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薛景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4):102-104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多次提到了葛,笔者认为它有4种基本含义,即生产劳动对象的葛,具有比兴意义的葛,代表不同情感取向的葛,具有宗教色彩的葛,这是葛作为周民诗歌题材的思想意向。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多次提到了葛,笔者认为它有4种基本含义,即生产劳动对象的葛,具有比兴意义的葛,代表不同情感取向的葛,具有宗教色彩的葛,这是葛作为周民诗歌题材的思想意向。  相似文献   

3.
徐元邦在1999年7月28日《人民政协报》撰文指出,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用植物纤维造纸,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按文献记载和传统的说法,东汉宦官蔡伦是植物纤维造纸术的发明者。这种传统说法被沿用了一  相似文献   

4.
甘肃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教育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原始农牧业的发展,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把磨制石器、烧制陶器、耕牧纺织的知识与技巧传授给下一代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最早的教育活动。据《易传》《三皇本纪》等古籍  相似文献   

5.
由于观念与认识的不同,对《诗经》中的作品《葛屦》出现一些不一致的看法本文试通过对“葛屦”、“可”、“裳”、“要、”等词、句的分析和研究,对《葛屦》的主旨作出一个新的解释和判断。  相似文献   

6.
由于观念与认识的不同,对《诗经》中的作品《葛屦》出现一些不一致的看法,本文试通过对“葛屦”、“可”、“裳”、“要、等词、句的分析和研究,对《葛屦》的主旨作出一个新的解释和判断。  相似文献   

7.
迺贤(1309——1368),字易之,别号河朔外史,是西北少数民族——葛逻禄部的后裔。葛逻禄在元代的音译是“合鲁”,汉名马易之。故元人著述中又称他为葛逻禄易之,合鲁易之,或马易之。在正史上,迺贤是个不见经传的人物,但在元代文坛却堪称一家。有《金台集》、《前罔集》、《河朔访古记》等著述传世。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诗人,他用汉语  相似文献   

8.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工程专业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纺织材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棉、麻、毛、丝、化学纤维及纯纺、混纺纱线的结构和形态,以及它们的吸湿、热、光、电学等性能、指标和影响因素,掌握各种材料性能的检测与实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圣人孔子     
《初中生辅导》2013,(14):F0002-F0002,F0003
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Zōu)邑(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博学好礼,被世人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的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世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相传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弟子。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世人合称为"孔孟"。孔子的代表作品有《春秋》、《十翼》等。《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清代统治者尤甚,不仅颁行农书,还刊刻“耕织图”以劝农耕织,《御题棉花图》便是其中之一.《御题棉花图》是中国古代唯一记载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的耕织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而成,并进呈乾隆帝御览.从《御题棉花图》的产生、内容、乾隆帝题诗及其在后世的流传等方面,均可见清代统治者以农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纺织业的国内外形势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强劲竞争以及发达国家所采取的各种贸易限制措施的严重阻碍;在国内市场上,纺织行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成本不断提高。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势头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更使我国纺织业的处境雪上加霜。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出口模式,纺织业将不再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为了提高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纺织业大国向纺织业强国的转变,对外直接投是最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竹原纤维的服用性能,迎合广大消费者个性化、新颖化、功能化的要求,以天然竹原纤维为原料,探讨了环氧氯丙烷、β-环糊精、含氟环氧化合物等十余种化学改性剂应用于竹原纤维的接枝改性,分析了各种不同化学改性剂用于竹原纤维接枝改性的反应历程,对开发具有多功能、高性能、好品质的新型竹原纤维及其纺织面料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对化学改性剂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厅室布置、住宅装饰和对艺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上,对材质的理解与应用是极其重要的。材质的理解可以赋予设计者以丰富想像力,揉合作者的个人意识和情绪,创造出精美作品。常用的设计材料如宣纸、大理石、木竹藤、纺织物等的巧妙结合、搭配,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Experimental study on behaviors of polypropylene fibrous concrete bea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ynthetic fibers made from nylon or polypropylene have gained application when loose and woven into geo textile form although no information on the matrix's mechanical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so that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tructural contribution to resist cracking can be determine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o determine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reinforced with a polypropylene structural fiber. In this investigation "Fiber mesh" brand of fibers manufactured by SL Concrete System, Tennessee, USA and marketed by M/S Millennium Building System, Inc., Bangalore, India are used. The lengths of the fibers used were 24 mm. Fiber dosages used were 0.9, 1.8, 2.7 kg/m^3. A total of three mixtures, one for each fiber dosage were made. A standard slump cone test was conducted on the fresh concrete mix with and without fibers to determine the workability of the mix. The test program included the evaluation of hardened concrete properties such as compressive, split tensile, modulus of rupture and flexural strengths. The increase in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about 36.25%, 26.20%, and 23.75% respectively that of plain concrete. This increase in strength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amount of fibers present in the mix. The increase in flexural strength for Mixes I-III is about 21%, 16.6%, and 23% respectively that of plain concrete specimen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s also made to study the behaviors of reinforced fibers concrete beams (with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s) under two-point loading. The deflection and crack patterns were also studied. The improvements in strength and ducti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元代山西地区的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史以来,山西地区就是中原汉地农业生产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对于河东山西的农业生产,元统治较为重视。随着元朝在北方统治的逐步稳定与人口增加,山西地区的农业生产获得较好的恢复发展,不仅基本满足当地的日常需要,还对大漠南北的军需民用提供过大批食粮。  相似文献   

