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一文讲的“读功”,是从战术角度讲的,即如何读得实在、读得精微。接下来,想从战略角度讲讲“读功”,即:应该如何扩大阅读量,以及如何在更高层次上提高阅读的“质”? 一般人认为读书多就是“阅读量大”,殊不知这个“量”字很有讲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多”。一个人一连气看了一千本小说,粗看上去也称得上“阅读量大”了。但是,倘若他读的都是小说,也只能算是读了一  相似文献   

2.
“款目”到底是什么?确实是一个图书馆员在业务中应当弄清楚的问题。所谓“款目”到底是“一张经过著录后的卡片”还是这张卡片上的“每一条记录”呢?我认为两种说法都对,二者并无矛盾。前者是从集体的角度讲的,后者是从个体的角度讲的(重点为笔者所加,下同)试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尚勇 《大观周刊》2012,(4):10-11
黑格尔说,“人的观念与人的情感是构成世界史的经纬线”。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心理现象。目前对于情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试图从三个维度去解读情感,一是从心理学角度,认为情感是人脑机能的产物,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活动;二是从社会学角度,认为情感是人的需要的产物,是人对某个客体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反映;三是从伦理学角度,认为情感是人对事物价值评判的产物,是人的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试从网民心理角度论“人肉搜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网络社区“人肉搜索”登场以来,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的奇迹。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是一种人际传播,不仅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信息传播,更是网络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对于这一现象,学界更多地是从法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人肉搜索与网站法律责任”以及“人内搜索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加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网民的心理角度对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读报与写稿     
一个通讯员,读报是一种工作,是新闻实践的第一步,也是引你走进新闻殿堂的向导。本想从一个基层通讯员的角度,说说读报与写稿的关系。有些人看报是为了消遣,通讯员是特殊的读,首先读报有五个判断.一是从报纸上汲取政治、化、科学、生活等知识营养。二是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三是从报纸上了解上头的精神即党和国家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走向,把握新闻宣传的“纲”。四是从报纸版面安排上读懂宣传意图和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6.
赵缨 《视听纵横》2005,(4):108-109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随众性,而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牵引力就好比“磁场”,它调动每个人的随众性,对他们的思想起着“磁场”的作用。磁场越大,吸引力就越大,吸引的人也就越多。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主持人的驾驭力是无形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驾驭力又是有形的,它是主持人的组织能力、人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特别是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多讲“政声人去后”,因为爱国爱民的屈原等忠臣、众多改革家大都不得善终。改革家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死后被抄家、掘坟暴尸便是一例。人去,讲的是为官者某时离开某地后的政声,更多讲的是人死“盖棺定论”后。少讲或者不讲“政声人在时”,这似乎成了中国的一个传统。法国人敢为打胜仗的活人建凯旋门,而中国少有。  相似文献   

8.
浅议标题     
“题好一半文”,是从新闻写作角度讲的,这里的“题”包括选题和标题两层意思。选题侧重新闻角度,主要由作者的新闻敏感性所决定,而标什么题,则除了新闻角度之外,还有语言表达的艺术水平问题。所以,选题是标题的基础,而标题则是选题的升华。二者相得益彰,统一于一篇新闻稿件中。  相似文献   

9.
黄立 《视听纵横》2006,(1):76-77
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比较复杂的。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的解释是“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美的客观对认识主体的吸引力。“有无魅力”是从观赏者(观众)的角度而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而怎样才有魅力则是从他被认识的客体自身角度来说的。对人而言  相似文献   

10.
曾正贤 《新闻与写作》2002,(2):21-21,22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由此可以看出,在人们感知世界的过程中,首先是最重视视觉的作用的。这个“见”,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有视觉形象。 所谓视觉效果,就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有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而又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那么,应该怎样强化和提高文字新闻的视觉效果呢? 首先,要善于选择最佳新闻角度 有个外国哲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两个人在同一幢林间木屋向外观望,一个看到的是灿烂的群星,而另一个看到的却是泥泞的道路。为什么?这就是两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  相似文献   

