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钟书把他自作自藏的旧体诗总称为《槐聚诗存》。1995年出版的这一本诗集虽然也叫《槐聚诗存》,但却不是它的全部,集外的《生日》写于1935年,是青年钱钟书发奋自励的一首好诗,我们可以从中领略诗人的思想和情怀,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这是诗钱钟书其他作品很难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诗人在创伤时应懂得得诗的艺术规律,有强烈的文体意识。中国新诗自诞生以来,至今缺乏明确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标准,许多诗人的文体意识不强,诗歌作品缺乏诗质。诗体重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樊斌 《荆州师专学报》2001,24(3):122-124,,126,
写伟人毛泽东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第一本《毛泽东传》却是外国人撰写,而今第一个为诗人毛泽东立传的专著-《诗人毛泽东》问世了,作者刘汉民,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他以诗家,史家的浓墨重彩,将毛泽东的诗心,诗魂,诗人气质描绘得出神入化,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4.
2000年,是中国初期象征派诗人李金发诞辰100周年,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李金发其诗其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其诗曾经被称为“难猜的笨谜”,其人被冠以“诗怪”的称号,但有一点却是大家所公认的:李金发是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的开创,本用详尽的资料,细致地分析了李金发诗的不成熟性,指出这种不成熟性的原因,对这位曾长期被人们所遗忘的诗人从一个侧面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自然诗创作传统,西欧直到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才创作了大量的自然诗。从整个传统来看,中西自身诗在美学境界上也存在着极妙而具有本质意义的差别,即中国自然诗创造了“无我之境”,西区自然诗创造的是“有我之境”。关于这一点,通过中西方自然诗人中最具代表性扫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比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他们之间的差异从更本质上说是两个化传统的差异,即中国有着悠远而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西欧则主要是“天人相分”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刘章在大跃进的年代走上诗坛,虽然诗歌受时代政治思想观念的局限,有图解概念、粉饰生活的一面,但作为“农民诗人”、“庄稼人的儿子”,仍有植根于农村深厚土地中的好诗贡献着特殊的审美价值。经过“化革命”十年浩劫的砥砺,他的诗从单纯、清新、欢快而转向深厚、深沉、凝重。尤其是“革”后期和以后的新时期,刘章面对现实的吟唱,追求的都是生活的真实和诗人“自我”的忠诚,同时不少诗篇又以其饱含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而达到“无我之境”。其《南国行》标志着刘章诗风的巨变,无论内容、形式和情调都与前大为不同。这个在诗苑四十年不断探索、辛勤耕耘、成绩卓、硕果仅存的“农民诗人”,他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梦从一起始就难解难分,人类的文学历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梦与诗交织的过程。诗给世界允诺了意义,给人类生存精神允诺了家园,可家园的难以回归却使人类精神成为无家可归四处漂零的幽灵,于是诗人便做了梦,让疲惫的心灵精神得以短暂的歇息。吴大康的小说就是这种梦的编织,他以梦的编织来拒诉诗人在现实面前因无力与苍白而形成的焦虑。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对苏雪林先生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一书的诠释,认为苏先生敢于冲破封建藩蓠,张扬个性,在李商隐研究方面用她自己独有的学术观点和藻词翰,第一个恢复了李商隐既是一位大诗人,也是一位大情人的本来面目,另外,作认为苏先生在进行李商隐研究时,她忠于本,就诗论诗的研究方法以及充分掌握和运用史料的严谨治学态度均给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诗人张学梦的创作历程,揭示了其诗作的一系列美学特征,诸如现代理性、科学入诗、感情沉凝、风格奔放等。对他的创作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上,有一首流沙河的诗歌《又是那一只蟋蟀》,在诗正文前有这样的一句话:“台湾的 Y诗人……”, Y诗人是谁 ?他就是广为人们传唱的《乡愁》一诗作者,台湾著名的学者、评论家、散文家、诗人余光中先生。   余光中祖籍福建省永春县。 1928年生于南京, 40年代末曾先后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外文系和厦门大学外文系, 1950年 9月插班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三年级, 1952年毕业后,曾在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任教, 1958年 10月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返台湾后任台湾政治大学西文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1.
大诗人李白常怀济时用世之志,然其一生仕途却颇不得意,故其诗在浪漫豪放之余,又时露愤世嫉俗之语。本试从五个方面否定了李白的济世之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评析重庆诗人梁平的诗作,认为他的诗表现出了一种不同于第三代诗的世俗化,个人化的对生命现实的体验,这种体验经独特的情感的符号创造发而为诗,营构出一片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诗的解读,是从意象开始的。为此,本通过对闻一多诗歌创作的全面考察,较全面具体地探讨了闻一多诗歌想象的审美特征。作认为:在诗人澎湃的激情、丰富的想象以及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闻一多诗中意象明显呈现出了新颖独特、“浓丽敏密”、包含童趣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刘章,是建国后崛起的老一代诗人中硕果仅存的“农民诗人”,他的诗以饱含乡土气息和浓烈的乡情而独领风标,他从农村颖出,历经生活磨炼,却坚毅不拔地用他的诗歌编织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强烈地体现着辛勤,挚爱和奉献的主题,他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诗歌在无忧的调子后面隐含着他的苦闷仿徨,其后的诗歌则是欢乐与忧忿,平和和激砺同行,显得比较开放成熟。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农村题材的根据地,但却与时俱进的扩张到了旅游题材和社会生活的一般题材,有很多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很高的思想性,使诗人完成了由农民诗人到人民诗人的升华,在诗歌形式上,刘章由单一自由诗转向多种形式的探索,尤其在吸收古典诗词传统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实践,他的诗中显现的是一个虔诚的诗路跋涉的刘章。  相似文献   

15.
香港诗人、评论家王一桃先生的诗与诗论在全世界华文读者中有广泛影响。海内外评论多称王一桃为典型现实主义诗人;本文认为王诗的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但某些诗也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刘西平 《安徽教育》2012,(12):42-42
<正>鲁迅先生曾这样评诗:"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诗词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语文课堂作为营造诗馨氛围、享受诗味情趣、提升诗化境界的主要阵地,其作用是  相似文献   

17.
这首被热爱海子的人们格外喜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三日。两个月后,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海子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温暖明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表明诗人要在尘世营造幸福的生活,但诗人又用实际行动拒绝了对生活的介入。这首诗,如果和诗人的具有诗歌史本意义(或是作为诗歌本完成)的行为相比较,两个本之间构成强烈的反讽。在这首诗里,纯朴直白的诗句,清新明快的意象未能遮蔽诗人对于“幸福”的抒写中的内在分离和矛盾。我一直以为,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严肃思考,面对世俗社会和自己一生所执着的诗性世界,诗人陷入了矛盾的境地,产生了困惑,这从诗中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8.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的安德鲁&#183;马维尔,作为一位玄学派诗人,在《花园》一诗中创造了一个甜美,自然,和谐的“花园”。在这首诗里,一个人,也许是诗人自己,在一座有花木林泉之胜的园林里沉思着人与自然的问题,对美丽的自然的生动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理想世界,同时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宗教主题,而诗中“圆”和“绿色”的意象更进一步表达了此诗的更深层的含义-“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多么广阔》是国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何其芳先生1941年在延安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既是热情洋溢的生活赞歌,也是引人深思的生活箴言。整首诗视野开阔,富有朝气,洋溢着诗人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表现了诗人在新的理想照耀下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全新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俄国19世纪重要诗人之一的莱蒙托夫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对祖国的爱是他诗中一个最响亮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