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倩 《考试周刊》2014,(50):89-90
英语词汇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的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它为多义词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介绍原型范畴理论,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并提出其对一词多义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既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Rosch的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在传统范畴观的基础上,为了更科学地定义词义的范畴而提出的一种概念构建模式。本文从原型理论视角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认知解析,并利用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深刻地理解词的多义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原型理论表明,范畴中都有一个原型,该范畴里的其他成员都与这个原型有着不同程度相似性和共性特征。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多义是指,语言的各个义项之间存在者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一词多义就是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在隐喻和转喻的作用下向外拓展词义的。本文以nose为实例,基于原型理论,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分析一词多义的关系,从而对我们学习英语词汇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词多义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互相联系的意义。本文专门进行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也就是借助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和借代等相关理论,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生成机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喻蓉  李雪叶 《考试周刊》2012,(29):81-82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过程。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新的诠释,从而为多义词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词多义很大程度上受词缀多义的影响。词缀的多义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Rosch的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它是提出更好的一种概念构建模式,有别于传统范畴观。基于原型理论对英语形容词后缀“-al”多义现象进行认知解释,并使用隐喻和转喻为认知手段,阐述了“-al”多义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中"一词多义"是一种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语言现象,因为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词义。而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和转喻,一词多义就是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在隐喻和转喻的共同作用下向外拓展的,而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能体现认知主体的一定的思维特点,因此,对英汉人体词的对比研究不仅能揭示一词多义的拓展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规律。此外,一词多义的研究也能证明词义是文化的载体以及词义具有体验性。  相似文献   

8.
钟立娜 《海外英语》2020,(7):244-245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是一个范畴中各成员的基础,词汇语义是系统的,多义词义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该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分析英语学习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对大学英语一词多义词汇的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曲玉雪 《考试周刊》2014,(68):92-93
一词多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英语中除了专业术语之外,极少有单义词,大多数词都是多义的。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通过隐喻的思维方式,对名词"heart"进行多义分析,探讨一词多义的产生机制。这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义项的语言现象。目前,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已突破传统的词汇学研究范畴,拓展到与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相结合的跨学科领域中。其中,原型范畴理论从宏观上为此提供了框架模型,而认知隐喻和转喻概念从微观上为一词多义提供了必要的理据。本文从认知视角出发,采用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深入探究一词多义的普遍性、延展性,并简要分析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传统的语言学大多从词汇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常见词“头”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汉语虚词"和"与法语"AVEC"的多义认知分析及二者的多义的对比,试图从语义来源、投射过程到演化结果,阐释法语与汉语中这两个词的语义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过程。传统语言理论并未完全掌握其实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模式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新的诠释,从而为多义词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它的出现体现了人类的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基于原型理论,本文从隐喻和转喻机制着手,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多义词"头"词义延伸的认知理据,从而更好地阐释语义范畴中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多义现象的生成进行分析,认为词的多义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词的多义性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生成的。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有相互联系的意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分析,从而使我们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英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阐释了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机制进行;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以基本义项为原型的词义范畴,通过原型分裂、原型转化以及次范畴化等途径产生词语的引申义,且随着词义范畴的不断拓展,其边缘越来越具有模糊性,并且与其他词义范畴出现交叉、重叠以及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英语言语行为动词同样具有一词多义现象。本丈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的认知手段及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现象进行了语义认知结构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我们发现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结构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或辐射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汉语单音形容词"深"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分析"深"的语义内涵、"深"语义衍生扩展的路径,并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东南亚学生使用"深"各义项的情况,探究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汉语语料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词义的生成多是隐喻的结果,而隐喻得以发挥的前提是始源域和目标域在物理或心理上的某一点或某一面上存在相似性,人们将这种相似性进行类比,使始源域的词义得到演变,产生一词多义现象。我们发现汉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符合隐喻性词义生成与演变的"仙人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