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谈〈被窃的信〉》与《蝴蝶君》这两个文本的分析比较,用拉康在《谈〈被窃的信〉》中所运用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后者进行解构,以避开对《蝴蝶君》的传统后殖民主义与东方主义解读,试图从个人心理的角度阐释戏剧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基于无意识控制下"菲勒斯"如何作用于伽里玛二十年对"蝴蝶"的畸形恋情。  相似文献   

2.
飞呀飞     
教材分析: 本教学单元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九单元《飞呀飞》,包括学唱歌曲《小蜜蜂》、《小乌鸦找妈妈》,欣赏器乐作品《蜜蜂》、《蝴蝶》等教学内容。编者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欣赏器乐作品《蜜蜂》、《蝴蝶》。为实现编者的意图,教者拓展了教学内容,将排箫音乐《鹰》引入课堂。此课属于“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  相似文献   

3.
一、时间的放逐与回归 人的自由,本质上是与人的放逐同体共生的,人类因欲自由而遭放逐,被迫的放逐使其获得了有限的自由,而彻底自由则意味着彻底的放逐。白先勇的《寂寞十七岁》、《纽约客》、《台北人》和《孽子》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都笼罩在命运这双无形的双手下,遭受着时间、地域、情感三方面的放逐。在时间无情的流逝中寻找过去的青春与荣耀(《青春》中的老画家);在异国他乡沉沦、挣扎,想融入到异国却被狠狠地抛出圈外(《芝加哥之死》中的吴汉魂);情感与传统相悖,想追寻真实的自我,却被命运拒绝在幸福的门外,处于情感饥渴的人们要么奋力推开命运大门却坠入绝望或死亡的深渊(《玉卿嫂》中的玉卿嫂),要么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中寻求安全感,心灵却得不到安慰,在孤寂的感情沙漠中自己温暖自己(《寂寞十七岁》中的杨云峰)。感情放逐中以长篇小说《孽子》最为突出,开篇就用“放逐”开始叙述一群青春鸟的无家可归,他们被父亲们放逐,唯一理由——同性恋。  相似文献   

4.
《逍遥游》中庄子谈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乐》篇中谈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它们说明庄子的最高人生境界是物我两忘与物我同化.归于自然便是庄子的自然人生。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本文以东方主义为理论基础,将《蝴蝶夫人》中的传统东方女性形象和《蝴蝶君》中颠覆性的东方女性形象进行对比,探讨西方人“蝴蝶情结”的产生与幻灭。以期通过分析比较东方女性形象在西方作家和华裔作家作品中的不同呈现,构建客观的东方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钢琴套曲《蝴蝶》是一部优秀而经典的浪漫主义风格作品,出自德国著名作曲家罗伯特·舒曼之手,是其音乐创作的经典标志,彰显了舒曼的音乐才华。深入分析可知,促成《蝴蝶》这部钢琴套曲浪漫主义风格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舒曼自身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与深厚的文学修养,而舒曼在创作中还匠心独运的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于是钢琴套曲《蝴蝶》便具有了独特的文学浪漫主义风格韵味。在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舒曼钢琴曲《蝴蝶》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7.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寄寓了诗人对自在的热爱和向往人性自由的思想感情,中国现代作家冰心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在她地诗集《繁星》,《春水》中,也通过对自然的歌咏,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对生命的向往和对人性的礼赞。这些诗歌都是哲理和“爱”相结合的自然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黄哲伦在《蝴蝶君》中巧妙地将一个真实的故事与明显带有东方主义色彩的歌剧《蝴蝶夫人》并置,颠覆了东西方权利关系,成为与东方主义对立的声音。由于伽利玛受东方主义的影响,以定势的思维方式和偏见看待东方人,最后成为东方主义的牺牲品;而宋俐玲利用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偏见达到了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民丛报》学人与《民报》学人对自由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关系到中国能实现何种程度的自由。两派的理论来源相同,都用西方自由反对中国式专制,但是双方互相攻击对方误解自由之真义,特别是在个人自由与团体自由、国家自由,以及在天赋自由与法律自由上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具有思想与讨论的自由,能够自由地形成与发表意见,但是自由权又不是绝对的,它要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界限。为此,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自由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本仅就如何理解《论自由》一书的精髓及所涉自由问题而显露出来的现实意义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1.
《蝴蝶君》呈现的是不对称的话语权,其主人公加利马尔的话语权被一个有着女气的东方男性宋丽玲所剥夺。西方对东方单一角度的误读与宋丽玲对东西方的深思是不对称的。《蝴蝶夫人》中爱情的单线性模式与《蝴蝶君》中爱情的多线性模式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12.
毛虫之死     
一条毛虫躲在一片树叶下虔诚忏悔,它决心从此不再做害虫。它向往变成一只蝴蝶。它知道由一条令人厌恶的毛虫变成一只非常美丽的蝴蝶,并非是幻想。许多毛虫不是已经变成蝴蝶了吗?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法则啊!想到这一点,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于是.这条毛虫又进而想到了一旦变成了蝴蝶之后的种种幸福:受人赞美,自由飞舞,获得爱情……等等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经郁达夫介绍,鲁迅1933年初开始为《申报·自由谈》栏目撰稿并将1月底至5月中下旬的投稿编入《伪自由书》中集结出版。不同于《伪自由书》前言中的简略记载,在鲁迅正式投稿前与最初投稿时曾与郁达夫有过一段频繁的互动。同时经郁达夫引荐,鲁迅与时任《自由谈》主编的黎烈文相识并频繁有书信往来。这些都为鲁迅持续投稿《自由谈》提供保障,成为日后集结出版《伪自由书》必不可少的契机。此外通过对鲁、郁、黎三人互动关系的爬梳也可以为《鲁迅日记》中一些因记载简略导致的悬念提供解答。  相似文献   

