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无霜冻期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以日最低气温≤0℃为霜冻指标,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年平均气温和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空间分布与年平均气温具有较密切的对应关系,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区域,终(初)霜冻日出现较早(迟),无霜冻期也较长,反之,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区域,终(初)霜冻日出现较迟(早),无霜冻期较短。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年平均气温以0.33℃/10a的倾向率上升,受其影响,终霜冻日和初霜冻日分别以-1.41d/10a 和2.21d/10a的倾向率提早和推迟,无霜冻期以3.59d/10a的倾向率延长,并且上述各要素还分别于1997年和1995年发生了突变。但各要素变化倾向率或突变前后变化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总体来说,年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或上升幅度较大的区域,终霜冻日提前、初霜冻日推迟、无霜冻期延长的倾向率或幅度也较大,反之,年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或上升幅度较小的区域,终霜冻日提前、初霜冻日推迟、无霜冻期延长的倾向率或幅度也较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3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霜冻资料,对霜冻及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南缘霜冻分布地域性差异大,年内霜冻主要发生在4月和10月,霜冻年际变化呈明显减少趋势,初霜冻日推迟,终霜冻日提前,无霜期延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兴安盟1964年~2018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EOF分析、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5a初霜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兴安盟55a平均初霜日期自东南向西北愈来愈早,西北部在8月下旬,其余地区在9月中旬至10月初。根据EOF分析,前三个特征场累计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77%,第一特征向量场表示兴安盟年初霜日期是同时晚或同时早的空间特征,解释方差为49%;兴安盟平均初霜日期线性变化趋势为逐年提前,较常年均值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初霜日期偏早,90年代末开始转为偏晚;初霜日期近55a间周期变化存在准4a、11a、14a、20a的振荡周期,其中11a的周期振荡最强,是最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藏色季拉山地区东、西坡2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近50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0℃最低气温为霜冻指标,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和R/S分析等现代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东、西坡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和霜冻日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东、西坡初霜日以1.3~1.5d/10a的速度稚迟,终霜日平均每10年提早1.5~5.1d,无霜期每10年增加2.8~6.6d,而霜冻日每10年减少5.8~6.4d;东坡的增减幅度要大于西坡。(2)20世纪60至80年代东、西坡初霜来得早、终霜结束得晚、无霜期短、霜冻日多;90年代至21世纪最初的10年,东、西坡均表现为初霜日来得迟、终霜日结束得早、无霜期长、霜冻日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3)特少霜冻日发生频数为8~10次,主要出现在21世纪初,以西坡较多。(4)东、西坡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和霜冻日均未出现气候突变现象。(5)东、西坡初霜日Hurst指数小于0.5,说明未来推迟的幅度可能会变小;而终霜日、无霜期和霜冻日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东、西坡终霜日仍将趋于提早态势、霜期仍将趋于延长,而霜冻日仍将表现为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乌海市1963年—2021年的春季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观测资料分析发现,乌海市春霜冻的次数总体呈先增长后减少趋势,终霜冻日期1991年—2020年30 a气候值是5月1日,气候值推迟了2 d,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乌海地区存在局地小气候事件。造成乌海地区春霜冻的环流形势,500 hPa主要有两类,按照出现的频次,4月主要的环流形势是贝加尔湖冷槽型;5月主要的环流形势是贝加尔湖冷涡型。分析终霜冻结束早晚的气候背景发现:终霜冻结束偏晚时,4月、5月北半球500 hPa距平场上显示贝加尔湖及以北地区基本为负距平,我国北部、东北地区为负距平,乌海至极地有大范围负距平,冷空气活跃。初春和前一年冬季,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有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低槽,贝加尔湖及其以南地区均为负距平,乌海至极地有大范围负距平,冷空气活跃。终霜冻结束偏早时,4月、5月500 hPa距平场上,贝加尔湖及以北地区基本为正距平,我国北部、东北地区为正距平,暖空气活跃。初春和前一年冬季,贝加尔湖及以北地区存在正距平,我国北部、贝加尔湖以西环流形势为弱脊控制。  相似文献   

