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存在性别差异,同时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和辅导员的人格特征均对其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点,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从着重关心特殊群体、提高职称待遇和维护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影响高校辅导员身心健康、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着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以期为建立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教师已经进入了职业倦怠的高发期。专职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关注研究这批年轻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地方高校的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阐述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从辅导员自身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环境、树立良好职业声誉、做好自我调适与释压等手段,对减少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增强工作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职业的积极态度和强烈的投入感。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提升有利于他们坚定职业发展意志,提升工作满意度,降低职业倦怠水平。目前由于国家政策影响,辅导员专业知识技能缺乏以及系统评价体系缺失等原因,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认同的现状堪忧。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提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希望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在辅导员中较为普遍存在,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本文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成因,提出了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由于其职业特征,使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已成为易患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女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到和谐校园的构建,甚至高校的稳定,文章分析了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从冲破重男轻女的思想束缚、加强女辅导员队伍培训、关心女辅导员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等方面对高校和女辅导员自身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职业倦怠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制约并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效能和队伍稳定。从职业倦怠的视角观察发现,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不足之处:辅导员队伍建设理念有待转变、内容有待完善、措施有待改进。从消除职业倦怠出发,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在选拔、管理、培养、发展等环节进行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合并本科院校中,辅导员队伍存在着工作倦怠现象,针对此现象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采取有力的措施,逐步消除职业倦怠,有效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效能感,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知识匮乏、职业倦怠、研究能力不足等是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辅导员的职业内涵建设入手,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化教育与培养,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与职业认同感,完善辅导员职业素养考评体系是提高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基本途径。通过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措施,推进高等教育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营造者和传播者,其职业倦怠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广东省8所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提升辅导员积极体验能力、发掘辅导员积极人格特质、营造辅导员积极心理契约环境,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which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supervisors, colleagues, friends, spouse, family) would be most effective in reducing burnout among school counsellors. A sample of 90 counsellors (47 males and 43 females) completed Burnout and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s.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ANOVA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data.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family support, colleague support, an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sex, age, marital status, and counselling experienc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ny of the three burnout dimensions.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and implications for counselling we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在我国,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福建省的幼儿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查研究福建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并不十分严重,但已经普遍存在,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这一推理一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虽不严重,但情绪衰竭较严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上下波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问卷,对913名初中和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教师的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严重,不同来源的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中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社会认可度因素、中职学生因素等,导致职业倦怠表现得更为明显。要通过提升社会地位、提高心理承受力等对策,有效地解决中职教师职业心理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问卷为研究工具,对1 010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的关系.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与员工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且能够有效预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降低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对策。方法:采用测量法,对四川省182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进行测量分析,并系统考察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特点及对策。结果: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与参照值相比情况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个人成就感和认知枯竭两个维度上;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所教年级因素上存在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认知枯竭三个维度在有无辞职想法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是否担任班主任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状况较为严重,同时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还具有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心理枯竭状况普遍存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亟待社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考察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两者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依据。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对525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和工作家庭冲突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倦怠总分与工作家庭冲突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工作家庭冲突是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导游是给游客旅游过程提供讲解和生活服务的助人行业从业者,研究显示导游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影响结果不一致。工作应激、人格、社会支持能够预测职业倦怠。职业倦怠能够预测导游的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未来将从整合的角度,探讨付出回报、工作需求一资源、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是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探究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现状与内在作用机制,进而研究应对方法,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建构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化因子;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和应对效能,有利于修正教师的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