14.
从歌词特点、曲式特点、形式特点对江华瑶族民歌过山瑶《拉发》和平地瑶《蝴蝶歌》进行了风格特点上的对比分析,论述了同一族源中不同分支的瑶族民歌相互融合、同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艺术个性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5.
走进当前校园,发现学生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平时哼唱的歌曲基本上不是老师教唱的歌曲,也不是儿童歌曲,而是《两只蝴蝶》、《不怕不怕》、《霍元甲》等流行歌曲。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才艺比赛时,他们唱的基本上也是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还是洪水猛兽?对中学生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流行音乐能否进入课堂呢?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元白研究中,对待男女之情的态度一直是争论颇大的问题,有人认为白氏深情而元氏薄情,有人认为元氏同样一往情深。本文通过对元白婚恋及《长恨歌》、《莺莺传》等作品的分析,认为元白都经历了一个由追求自由爱情到逃避自由爱情的转变过程,不同的只是完成转变时间的早与迟,从而澄清了以前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去年冬季,庞龙的《两只蝴蝶》响遍大街小巷,几乎每个中小学生都会唱“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但是现在已很少听到。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也有两只蝴蝶,这首器乐名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播,给听众的依然是经久不衰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摘要:美籍华人剧作家黄哲伦的《蝴蝶君》以一位法国外交官伽里玛与一位中国京剧演员宋丽玲的故事展开。本文尝试从对东方主义的颠覆角度来探讨在《蝴蝶君》中主人公伽里玛和宋丽玲谁才是真正的蝴蝶夫人,以此来证明柔弱的并不一定只属于东方,从而颠覆东方主义中的东西方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对《儒林外史》有广泛的影响。在思想上,两都强调个性自由,重视个体价值,要求摆脱世俗名利。在对现实真实客观的描摹、对人物的全面认识与塑造、小说结构与体等方面,《儒林外史》也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纳博科夫在蝶类学研究方面的痴迷赋予其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蝴蝶情结也让《洛丽塔》散发迷人的光辉。本文从蝴蝶情结的角度解读《洛丽塔》,感受作品中和那魅人的蓝蝶不期而遇的迷醉和狂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