16.
从2005年1月起,纺织品服装配额将被彻底取消,对于长期在配额体制下的全球纺织品贸易将进入到"无配额时代",谁将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各发展中国家将如何取得共赢?世界纺织服装业将呈现何种局势?都已成为了当前的热点.本文首先结合配额的概念及作用引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中取消配额限制的相关规定的背景,进而详尽分析面对"无配额时代",中国、美国、欧盟的反应及相应的政策调整,最后指出企业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采取何种措施来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丝绸文化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文化作为中国整个文化领域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纺织业的不断进步,对世界纺织业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几个方面叙述了纺织文化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植棉业和手工棉纺织业的起源问题,目前有二种看法:即宋末元初说和唐朝边疆说。笔者认为,中国植棉与棉织业当起源于东汉时期,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繁荣于明清;鸦片战争后,由于洋纱布的大量输入,中国的手工棉织业趋向衰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持续时间对织物增强混凝土(TRC)薄板裂缝行为和承载能力的影响。通过微观扫描电镜观测观测,分析纤维编织网与基体混凝土间的界面黏结破坏机理。创新要点:明确了高温后纤维编纵网与基体混凝土之间界向粘结破坏的主要原因。以温度和持时为基本参数,对TRC构件的耐高温性能进行正确评价。研究方法: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地图3),对高温后试什的力学件能(见图4、5)进行测试。通过微观扫揣电镜观测(见图8~10),了解高温下纤维编织网、坏氧树脂及基体混凝土的形态。重要结论:1.环氧树脂任200℃高温作用90min时劣化严重,造成纤维网与基体之间的界血黏结破坏,这是导致试件破坏的主要原因;2.在常温或120℃作用下,掺加聚丙烯(PP)纤维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TRC构件的乐载能力;但在200℃、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作用下,PP纤维的掺入对试件的乐载力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辽朝商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朝建立之前以及辽朝统治时期。内陆亚洲地区的部族交易的典型方式是以货易货。辽朝的契丹统治象同时期内亚地区其它游牧民族一样非常珍视纺织品.甚至在钱币流通之后.纺织品.特别是丝绸仍然可以替代钱币。国内贸易局限于以物易物,主要交易产品由畜牧产品如牲畜、皮毛以及金属如铁、银、金和铜构成。辽朝所遵遁的中原传统的商业政策.更倾向于对商业的督导和调控.而非对国家生产和贸易的直接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