的因素之后,提出了改善课前预习现状的方案及举措。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mploys an autoethnographic, rhizotextual approach to analyse the composition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poems by the same author. What the analysis reveals is not only the internal thinking of the author in the process of composition but how the socio‐cultural standpoint of the author is implicated in the texts. It is posite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author's own lived experience informing composition, rhizotextual analysis enables us to extend beyond the self to interrogate the ‘secondary worlds’ of others and to form an empathic relationship to the ‘Other’. The findings of this article have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knowledge of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s of written composition. An authoethnographic, rhizotextual approach allows personal insights into the self, both as a writer and a person. This approach has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practice, particularly for writing around issues of identity located in social class, gender, ‘race’, disability and sexual orientation, as well as the growing body of work on the teacher as a writer.  相似文献   

17.
李蹊 《海外英语》2012,(6):185+187
Most of us know The Great Gatsby written by F.Scott Fitzgerald.Through the novel,the writer shows us how Gatsby pursues his dream and his dream finally is shattered by his death.Gatsby’s tragedy comes from the society of that time.The writer wants to disillusion people.Don’t be Gatsby.Face the real life and try to find the courage and hope for life.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的过程,而翻译活动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间的关系也同样如此。翻译教学中,关联理论对学生的理解、表达、校对三步骤以及课程设计、教师行为和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长是青少年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美国作家路易斯·萨奇尔的优秀青少年小说《洞》曾荣获199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它展示了小主人公史丹利在历险与磨难中步入成熟的艰辛成长历程。探讨了主人公的社会性成长,分析了他如何融入社会、建立社会身份并在此过程中获得道德升华,从而解读小说蕴含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20.
“文如其人”是通常用来评价作家作品的传统命题.但“文非其人”的现象在古今文艺史上普遍存在,这与人性及情感复杂性、创作的动机与临文状态、艺术家处境遭际和立场的变动性、创作的虚构性与想象性、主体行为气质的特异性有关;此外,“才”与“德”分离,生活中处世、交际以品性、情操为重而作品遵行“艺术真实”法则;文本问世是公开还是隐秘也直接导致艺术家主题选择、情感表达、创作过滤的不同.至于读者对“文”“人”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人的伦理价值取向及时空原因等,也会导致“文”与“人”不一致.总之,“文非其人”的原因是复杂而多元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后世读者在接受和批评中不可单纯地、机械地乃至静止地看到其中一个方面,而应全面地、立体地对“人”“文”关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传统命题有更清醒、更理智、更深入和更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