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学术部落”中的“都市型”和“田园型”研究模式为视角,以学生发展相关理论为基本框架,从个体—导师—高校制度三个维度对理工科和人文与社会学科博士生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博士生的论文发表具有较强的学科差异。“都市型”研究模式下的理工科博士生论文发表有赖于较高的科研强度、紧密的科研跟从度以及较高密度的科研指导,而过于密切的师生关系以及刚性的论文发表要求对博士生论文发表产生负面作用;“田园型”研究模式下的人文与社会学科博士生论文发表受益于相对密切、自由选题和中性的导师指导方式以及一定的奖助制度,而过于紧密的导师跟从度将对论文发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娟 《考试周刊》2012,(31):184-185
嫉妒作为一种典型的负面情绪,在幼儿身上有明显的体现。面对嫉妒表现的出现,幼儿教师需要理性分析,根据其成因采取不同的对策,从而化解幼儿的负面情绪,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和专业型博士生在科研产出及影响因素上的不同。研究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和专业型博士生教育在学生群体特征和院校培养过程上存在明显不同,两者在学生录取形式和学生课题参与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学术型博士生在总体科研产出和国际论文产出上均显著高于专业型博士生。在控制院校、学生群体特征及培养过程等条件下,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总体科研产出有正向显著影响,对国际论文产出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读博动机与期望对学术型博士生的总体科研产出与国际论文产出具有更大的解释力;培养过程中的课题参与对两类博士生总体科研产出和国际论文产出均作用明显。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和专业型博士生教育要根据各自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升博士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美国学界关于博士生流失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述评。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学科、院系文化环境、经济资助方式、博士项目的培养规模和博士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是影响美国博士生流失的主要因素,而博士生的人口学特征和学术背景对其是否会流失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陈霞芳 《幼儿教育》2013,(Z4):29-31
通过观察与研究,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负面情绪主要来自需要未得到满足、同伴交往中的冲突以及成人的批评。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经验比较缺乏,因此识别、理解、表达、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培养。生气是经常发生在幼儿身上的负面情绪之一,为了帮助小班幼儿提升应对这一负面情绪的能力,我们结合儿童情绪管理丛书中《我  相似文献   

6.
研究退休再就业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对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研究老年人退休再就业对其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退休再就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均无明显负面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但这种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自愿参与劳动并且财务状况良好的老年群体身上,对财务状况较差即迫于生计再就业的老年人则有负面作用。研究结论表明,鼓励老年人退休再就业不会对老年群体总体健康状况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应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异质性,通过弹性化设计确保“干得动”的老年人有机会继续参与劳动力市场,“干不动”的老年人能得到相应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了博士生论文的确定途径、博士生的研究与导师研究之间的关系、博士生跟导师探讨博士论文的频率和博士生对导师指导论文的认可程度这四个维度,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博士生学习与生活的数据。结果发现,我国博士生在学位论文指导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科研自主性和独立性,加强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互动,更好地发挥导师的引导和决策作用,才能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保证博士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了博士生论文的确定途径、博士生的研究与导师研究之间的关系、博士生跟导师探讨博士论文的频率和博士生对导师指导论文的认可程度这四个维度,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博士生学习与生活的数据.结果发现,我国博士生在学位论文指导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科研自主性和独立性,加强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互动,更好地发挥导师的引导和决策作用,才能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保证博士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论文致谢语是博士生学位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具有公开传达谢意的功能,而且包含着对博士学习生涯的自我反思与总结。对论文致谢语的分析,能够获悉博士生的成长支持与情感关切。研究运用NVivo11对100篇教育学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致谢语进行了分析,发掘了教育学博士生在支持与情感两个方面的现状与问题,为提升教育学博士培养质量和改进论文致谢语写作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当下教育学博士生的学术支持主要来自导师,多以想法与工作上的指引为主,精神支持以家庭和同侪为主要来源;焦虑、怀疑等负面情绪与自信、希望等正面情绪相依并存,接受与价值选择是博士生在学术情感中的主要关切;聚类分析发现,学术与精神支持同多类情感产生了显著的相关关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需要有温度的导师支持、有力度的学校支持和有广度的同侪支持等三个建议。同时需重视论文致谢语的传意和自评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博士生的学术经历和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不过很少有研究能够综合考察不同方面的学术经历以及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预测作用。基于1286份博士生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探索,结果发现:(1)博士生的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超过了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的预测作用;(2)导师指导是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正向预测作用最大的变量;(3)与人文社科博士生相比,理工科博士生的学术志趣与科研能力增长具有更强的关联;(4)学术志趣在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与科研能力增长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学术志趣在博士生学术训练中的重要性,而导师在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激发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博士生专业社会化模型,以89所中国高校的982名在读学术型博士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不同的读博动机对博士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原发性动机显著正向预测博士生专业认同,功利性动机显著负向预测博士生专业认同;博士生身份认同在两种读博动机与博士生专业认同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