11.
一顿晚饭一个人花一千元港币到底是太贵还是太便宜?这得看你是从什么角度来看这顿饭了。假如你是一般食客,你或许会觉得这简直是穷奢极侈;但你若是一个餐饮业的行内人,你可能就会认为这一餐的取价恰到好处,甚至物超所值了。庄祖宜就是如此一位内行人,全靠她,我才知道香港星级餐馆真是艰苦经营,在那里吃饭实在是太过“划算”。而这位香港内行人,居然是个台湾女子。  相似文献   

12.
穆马 《出版参考》2010,(4):49-49
一“露”二“长”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吃什么和怎样吃会决定一个民族的性格。西班牙人的吃可归纳为一“露”二“长”。  相似文献   

13.
图书排架号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排架号论纲陈一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图书排架号又称“索书号”。这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从图书馆藏书角度说,它是图书排架顺序的依据,所以称之为“图书排架号”;而从检索找书的角度说,它则是从图书馆书库中找到有关图书的依据,所以称之为“索书号”。然...  相似文献   

14.
大槐树问祖     
山西有个洪洞县,全国知名。全国县市名称1900多,一个人能记住的不多。我想,许多人记住了洪洞县,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传统戏《玉堂春》,女囚苏三唱了一句“洪洞县里没好人”,振聋发聩,给人印象特深,有时当作典语套用。二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它生长在千千万万人的心灵土壤中──北中国许多省区流传一个说法,祖上是从大槐树下迁来的。大槐树就在洪洞县。小时看《女起解》,我琢磨着,戏文作者为什么偏要挖苦洪洞县呢?那年路经洪洞,瞻仰了一回大槐树,悟到,“洪洞县”在某种意义上可看作中国的一个缩影。“大槐树下”,其实不是…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角度运用广泛,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已不少。本文所要做的,是就新闻角度由什么构成和它的基本功能,做一点理论探讨。 现在讲新闻角度,较多的说法是“侧面”。有的新闻学辞书也把新闻角度表述为“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这种情况姑谓之侧面论。侧面论的一个突出不足,是只讲到了事物的横向联系,而忽略了纵向联系。因为这样,就不能说明仰角度、俯角度等问题。侧面论也不能说明角度的“度”即角度的大与小,因为一个侧面并不必然比另一个侧面大或小。 那么,新闻角度究竟是什么?《新闻学大辞典》将新闻角度表…  相似文献   

16.
南台的小说,主要写人,但稍带着他写过狗,然而,南台笔下的狗,似乎与近年的狼图腾、狗崇拜没有关系,并不为狗而狗,而是为人而狗. 一、<一朝县令>中的狗 <一朝县令>中有一条狗,名叫"黄狼",是水泉县代理书记曹兀龙的看家狗.狗而以狼命名,足见其恶.  相似文献   

17.
唐冰南 《青年记者》2007,(12):96-97
影视“翻拍热”是目前我国影视界的一道独特风景。除了金庸先生的著作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搬上电视荧屏,还有诸多的经典影视作品和文学名著也都成为“回炉”的对象。这股“翻拍热”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这些分析的立足点更多地是从影视制作方的角度来加以考察的,而本文则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受众的接受心理角度,来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冰南 《青年记者》2007,(12):96-97
影视“翻拍热”是目前我国影视界的一道独特风景。除了金庸先生的著作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搬上电视荧屏,还有诸多的经典影视作品和文学名著也都成为“回炉”的对象。这股“翻拍热”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这些分析的立足点更多地是从影视制作方的角度来加以考察的,而本文则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受众的接受心理角度,来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王束 《声屏世界》2013,(1):38-38
一直都在思索.到底怎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才能称得上是好故事? 有一本书曾对“好故事”这样定义:“所谓好故事,可以从对于与人自身以及人所置身的世界的密切相关的过去的事所陈诉的角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20.
黄璐 《青年记者》2016,(35):115-116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传承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关于中国故事的讲述少不了中国特色、中国印象、中国元素,体现的是独特的民族性价值. 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的理解 讲好中国故事,从地理范畴和民族范畴来理解,一个是讲好在中国发生的故事,一个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这里面包含了全球与本土、外国人与中国人、国外与国内的二元认知,二者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中国故事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在中国发生的或关于中国人的故事,应该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