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对自动站结构、数据采集形式、安装位置和人工观测的人为因素、仪器结构和安装、观测时间等的综合分析,总结、分析定陶县站多年自动站与人工站对比观测数据的误差成因,从而为改进和提高自动观测的准确率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白珍  索南  尼玛 《西藏科技》2009,(1):61-62
文章通过对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寻找其规律,并查找出观测中仪器、人为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为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做准备。研究结果认为,自动站代替人工站的观测提供准确数据、平均误差、预报规律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宽甸基准站2003至2004年地面站自动数据与人工平行观测期间的数据,对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了数据差异分析,分析结果为:自动气象观测与人工观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同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包括观测方法和时间不一致以及仪器本身存在问题等;自动站的气温及相对湿度与历史资料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4.1-12全市7个国家人工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通过对比差值、差值平均值、差值标准差、雨量累计相对差值、风向相符率、数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分析自动代替人工观测后,气温、相对湿度、风和降水等四大要素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全市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风速、日最大风速等四个要素的自动观测值大于人工观测值;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二个要素的自动观测值小于人工观测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开鲁气象站自动观测代替人工观测后气温要素进行了对比评估分析。分别对气温要素的观测值、日值、月值进行对比差值、差值平均值的对比分析。得出:开鲁气象站气温自动观测数据同人工卿.删精据-羁_有时问一贽性.可以同人工卿.测的信化历史数据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的数据准确性和掌握自动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更好地为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田间管理提供依据,对大通县2017年4月~9月期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进行差值对比和概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的数据与自动站取得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数据在近地面层波动变化均相对较大;0~10cm土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值最小,20~30cm土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值最大;自动站监测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离散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规律;各深度土层自动站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均呈现正相关,在40~50 cm土层两种数据相关性最好;20~30 cm土层两种数据相关系性最差;由于工作原理、测量时间地点和人为操作及仪器安装等原因造成自动观测和人公测数据的差异,本文认为DZN3型自动站观测的资料基本能代替人工观测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徐春  王晓明 《青海科技》2007,14(4):20-22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已取代人工观测的器测项目,两种观测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相对湿度差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观测仪器和观测时间差异的影响,日平均气温自动站比人工站高0.2℃,日平均相对湿度低3%,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均呈正值,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在最小相对湿度≥12%时为负值,<12%时为正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博克图国家基准气候站2005年~2010年相对湿度的仪器差异、数据处理、观测时空、数据对比、天气影响等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观测差异的原因,分析两种观测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自动站观测数据可以代替人工站观测数据,并且自动观测具有数据采集面广,利于分析整理数据,误差小等特点,并且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能够更加迅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数据需要,更好地为气象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根据郑州自动站和人工站2007年1—12月各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用对比的方法对各气象要素差值、自动站的感应器件与观测原理方面分析原因,找出其中的差异,以及为了保证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台站实测气温资料对南城站百叶箱更援前后的气温分别与自动站的气温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资料的系列订正与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玉林市气象站,2008年1月1日起自动气象站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以来,人工观测雨量和自动站雨量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发现自动站观测降水量存在偏差。进过分析、探讨对于人工数据而言,观测方式不同、采集数据时间不同的CAWS600—B型传感器在测量降水量过程中,因未按照规范定期维护与自动站传感器自身特性是导致观测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自动站取代人工站观测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这几年自动站与人工观测进行统计对比,并分析两者差异的原因,以便为更好地使用自动站资料提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自动与人工能见度观测的基础原理、日常维护以及观测时天气现象等因素,尝试摸索自动站能见度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从数据层面初步分析两种数据可能存在的内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人工和自动能见度对比观测时段能见度资料、日平均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记录以及大气环境监测气溶胶PM10和PM2.5质量浓度数据,对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对比,分析了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德令哈地区人工与自动能见度的日平均和各定时均呈正相关,均能通过95%的可信度检验。日平均相关系数为0.78;能见度日平均人工观测结果均大于自动观测结果,平均对比差值达16.9,差值较大,平均相对对比差达37.5%;通过比较两种数据的各项统计指标发现,能见度仪数据序列离散度、精密度及精确度都要高于人工观测值;大气能见度受空气中的大气气溶胶PM10及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明显,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67;其次是水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对鄂尔多斯市沙圪堵站和图格日格站 2 0 cm口径蒸发器与 E- 60 1型蒸发器 1 0年 ( 6- 9月 )水面蒸发量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求得折算系数 ,据此对本气候区有较长观测系列的小型水面蒸发资料进行订正 ,得到更接近自然状态的 E- 60 1型水面蒸发量资料的系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同仁县气象局(52974)新、旧站址在2011年11月到2012年10月期间同步观测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新址气温、本站气压、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均高于旧址,新址的主导风向要比旧址稳定;并从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观测站周围的探测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气象要素差值的形成原因,为同仁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的探测资料序列的延续和订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太阳法和经纬仪对比观测法在海拉尔探空雷达站对L波段探空雷达天线指向进行了检查。通过对比发现:太阳法操作简便,精度较高,误差较线性,有利于后期数据偏差订正,且太阳法能够辅助检查雷达其他系统部件是否正常运行;经纬仪对比观测法实操繁琐,受观测员主观能力影响较大,对比观测数据误差相对偏大,且对观测时的天气能见度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利用满洲里市国家自动站观测数据和满洲里市4个区域站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各区域站的最优差额值,通过多种分析方法确定了对差额值影响较大的因子,建立了回归方程拟合预报满洲里市温度差额,结合国家基准自动站主观预报对各分区温度精细化预报进行了订正,以期提高满洲里市温度精细化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内蒙古兴安盟4个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观测资料具有同步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并对两者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嘉鱼国家基本站一年的自动和人工观测数据,对比自动和人工观测能见度数据偏离情况,通过对比差值标准能见度等方法,分析仪器性能表现和原理,为能见度自动化观测仪器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