导师支持调节了原发性动机对博士生专业认同和博士生身份认同的影响,以及功利性动机对博士生身份认同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博士生招生环节需要重视对博士生不同读博动机的考察,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引导博士生完成身份认同,完善博士生培养环境,建立支持性导学关系,以提升博士生专业认同水平,促进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20年对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导师、研究团队和院校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导师的师德师风及其在博士生学术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格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及博士生在团队中的科研参与在其学术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院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硬件资源支持对于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亦具有比较重要的塑造作用。故须重视研究共同体对博士生学术品格的濡化功能,充分发挥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博士生学术品格中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构建和完善“导师?研究团队?院校”三位一体的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博士生成长环境;同时,以增强博士生学术参与、加强导师关键期指导、营造包容互助的研究团队氛围、强化院校支持为切入点,涵育博士生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3.
对48所研究生院8064名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控制相关变量的情况下,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关系密切度对博士生学术兴趣、研究伦理、学科知识、方法技能、科学思维与学习能力、研究实施与呈现能力等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课程学习与课题的密切度对博士生科研能力12项指标影响最大,与论文选题的密切度对博士生学术研究兴趣具有较大影响,而与论文发表的密切度对博士生学术理想和学术规范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不显著。据此认为,可通过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的差异化融合,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应实现课程学习与论文选题和完成课题的有机结合,以激发博士生学术兴趣,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得到了跨学科学习的博士生数据,分析了跨学科学习的博士生的科研成果数据可知,跨学科学习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为博士生学术交往包括博士生与导师的学术交往、博士生与院系其他教师的学术交往、校内博士生同辈的学术交往和校外学术同行的交往四种类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博士生的学术交往网络比较局限、学术交往活跃度较弱,整体上呈现出组织内学术交往活跃,组织外学术交往缺乏的特点。在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面,学术交往主要对博士生内隐性的科学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博士生科研产出不具有显著影响。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同行学术交往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相较于师生之间的学术交往,同辈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更大的影响,但对原创性能力和研究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略弱。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人们对博士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即所持的质量观,主要可以归纳为学术成果导向的质量观、职业导向的质量观、学术训练导向的质量观和效益导向的质量观。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评价博士质量时,受教育者(博士生和毕业博士)与和教育者(博士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负责人)普遍高度重视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但对博士生相关学科知识和学位论文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不同学科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对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全国第四次博士生培养质量调查数据,从师生互动关系和生生学术共同体两个角度论述了学术互动氛围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师生互动关系、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对博士生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在师生互动关系和博士生创新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论文基于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术互动氛围以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美国博士生教育经常被视为"金标准",成为世界各国仿效的对象,人们把它的成功归因于对博士生的科研训练。美国博士生的科研训练以研讨班为主,通过实验室轮转实现博士生、导师、学术兴趣的互动,以科研项目研究为训练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相应地,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应当充分发挥研讨班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积极为博士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鼓励和资助博士生参加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负面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 ,如今的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教育这些热门话题无一不与多媒体或网络技术有关。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对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对学校教育的正面作用的研究 ,但对它的负面作用的研究常被忽略。比如 ,人们对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带来的简单的操作流程、快捷的间接信息和人文关怀都是乐观的 ,而对它们在学校教育中产生的负面作用则较少提及 ,因此 ,从学校教育的视角来探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 ,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信对学校教育会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学业焦虑的影响及负面评价恐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对4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负面评价恐惧和学业焦虑三者之间两两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和负面评价恐惧对学业焦虑皆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负面评价恐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学业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33.33%。由此提出,负性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影响学业焦虑,也可以通过负面评价恐惧间接影响学业焦虑。研究结果帮助教育者进一步增进了对学业焦虑的影响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