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明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随之出现的是一批工商业城镇的崛起,这种现象是之前任何一个朝代所没有或者说不那么明显地表现出来的.尽管城市史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但是关于城镇兴起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以江南地区经济为切入点,对工商业城镇的兴起与经济发展进行初步的探究,希望对当今国家城镇化的进程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淮分水岭地区是安徽省的欠发达区域,也是重点治理区域。城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的江淮城市群是江淮分水岭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新机遇。借用现有成熟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研究本地区的城镇等级体系,而且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而是通过潜力模型得出城市区域,然后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研究城市之间的引力并得出引力路径,这有利于本地区的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和城镇化规划,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落后的城镇管理体制,导致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城镇发展的健康化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必须要对城镇与城市发展的政策、法制、技术以及经济等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配合,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随着大量移民进入牡丹江地区,区域经济得以开发,为城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是牡丹江地区城镇兴起的根基;农产品的外运和销售为区域城镇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农产加工业的发展为区域城镇的兴起奠定了手工业基础;林、矿业的开发与建设对区域城镇的兴起有着催化剂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繁荣,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和新城镇的出现将是必然趋势.探索城镇化的途径,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一、城镇化经历的回顾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是建立在5000年的历史文化与4000年的城市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的.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城镇基础,对近百年来,特别是建国以后以及未来的城镇发展,均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的发展状况,研究一个区域的城镇化对该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山西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与中东部省份相比较及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镇化水平相比较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山西省城镇化的现状。提出山西省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城镇化质量低、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吸引力较弱等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为山西省的城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安徽沿淮经济带现代城镇体系初具雏形,但城镇化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区域带动能力偏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人口外流逐渐增多。在准确预测经济带2013—2030年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前提下,综合运用PCA方法和引力模型确定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并测度其辐射强度,提出应充分考虑沿淮经济带安徽段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依托沿淮经济带现有的城镇空间布局重点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施核心城市引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最终形成安徽沿淮经济带“一轴、双组团、多节点”的开放型、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新型城镇化"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都将其视为传统城镇发展模式的替代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视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整合机制是多向度的完整体系,从层级上分为全国、区域、城市空间层级,从功能上分为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当前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在每一个交叉点上都有各不相同的整合需要,同时强调政治空间的引领作用,形成一个空间矩阵。  相似文献   

9.
霍健康 《贵州教育》2012,(21):4-5,14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奋战五年,我省城镇化率接近45%。贵州未来最具潜力的发展动力在城镇化,抓城镇化就抓住了加速发展的牛鼻子。首先,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据专家算账: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可带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增加1.2万亿  相似文献   

10.
重庆城镇化水平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21世纪,中央作出了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大决策。对西部经济增长点的选择,是西部开发的前提。城镇是区域的核心,是生产力、科技力量集中的地域。城镇建设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从人口、社会、经济指标三个方面分析了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试图揭示城镇建设也是西部开发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墨玉县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认真研究城镇化建设问题,不仅是为政府正确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本文研究了墨玉县城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就是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的步伐。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如何推进小城镇建设,从科学规划、投入机制、产业兴镇、搞好县域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四川古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古镇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必须从自身的特色出发进行。四川的古镇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城镇化的一个很好的栽体。建立走以古镇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城镇特色道路,只要措施得当,必然能够充分发挥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作用,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4.
乡域城镇化是通过发展乡村经济的途径,将现有乡镇内的经济发达的空间聚落建设成为城镇,并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将农村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的非农人口的城镇化模式。此模式具有现实根据,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具有特殊价值。乡域城镇化的成功取决于合理而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建设持续发展且能给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只要通过人力值域约束路径将农村农业人口转移成乡域城镇的非农人口、通过乡域城镇立体层序建设路径建设持续发展且能给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就能有效地实现乡域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贵州特色廉政文化建设要与贵州实际相结合。要着重考虑二个背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背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背景。做好两个服务:廉政文化建设要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为贵州经济"加速发展"服务。做到三个结合: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要注重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要注重与"贵州时代精神"相结合,建廉洁贵州。  相似文献   

16.
移民是历代王朝开疆拓土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策略。为实现对西南边疆的开拓及控制,明初,中央政府在这一区域设立卫所制度,实行有组织有规模的汉族移民,给黔东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富足的劳动力,极大地推动黔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明初黔东南落后的社会面貌,使得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研究明朝初年黔东南地区汉族移民情况,探讨明初黔东南地区汉族移民的社会背景、过程、类型、活动、特征及影响,总结汉族移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为当下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工作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两股经济潮流:城镇化浪潮和旅游热潮,催生了旅游城镇的诞生,这是当今中国的一件重大经济事件。旅游城镇将成为中国城镇化和旅游业的主导形式之一。旅游城镇不只是一个务虚的概念,它需要一定"资源基础、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才能成为旅游城镇。旅游与城镇之所以能够联姻,是因为二者具有"统一性、矛盾性和矛盾统一性"哲学渊源,处理好这三大关系对把握旅游城镇的主要矛盾和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对于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小城镇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和科学规划,以保征小城镇建设键康有序地进行。大力发展小城镇,不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发展目标,更要制定和完善与之相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流民问题是超越社会制度而存在的一大社会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频繁的天灾人祸,产生了大量流民,他们为了生存流向城市,给近代城市的崛起带来了重要影响。流民的涌入促进了近代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冲击了农村的封建传统。但大量流民的存在给城市后期发展又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化进退维艰,流民现象逐渐发生病变,并成为各种社会病的总源头。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必须经过的阶段,它是加快农村发展和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开始适时推动城镇化建设。由于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镇化面临着举世无双的困难。其中最关键的是城镇化过程中新生居民的诸多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研究城镇化过程中新生居民合法权益保障问题不仅有利于切实保护新生居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合理推进,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促进城乡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