6.
按照天气学原理,结合满洲里地区的地面资料,利用850mb-700mb-500mb高空图,对我市2009年9月5日的初霜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西北侧的冷空气,轴向转为南北向,受高空西北气流引导作用南下,是造成2009年满洲里地区初霜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气象为农业服务这个角度看,做好霜冻初终日期的预报尤为重要.本文就乌兰察布市区初霜冻的预报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那曲地区7个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建立时间序列,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1981年至2010年30a那曲地区霜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初终霜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那曲地区各县平均初霜日出现在8月上旬~8月下旬;终霜日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那曲地区霜日总体分布呈现自东向西递减态势;那曲县、申扎县、比如县、嘉黎县霜日有波动上升态势,班戈县、安多县、索县有下降趋势;初霜日推迟,终霜日,安多县与班戈县推迟,其余5县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霜日季节分布,最多为秋季,最少为夏季;无霜期逐年代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逐月降水、气温资料以及美国海洋大气局的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1951年—2013年发生干旱的时空特征以及黄河流域干旱的夏季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冬季月尺度SPEI指数表征旱涝效果不佳,黄河流域春秋易发生干旱,夏季干旱时间变化明显,黄河流域发生极端干旱以及中等以上干旱的频次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黄河流域少雨年500 hPa高度场上,我国北部中纬度长波脊偏强,东亚大槽较深,乌拉尔山脊西移,西太平洋副高偏弱;850 hPa风场上,东亚夏季风风速显著减小,在中高纬度,纬向环流明显,经向环流较弱;在海平面气压场上,蒙古低压的强度减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印度低压偏弱。  相似文献   

10.
对1954至2005年嘉兴汛期降水,包括梅汛期和台汛期降水做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发现嘉兴汛期梅汛期降水,在降水偏多的50年代和80~90年代都存在着3~4 a周期变化,而台汛期降水存在5 a和9~10 a的周期振荡。台汛期降水在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出现增多现象。汛期梅汛期降水年代际振荡周期有14 a2、0 a,台汛期周期自20 a向36 a转变。对梅汛期台汛期降水分别做降水异常偏多(少)年合成分析,发现影响嘉兴梅汛期降水的主要环流系统是贝加尔湖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高,欧亚大陆经向(纬向)环流发展,副高偏强(弱),降水偏多(少);8~9月影响嘉兴降水的主要环流系统是西太平洋副高,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弱),位置偏北(偏东),有(不)利于台风影响嘉兴,从而台汛期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的推动。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仅对大城市用地扩张有促进作用,对于小、特大城市反而有抑制作用。土地财政的增加也会显著推动城市用地扩张;②相比于地级市,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其用地扩张有着更强影响。由于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政府干预能力较强,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的问题,二产业仍然是高级别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用地扩张的强影响力因素,这则有悖于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在证明了城市间存在异质性之后,本文建议,相应的城市用地调控政策应该意识到城市间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加权秩和比的评价方法,对1993年全国各省(市)高校的科研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为定量评价科研的综合实力和效益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管理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云 《现代情报》2009,29(4):90-92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探讨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及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评判生态退耕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对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正宁县为案例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土地产出效益、环境支持力、政策补贴4组准则出发,选取了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1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199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测算体系,并通过相对接近度法(TOPSIS),来多层次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时序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层次聚类法,基于全部指标对研究年份进行聚类,进而区分研究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变化的时间节点。结果表明:①构建的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指数CI)、土地产出效益指数CO)、环境支持力指数CE)和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CT)时序曲线都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的趋势,CT)最大值为2002年的0.77,最小值为1995年的0.20;②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将正宁县退耕前后16年的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特点划分为:1995-2002年的波动调整阶段、2003-2007年的稳定增长阶段和2008-2010年的巩固预警阶段。  相似文献   

15.
16.
杨瑞芳 《科教文汇》2013,(24):145-146
现代社会是一个团结合作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向更广阔、更精细方向的发展,仅仅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这点。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情感、感知、操作等方面有了亲身经历,从而达到了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黄长浩 《科教文汇》2011,(21):168-169
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本文详细论述了多媒体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定位及巧用,从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最后阐述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角度看,人类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据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就是在全面审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并超越传统文化,创造崭新的民族文化的过程。在吸收近代中国文化运动精华,在相似的哲学文化基础、社会理想、道德思想基础上,在顺应中国历史实践进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从文化视阈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防止文化虚无主义,又要防止文化国粹主义,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当下"儒学救国论"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ree approaches of studying innovation in services are recognized: the assimilation, demarcation and synthesis approach. The synthesis approach attempts to arrive at a theory relevant for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Gallouj and Weinstein [Gallouj, F., Weinstein, O., 1997. Innovation in services. Research Policy 26, 537-556] were one of the first to take this approach.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synthesis approach by revising their theory to enable reasoning about recent innovation trends in networks of organizations and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ervices. The theory revision is based on several case studies.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innovation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results from recent demarc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常艳 《情报探索》2014,(7):117-120
指出目前我国移动图书馆存在手机客户端下载种类少、多媒体资源缺乏、深层次服务不足和过分依赖移动图书馆开发商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提高馆员素质和能力、开展多种方式的用户需求调查、借助新媒体技术提高深层次服务水平、将知识性和休闲性融合到移动图书馆建设中等措施,打造读者满意的移动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