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高校德育,要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高校德育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应该遵循"六个结合"的原则,应该重视民族精神、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内容挖掘、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高校德育,要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就高校德育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运用好课内课外两大载体和发挥好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基层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等多种力量.  相似文献   

3.
传统美德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校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切人口,积极探讨新形势下的德育新途径。今年以来,学校在全校46个班2500多名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成才先成人,孝敬父母起”的主题活动。活动结束,全校涌现出百名“孝星”。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当前中小学德育改革的逻辑起点。中小学德育改革须从德育首要地位的确立,德育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德育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发展等方面着手,并把中华传统美德转化为中小学的道德规范体系,转化为中小学生的自学道德要求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5.
孝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高职德育教育应确定德育从"孝"字起航的思路,把孝敬父母做为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由近及远,开展孝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应对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21世纪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特征的挑战;而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薄弱、忽视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缺乏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等盲点。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德育虚拟环境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本文提出了“五个新”的对策,从而使德育网络环境得以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全面挖掘网络环境教育功能,有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三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要立足现实,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首先要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单向德育”向“互动德育”转变;其次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说教德育”向“实践德育”转变;再次要积极探索高校德育教育新路径,从“经验德育”向“创新德育”转变。  相似文献   

9.
高中文言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教师应善于挖掘课文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到积极的作用。可加强文言文诵读,引起学生共鸣;联系生活,深化德育;巧用课前五分钟,传递美德信息;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素材,寓德育于写作中。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评估是依据高校网络德育目标和相关指标体系,通过系统收集网络德育活动的各种信息、数据,包含主体、内容、客体三个层面的信息,对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与效果作出分析、评价、反馈,以提升实际德育效益的过程。从理论上讲,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评估的必要性,主要源于三个事实:一是网络本身为某一主体所拥有和支配,这一主体必须为网络负责;二是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活动本身是有代价和投入的,需要建构这一领域的评估体系;三是高校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德育目标实现为基准点,德育效益的获得与否需要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强化自学考试教育教学功能,提高自学考试教育质量,探索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公开(开放)教育、尝试高等教育“宽进严出”的新路子,广东省于1999年在五所普通高校成立了公开(开放)学院。本从建立公开学院“半强制性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做好此类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五个统筹"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将"城乡统筹发展"列为首位,足以说明其重要的程度.辽宁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应排除经济和教育等诸多制约因素,通过"五点"对策,达到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动、产业互补,以求辽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而加强高校实践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现状,指出了在实践教学条件、实施、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民办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及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必要性。以民办高校北京城市学院为例,对基于"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的"五个层面"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学实践结果进行了阐析,此外就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就业率看"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通过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与办学模式的相关性分析,对“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与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五位一体”办学模式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已处于新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也必然会带来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尤其是“三农”问题更加突出。为解决“三农”问题,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笔者认为要在思想认识领域里首先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必须明确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现实意义,确立工作目标,选择可行的方式方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党的第三步战略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教育在新疆高校中是个长效而重要的工作,回顾、总结、展望。调查、分析、思考和研究是我们在新疆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了解学生对这一教育的认识和掌握这一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为我们以后有的放矢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起到了引航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五个度"即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是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准则,是审核评估的基准和尺度。其内涵是:作为参照标准,衡量高校设立的目标与自身发展的一致性。其传达的意蕴是:体现分类指导理念,规范本科教学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个度"共包含51个核心审核要点。本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基于专家个人报告,量化分析"五个度"的实然之况为:整体水平不高,除满意度"较高"外,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均为基本达成。为此,建议提高"五个度",需要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进行分析,以人为本,尊重特色;以当时当地的实践为尺度,全面适应、主动适应;实现有限点资源向全覆盖不断趋近,补强薄弱环节;由制度建设逐步转向质量文化引领,立德树人,内涵发展;尊重多元主体的价值取向,满足诉求,精准反馈。  相似文献   

18.
“五环相扣”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学科本位的思想在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教学过程局限于课堂讲授,缺乏实践环节。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最后堡垒。本文就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新型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五环相扣”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对策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小康后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研究”,以建设高适应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小康后农村教育为目标 ,着眼于小康后农村地区教育发展、阶段差异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等问题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 ,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Educational Assessment》2013,18(3):153-184
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n "noncognitive" predictors-specifically, personality as it pertains to graduate education. The review is divided into 3 sections. In the first section, we reviewed measures typically used in studies of graduate school outcomes, such as attrition and time to degree. We also reviewed which student qualities faculty and administrators said they desired and cultivated in graduate programs. We also noted that there are many qualities faculty ranked high in desirability but which could only imperfectly be gleaned from sources such as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and personal statements. In the second section, we reviewed general personality factors (e.g., the "Big Five"), specifically, definitions, measures, correlates, and the validity of those measures. We concluded with a discussion of how personality factors might be used in admissions and guidance applications for graduat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